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國家寶藏》側記
2018/03/23 11:26:08瀏覽1707|回應2|推薦25

《國家寶藏》側記

週四(3/15)「蹺班幾小時」去馬里蘭州的國家檔案局參加了一項挖寶之旅。在馬里蘭州的國家檔案局的全名是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簡稱NARA II、或 Archives II

由於在華府市中心原有的國家檔案局儲存空間飽和了,所以於1991年在馬里蘭州大學園市(College Park)開始建蓋Archives II1993年完工啟用。當時我在馬里蘭大學(馬大 )唸書,就住在大學園市,看著那一片荒野平地起高樓、建巨物,建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國家檔案室,我卻從來也沒有進入其中,一探究竟,真是個遺憾。25年後,我終於有機會入寶山、探寶藏,並且還參與一件有意義的活動《國家寶藏》[註一],深感榮幸與高興🤗🤗🤗

我十點前到,在停車場前拿出駕駛執照,也就順利進入(免費停車)。其他人也陸陸續續地集合,紐約一車四人、紐澤西一車三人早上六點就出發,長程趨車南下,也準時趕到,準備待兩天,只為了一個理想:翻拍國家寶藏,分享國家寶藏,精神著實感人。華府地區是由陳怡奾(成大學妹)召集,年紀輕輕的她已來了六次,令人敬佩,本地來了五人:吳文華兄、楊喬凱弟(我的「保鏢」)、侯光遠學弟(成大、馬大學弟,他仍在馬大唸書,見了面,盡了地主之誼後又趕去上課了)。吳、楊、我三人是第一次到訪,怡奾就指引我們辦理證件(硏究卡):填表、照相、讀館內須知等,過程平順愉快

她熟門熟路地領著我們上上下下,到地下室存放衣物、再上二樓填遞檔案申請表(11:30才調出所申請的檔案)、到地下室餐廳吃點心聊任務、再回二樓開始「工作」。

《國家寶藏》計劃的負責人是紐約的莊士杰先生,「工作前」有幸跟他談了幾分鐘,感受到他的熱情熱力。他表示,從2016年開始,一群在美國的台灣人,開啟了披星戴月風塵僕僕的尋寶旅程。不管是位於紐約的聯合國檔案室,還是散落全美各處的美國國家檔案館及分館,或者是全美各地的研究機構,志工們在數以千萬計的檔案浩翰中,搜尋、攝影、存檔有關台灣的歷史,從不同的角度、外國的角度回望台灣、挖掘台灣,近一步來認識台灣、定位自己。也許在這學校沒教過的歷史田野裡,對照過往,對比中外,重新拼湊填補自己的來時路,更能整裝待發堅定地邁向未來的道路。

今天的「工作」為何?很簡單,就是找到與台灣有關的檔案(我分配到的檔案是「中國.台灣,19481961,經濟合作的資料」),對著一頁一頁泛黃的資料、比我年紀還要長許多的故舊紙張、公文、書信、手冊,拿著手機做攝影的動作⋯⋯可真的是做攝影的動作:擺正(文件及解密小條碼)、對準、按、翻⋯⋯擺正、對準、按、翻⋯⋯,一份份文件、一疊疊檔案夾,一路翻拍下去,⋯⋯機器人也會做的活,我卻能在這些脆弱單薄的紙張中觸摸到台灣的歷史脈動⋯⋯機器人能嗎?

這手機也是《國家寶藏》提供的,內有國家寶藏的App,是國家寶藏的志工蕭先生自行開發的App,有ScanSmartManual等功能,讓資料翻拍的過程容易又暢順。藉由這App,每一位志工翻拍的文件,都會自動進入國家寶藏資料庫建檔並文字化,方便任何使用者在國家寶藏網頁上(https://www.nationaltreasure.tw)免費檢索瀏覽。

環顧四周,是靜穆、是專注,是翻頁聲、是翻拍影。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空氣中飄蕩著悠悠歷史。傅斯年曾說過:「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資料」,說著那一代文人找文獻、覓文物的艱辛。此處就有原始材料、第一手資料,不需要上窮碧落下黃泉,真是便捷至極、幸運之至。美國政府對歷史檔案的保存、尊重與開放,與中國傳統的「成王敗寇」、「勝利者寫的歷史」是大不相同的。美國國家檔案局對解密檔案的開放政策與公開程度,就是免費開放(當然,是在不損害文物的前提之下),開放給任何使用者,不管使用者的背景,也不問使用的原因及目的[註二]

無可諱言,任何檔案紀錄都有其「觀點」、時代性、地區性或條件限制等問題,其紀錄也可能有不符事實之處。「盡信書、不如無書」,任何檔案與紀錄都必須佐以考證考訂的功夫,交叉對比的驗證,取樣偏全的科學性,因果關係的邏輯性,才能使檔案研究貼近歷史事實。美國檔案非常龐大,保存了諸多中文檔案所掩飾、所欠缺的歷史,非常值得深入發掘

《國家寶藏》的標記:「你的寶藏不一定是我的寶藏,我的寶藏不一定是你的寶藏,但是,每個人的寶藏匯集起來就是國家寶藏。」歷史從來就不該是一家之言,不該由單一角度、單一人或團體來解讀。歷史從不同的文件、或是不同的視角可能就會出現不同的詮釋。《國家寶藏》希望藉由挖掘出來越來越多的檔案,讓過去的歷史日漸全面,讓台灣人可以更客觀、更公正、更完整地認識台灣的歷史。

美國檔案館每年都會有解密的檔案,資料只會愈來愈多。面對海外堆積如山的台灣檔案,亟需人們共同投入,努力挖掘。《國家寶藏》也一直需要志工朋友的支持與參與,歡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加入挖掘《國家寶藏》的行列[註三]

[註一]

【紐轉台灣行動】遺落在馬里蘭的國家寶藏

【行動時間】03/15(四) 10:00am -03/16(五) 06:00pm

【行動地點】National Archives at College Park, MD

【行動任務】認識國家檔案館,進行翻拍「台灣」檔案

【參與人數】紐約出發上限6人,自行出發沒有限制

【行動集合時間】03/15(四)10:00,紐約出發是06:00集合

【主辦單位】台灣國家寶藏基金會(https://www.nationaltreasure.tw

【任務簡介】關於「寶藏」,關於台灣的「國家寶藏」,如果您覺得是「寶藏」,那就是了;如果沒有任何感覺,就算寶藏放在您眼前,終究只是個垃圾!在一群有心人的努力下,目前已經完成了十萬筆的檔案翻拍,存放在國家寶藏的檔案庫裡(https://www.nationaltreasure.tw/treasure)。面對數以千萬計的福爾摩沙檔案,仍然只是浩瀚滄海中的一瓢水。2018年仍然需要繼續努力,將國家檔案翻拍出來,提供給台灣人來認識台灣。

[註二]:國家檔案館有張牌子寫著:「The National Archives makes records available to researchers without regard to why they are needed and over 1 million times each year, people inquire about records or visit National Archives facilities to conduct research.  The people who use archival records include filmmakers, writers, students, genealogists, attorneys, historians and those simply interested in history.」國家檔案館開放給研究人員使用,而不會問 使用原因與意圖。人們查詢記錄或訪問國家檔案館的設施進行研究,每年逾百萬次。使用者包括電影製作人、作家、學生、家譜師、律師、歷史學家和對歷史感興趣的人。

[註三]:《國家寶藏》需要三類人才⋯⋯

尋寶小隊

任務 親自前往檔案庫將文本翻拍出來,需要過人的行動力、好奇心

適合 喜愛出外探險、鄰近檔案局、想參觀檔案局的人

優點 可以第一手接觸到文史資料

鑑定小隊

任務 將國家寶藏資料庫的文件進行數位化、勘誤與翻譯

適合 善於文書處理、喜愛室內活動、

優點 修身養性的細心、打字速度進步、電腦前即可貢獻的參與感

後勤小隊

任務 協助專案的基礎建設

適合.各方專業人士、各方英才、歷史學家、文案寫手、工程師、設計師、社群經營等等等,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熱血份子 


[國家檔案局出入囗]

[國家檔案局正門]

[協助保護檔案資料]

[證件、手機、索取資料表]

 [計劃負責人莊士杰與陳怡奾]

[我的作業之一⋯⋯文件中的Economic Cooperation Administration,是1948年因為馬歇爾計劃(The Marshall Plan)而成立的政府部門,1951年時被Mutual Security Agency取代了]

[我的作業之一⋯⋯豆子、豆餅、花生、油]

[文華兄戴著國旗來工作]


[工作中⋯⋯聽著音樂耶🤗🎶🎵]

[專注中⋯⋯]

[一檔案盒內有好多卷宗夾⋯⋯工作量大呀]

[環顧四周,都是專注的人們]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n8673&aid=111265189

 回應文章

悅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3/28 09:20
很有意義的工作
可惜我不在馬里蘭
不然也去挖寶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檔案紀實
2018/03/25 07:47
大陸的檔案紀實節目已經做了應該不下二十年吧,八成就是這樣子開始的。

參與的專業人員必須多才行。
金大俠(chin8673) 於 2018-03-25 10:35 回覆:

完全同意🤗🤗🤗

後續工作還很多

需要很多專業人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