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死刑與人權
2010/05/02 22:27:55瀏覽265|回應0|推薦1

兩天前,法務部執行了四名死刑犯,同一時間又對外發布了新聞稿,指稱雖然【廢除死刑】是法務部未來努力的目標,但也必須依據現行法律執法。這一連串的動作又引發了輿論界對廢除死刑的討論。

聆聽主張廢死人士的意見,基本上還都是圍繞在所謂世界人權和世界潮流上,但我始終無法明白:

1.          廢死聯盟根據什麼認為【廢除死刑是世界潮流】。因為事實上,有好幾個國家目前由廢死又恢復死刑,難道這不算是個新趨勢嗎?

2.          即使廢除死刑是世界潮流,我們如何知道它是正確的?一個社會政策不能僅跟著世界潮流,還是必須符合社會需要,不論你喜不喜歡,贊不贊成。

3.          如果一個死刑犯,他活的生不如死,有什麼理由讓我們相信,讓他痛苦的活著比讓他死去更人道。如果【安樂死】也是一種世界潮流,讓這些人長痛不如短痛,是否也是符合世界潮流呢?

 

我反對廢死,不是因為要為受害人伸張【公平正義】,所謂的【殺人者死】。而是因為我根本就不認為死刑違反【人權】‧

佛家明白指出【生老病死】是人生四大苦;生、死是人生的必經之路。如果人可以長生不死,當我們執行死刑的時候,或許我們可以多想一下,是不是一定要他死,因為畢竟這是一個生命的消失。但,如果每一個人都會死,死刑只是讓一個人提前面對死亡而已,我實在看不出有什麼違反【人權】的概念。

為什麼我們要他提前離開這個世界,道理很堅簡單,因為他做了我們這個社會所不容許的事,有他的存在,我們感到憤恨和恐懼,我們無法再讓他和我們一起生活,這些所謂社會所不容許的事就是法律,也是大家都明白知道的。

我不認為死刑是對這些殘暴的犯罪者所做的一種懲罰,我也不認為死刑是為受害者追討任何應得的【公平正義】,因為受害者在死前所受的凌辱、痛苦、恐懼和他們的親人所承受的都是永遠無法彌補的。

我們的社會已經夠煩了,拜託各位找些對社會有益的事做,不要再宣揚這種烏托邦式的理想主義。夜不閉戶的大同世界不好嗎?何不先試試看能不能每天都不閉戶。

我想,如果真有【因果】,這些犯罪者真正的懲罰恐怕還在他們死後。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fuhsueh&aid=3997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