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擴大公共建設或擴張性財政政策能救台灣經濟嗎?
2012/06/11 11:05:00瀏覽300|回應0|推薦2

一個國家要富裕起來,就必須國家收入超過支出,這個道理很深嗎?我想每一個當過家的都懂。靠擴張財政來維持資金的流通、創造富裕的生活,最終是要付出破產的代價。

根據報導:某政府官員說:既然無法仰賴出口,就必須提振內需,可考慮擴大公共建設,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的做法,促進投資並提升經濟成長。什麼是擴張性財政政策,國家透過財政分配,刺激和增加社會總需求的一種政策行為,又稱為膨脹性財政政策。結論是:一般而言,其內容多半指透過減稅或增加支出,此政策經常伴隨財政赤字擴大的效果。

同樣是政府官員言論,看出矛盾了嗎?台灣過去多年採用擴大公共建設政策,除了有更多的蚊子建設出現外,未見任何經濟效益。如果建設無法創造經濟價值,無異於發消費券,更無助於經濟發展。這種“淺道理”咱們的經濟官員都不懂嗎?還是因為遵行錯誤的經濟政策,不是錯誤。

經濟發展的“硬道理”就是厚植生產力,別無他法。看看大陸過去三十年是如何崛起的,其成為世界工廠的名號已不言而喻。台灣人每天標榜自己有創意,但生產力呢,有創意沒生產力是空想,有劇本沒生產力也拍不成戲。但如果有了生產力,理想就能實現。

台灣經濟要想重振,只有一條路,重建中小企業的發展“體系”,才能做到全民皆富。其實過去台灣中小企業的發展是有模式的,是所謂的台灣經驗,只是大多數人都不明白,以已至於未能科學化或制度化。

打字太辛苦,點到為止。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fuhsueh&aid=653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