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是候鳥
2009/09/24 08:48:18瀏覽1153|回應1|推薦25

到吉隆坡表演藝術中心看芭蕾舞劇「大馬薪傳」,一進場,放眼幾乎全是華人,且以年輕人居多,耳邊是華夏風格的小提琴曲,旋律悠揚但有點哀傷,好像在訴說一個遙遠的故事。我的情緒有點波動起來,又是血緣在作祟麼?  

    

這齣現代芭蕾舞劇是演繹華人在馬來西亞落地生根的故事。宏大史詩氣魄的敘述,一家兄弟姊妹,在流離戰火中,拜別雙親,離開中國故鄉,飄洋過海下南洋。他們在海上遇難,被馬來人和印度人救起,不但照顧他們,還教他們種稻、捕魚、採集橡膠,後來華人開採錫礦,開始安居樂業。不同種族的人們一起經歷了日本的占領,馬來西亞的獨立,逐漸落地生根。

     人物稍嫌平板,人人都是好人,只有日軍是壞人,沒有人性的弱點,因而缺少戲劇張力。但這是芭蕾舞劇,不是話劇,從舞蹈與音樂觀之,無疑地相當成功,閉幕時,觀眾掌聲久久不歇。

    從台前的舞者、歌手到幕後的導演、編舞、作曲、舞台設計、燈光道具,都是此間華人專業藝術家,只有少數馬來和印度舞蹈家客串。舞者穿著素淡的米色衣衫,赤腳在充滿南洋風情的舞台上,隨著中國風的音樂騰躍,舞姿剛勁有力,臉部表情豐富。舞台換景時,歌手們走入觀眾當中演唱,詞曲優美,歌聲動人。

    男女主角墜入情網的雙人舞是整齣戲的亮點,女主角姿態柔媚,步法婀娜,若即若離,男主角挺拔俊俏,深情款款,亦步亦趨,兩位專業舞者以精湛的肢體語言和細緻的表情,把東方人含蓄的愛情詮釋得十分動人。

    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共舞的場面也很討喜,以馬來屋為佈景,叢林中鳥聲啁啾,市井小民隨著馬來傳統樂曲款擺起舞,頗富諧趣。群舞的場面不少,高亢的樂聲中,眾人望著同一方向,步伐整齊,英氣逼人,頗像大陸早年的表演風格。

    劇中幾度出現童音朗誦唐詩和三字經,華語、福建話和廣東話交疊出現,我為之動容,此間華人對中華文化的傳承,真是無比的堅持。對孝道的固守,也在離別故鄉,跪拜雙親,淚水漣漣的一幕中表露無遺。

    尾聲時,有人出場朗誦新詩,聽到「我們不是候鳥」時,我心中一驚。幾個月前,有位馬來官員批評「華人是候鳥」,在華人社區引起了極大的波瀾。直到男子朗誦到「馬來西亞是我們的國家」時,我才放了心。散場後,我遇到演出團隊中的一位藝術家,隨口提起「候鳥」,他慌忙以手指壓唇,示意我輕聲點,那「不可說」的神情,讓我印象深刻。來此地後,我不只一次看到這種反應,可見這是此間華人對自身處境的共同隱痛。

    第二天,華文報紙刊出一篇專家評論,認為此劇過份渲染多元民族的和諧共處,有替當局宣傳之譏,導演回應道,他所呈現的多元民族和諧社會,是尚未實現的願景。我又一驚,這一來一往,都是話中有話,屬於「不可說」之列吧?華文媒體敢登,讓我心生敬意。比起東南亞一些地區,此間華人至少有表達不滿的自由和管道,儘管還是得使用隱晦的語句或聲東擊西的手法。

     反觀自己,多年來不也是一隻候鳥嗎? 在美國住的時間比台灣還久,現在漂流到東南亞,仍不免在太平洋上飛來飛去,有時回美國,有時回台灣,都覺得是回去。年老後,終歸要面對落葉歸根還是落地生根的抉擇。歸哪裡? 落哪裡? 費思量。或者繼續當一隻候鳥,直到飛不動的那天,便甚麼也不在乎了?

 (原載 9/19/2009 世界副刊)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weiyao&aid=3344944

 回應文章

Reed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繼續當一隻候鳥~
2009/09/25 08:38
咱不久又要西南飛了~
處處為家,處處不是家....

敬請人道支援 我卓越不群的母親

八旬阿嬤
【台灣司法◎人間煉獄】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