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6/17 16:35:25瀏覽8736|回應22|推薦45 | |
聽說沈富雄先生決定參選台北市長,心中有頗多感慨,最鮮明的感想就是一句「老驥伏櫪」。後面雖然可能接上「壯心不已」,卻終究又是「其奈人何」?
我不是台北市民,無法為沈先生投一票。不過,話說回來,即使我是台北市民,我真會投票給他嗎?恐怕也未必,因為我估計他沒法當選。票投給他,會不會浪費了這寶貴一票呢?還有,他會不會太過老邁,而影響從政呢?
不過,無論如何,我佩服他,認為他睿智、理性,又有使命感,實在是台灣不可多得的人才,而台灣卻任這樣一個難得的人才自生自滅。很遺憾!
有人佩服沈先生對歷次選舉都敢於鐵口直斷,並且預測精準。這一點,反映他的聰明與判斷力。不過,我更佩服的是他在政見方面的想法。他關於健保、社會福利、人口、教育政策,甚至政治、經濟議題,都有相當精到的見識。
2008年,馬總統就任總統之初,曾提名沈先生擔任監察院副院長,結果因為藍委反對而未果。沈先生先前參加民進黨,歷任民進黨要職,並連任四屆立委,且在1995年用所謂「四季紅」配票模式為綠營在台北市爭得多席立委席次。這對部分藍委來說,或許心結難解。
但是,實際上,沈先生與民進黨早已經漸行漸遠。2004年初,吳淑珍女士捲入陳由豪獻金案,沈先生的相關證詞未能替吳洗脫受賄嫌疑,不符綠營民眾期待,紛紛批評他不愛台灣。接著他就對什麼是「愛台灣」做出解釋,暗示不論統獨立場都無礙愛台灣的心,而愛台灣也不應該作為選舉主要的判斷依據(因為台灣九成的人都愛台灣)。結果年底立委選舉中,他以高民調落敗。2007年,他退出民進黨,並表示:「不是我不要這個黨,是這個黨的主流價值、主流份子不要我。」在此以前,他早已經成為民進黨內的孤鳥人物。 民進黨不容沈富雄,似顯示該黨基本支持群眾的胸襟不夠開闊、包容,太強調對特定人物的忠誠,而相對輕忽對各種理性原則的堅持。也因此,民進黨創黨元老與歷任黨主席,曾有多人退出該黨,費希平、林義雄、施明德、朱高正、許信良等皆然(按:許信良後又恢復民進黨籍,林義雄則比較是主動退出民進黨,並在退出後仍然親民進黨)。 沈富雄在立委任期間,對於民進黨所主張或支持的一些政策往往有不同的意見。譬如民進黨支持「單一選區兩票制」,他就率直表示反對。單一選區兩票制實施至今,已經顯露相當多的問題,已經有人提議要再修改。民進黨倡議全民健保制,他認為應該保大不保小,並提出全民健保修法五原則,希望兼顧醫生、病人與國家財政的權益。但是,他的提議並未被採納,導致日後全民健保造成嚴重的財政問題,能否永續,頗有疑慮。另外,對於教改,他也有些批評,認為「教改理想是對的,但方法是錯的」。他對多元入學就直言反對,表示多元變的只對上層階層的家庭有利。 沈先生討論台灣當前的病根,他認為,治理無方是「政黨對立」、「媒體民粹」兩者的結果,政府既受制於媒體、也受制於國會;而稍前迭起紛爭的美牛、油電漲價跟復徵證所稅,他認為其實並不嚴重,都是小事;會從小事變大事,是因為民進黨將它當成鬥爭的議題。關於反服貿運動,他認為服貿協議最後終將過關,「但民進黨若不演這齣戲,核心價值會被摧毀」。也就是說,他其實認為服貿協議是應該簽訂的,而民進黨則是必須表態反對。 我並不敢說沈先生的每項主張、見解我都贊成,但是,在我能理解、注意到的範圍內,幾乎他的所有見解、主張我都贊成,而且頗為佩服。我認為他確實睿智而理性。
如果拿沈先生與號稱「人格者」的林義雄先生做個比較,對我而言,後者太偏向「信念倫理」(這是社會學先驅韋伯的概念,是相對於「責任倫理」而言)(註一),也可以說是太執著於局部的信念或原則的堅持,而少了宏觀理性判斷與總體後果考慮。特別是林義雄當初對於「立委席次減半」的堅持,我認為就是不夠宏觀的見解。不過,台灣社會似乎對於務實、理性的沈先生較少敬重,而對林義雄這種人則似乎帶著神秘性的推崇。
再拿沈先生與李遠哲相比。兩者可能都是頗有自信的人,但是,李遠哲的見解與立場,我認為是比較有問題的。在教改方面,李先生似乎太接受先前「四一〇教改聯盟」的主張,而造成一些嚴重的問題。「廣設高中大學」(註二),不久就將面對嚴峻的問題,大學如果解散,失業的教授們將會何去何從,是否帶來社會的動盪不安?另外,對技職教育的忽略、對多元入學與人本教育的提倡。我都有意見。我也不贊成他一再強調讓部分大學進入世界百大的提法,以及相應的「五年五百億」的政策。關於人本教育,我曾多次討論「人本主義」的問題面。「五年五百億」則太壟斷資源,又難免造成浪費,而且效果未必明顯。事實上,五年五百億的菁英主義與廣設高中大學的普及教育的精神根本相違背。
當然,我對李先生最不以為然的一點,是他無論如何都支持阿扁與綠營候選人的政治立場。如果他是因為當年的二二八與白色恐怖的仇恨記憶所囿限,我希望他能睿智地擺脫這種心靈束縛,從更高遠的視角為台灣思考、擘劃。他的地位畢竟不同於一般市井小民。
在綠營裡與整個台灣社會,沈先生大概沒有李先生那樣的崇高地位與影響力。但是,我認為沈先生更能跳脫藍綠,而理性地為台灣擘劃。而他的政策主張才更理性、務實,有利於台灣的發展。可惜的是他的發揮空間受限。
我以為,沈先生的權力、地位的侷限性,反映的是整個台灣社會對他這樣的人才的抹煞,包括藍綠兩方。
沈先生競選台北市長,我不認為有多少出線機會。據說他本人也不抱希望,他希望的是其他候選人能採納他的政策意見,讓他的想法得以落實。至於他的出馬,究竟會對誰的選情較不利。坦白說,我估計是對連較不利,因為這些年沈先生比較受到藍營的青睞。不過,台北市的基本盤本來就對藍較有利,如果連勝文因為沈參選就落選,那麼,他的群眾基礎也未免太弱。
不論選舉的最後結果如何,我希望台灣社會能對沈富雄先生這個人與他所倡議的政策多些關注與接納。我相信,這樣必能促進台灣社會的進步。
註一: 韋伯認為,以政治為志業者應該首重「責任倫理」,而非「信念倫理」。 註二: 「廣設高中大學」是四一〇教改聯盟的主張,在李遠哲領銜的「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裡並沒有明列「廣設高中大學」條目,但是仍然暗含這個精神。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