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2/17 00:25:45瀏覽2900|回應9|推薦103 | |
金澤市街道旁一樹銀杏,片片鮮黃夾雜著嫩綠的葉子,在湛藍天空下如陽光般的耀眼奪目。 深秋時節自然景觀的轉變,有如調色盤上的顏料肆意的揮灑在畫布上,大地景色益發豐美亮麗、多彩多姿。 想起蘇軾的名作:「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這也是暢遊兼六園後最貼切的感受。
兼六園與石川縣水戶市的偕樂園,以及岡山縣岡山市的後樂園同為日本三大名園。 金澤市的兼六園曾是加賀藩的第五代藩主的私人庭園,佔地約十一萬平方公尺,由第五代藩主開始到第十三代藩主前田齊泰為止,共歷經180年之久始闢建修築完成,並根據宋朝詩人李格非(女詞人李清照之父)的《洛陽名園記》裡,以好的園林應有六種特質:宏大、幽邃、人力、蒼古、水泉、眺望,這六勝之兼備而命名為「兼六園」。
我們由「桂坂口」購票入園,入口處的工作人員並沒有一一驗票,我想這是對遊客的信賴,相信遊客也會自重。 入園後我們踏著輕鬆自在的步伐走走逛逛。
兼六園完整的保留了江戶時代(1603~1868)中,具有代表性的林泉迴遊式大庭園的特質。 自1874年5月7日開始,兼六園對外開放給一般民眾參觀,1922年3月8日被指定為“名勝” ,1985年3月20日升格為“特別名勝” 。
清清悠悠、水波不興的「霞之池」,池畔高低交錯、層層嫣紅蒼綠美不勝收。 遠方的「內橋亭」平穩的築在石墩上,這是用橋連接著兩個房子,所以稱為「內橋亭」,當年不但是茶室也是觀看馬的調教之處,故也稱為「馬見之御亭」。 仔細看照片的右邊為兼六園的代表地標「琴柱燈籠」。
風和日麗,佔地廣闊的兼六園不因遊人眾多而生擁擠之感,而聚集最多遊客觀賞的是兼六園的著名地標「唐崎松」。 唐崎松枝葉繁茂、樹形優美,為第十三代藩主自琵琶湖畔的唐崎取得種子所培育而成的黑松。
每年十一月初為園裡的唐崎松做“雪吊”,防止大雪壓垮樹枝而在樹幹旁立起竹竿木架、綁起吊繩,故又稱為雪吊松,那是日本北陸正式宣告冬天到來,白雪紛飛的季節也即將悄悄的降臨~ 然而這天萬里無雲,晴空一片,絲毫感覺不到深秋已盡、初冬將至,參團旅遊的第一天竟遇到如此美好的天氣,在碧空如洗的加持下,漫遊兼六園是無比的舒暢自在。
「雁行橋」~多美的名字! 由一塊塊安山岩擺成大雁飛翔的隊伍形式,因而取名為雁行橋。 石橋橫跨清淺的曲水小溪,陽光穿過樹枝葉灑在水面上,水光瀲灩、熠熠生輝,石燈籠立於水中別有一番韻味。
兼六園裡大小水池數個,水池之間有小溪曲水蜿蜒迴遊於遼闊的庭園裡,也緩緩流過一座座小橋、石燈籠及亭台水榭。 四季花草點綴曲水兩旁,春櫻、夏綠、秋楓及冬雪適時妝點著兼六園,松樹蒼勁挺拔鬱茂渾厚、草木華滋、峰巒泉石,悠遊兼六園細賞四季景色恬靜奇幽、花海松濤千姿百態。
「明治紀念碑」是為了紀念在西南戰爭中犧牲的當地軍人而建的,中立者為日本武尊銅像,銅像高約5.5公尺,建於1880年,據說是日本最早的銅像。 兩側種植的赤松又名為手向松,當時由京都的東西兩本願寺內移植而來的。
凝望「花見橋」好似一張美麗的風景明信片,造型優美的木橋,以在橋上賞花,景色宜人而得此美名。 這個季節繁花已謝、不見蹤影,水畔天光水色明綠暗紅,倒映水中有如丹青彩繪渲染有致。
兼六園裡曲徑清幽,園林豐茂,無處不成風景。 走過約有200棵梅樹的梅林來到「舟之御亭」,只見一群遊客頻頻擺pose拍照開心不已,我們等了一會,見他們沒有離開的意思,只有轉身離去,繼續遊園。
「瓢池」的形狀因像似葫蘆而命名,其周邊以往稱為蓮池庭,也是當年兼六園開始建造的起點。 矗立在瓢池一端的「海石塔」高約4.1公尺,它的來源有兩種說法,其一是第三代藩主將金澤城庭院中的石塔遷移一部分過來;其二是出兵朝鮮時帶回來,由豐臣秀吉轉贈給前田利家。
噴泉的水來自霞之池,利用池面和噴泉的高低落差,而自然形成的噴泉。 噴泉的水柱高低會隨著霞之池的水位而改變,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噴泉。 兼六園裡著名的曲水是引自10公里以外的犀河, 除了造景美化庭園之外,另一重要的功能是防火用水。
遊兼六園最後來到「櫻岡」,望著不是櫻花季節的櫻花樹,只有努力的想像櫻花怒放時的盛況。 這時想起還有金澤城公園還未去參觀,而遊園的時間已快結束了,只有加快腳步趕往金澤城公園。 離去前瞥見遊客們的和服裝扮,頗有和風雅趣。 匆忙間拍了照片回來後仔細一看,才發現店門前貼著好幾張招攬客人的廣告大字“俗擱讚” ,看了令人不禁莞爾一笑!
*兼六園地址: 日本國石川縣金澤市丸之內1番1號。 *兼六園資料參考自各相關網站。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