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總統府這棟建築物
2013/11/27 20:39:54瀏覽2161|回應0|推薦0

總統府這棟建築物
  初入總統府服務,只知道這是一棟日本人建造的歐式建築,當時除中央電梯(註一)外,其餘上、下樓層,都得靠「爬樓梯」,由於每層樓平均挑高5公尺,爬兩層相當於民宅的三層;再以,樓層採用歐式的算法,一樓稱為「底樓」、二樓稱為「一樓」、三樓稱為「二樓」等,加上部分樓層有夾層,中間又有塔樓,所以總統府究竟幾層樓,始終沒有一個正確的說法。
  由於同僚大部分從大陸轉來,言談中都是南京總統府如何?總統府如何由南京到廣州、由廣州到重慶、由重慶到成都、由成都飛來台灣,始終沒有人去探討這棟建築物如何設計?如何建造?如何運用?直到民國84年,吳伯雄擔任秘書長時,將總統府內部的兩塊中庭(註二),進行庭園設計,分別命名為「南苑」及「北苑」,其中北苑的花台上有一塊大理石,刻有「總統府的設計者:長野宇平治」字樣,這時才知道這棟建築物的設計人-長野先生。
  總統府有一項「員工專題研究」的業務,旨在鼓勵員工從事業務研究。民國90年,某位同仁撰寫「總統府建築之美」乙篇,奉核定由本人審查,為能正確評鑑其研究報告,除了連看三遍外,還參考許多書籍。該同仁為印證總統府的樓層,還爬上樓頂,看到起造時所書寫的「11」字樣;同時,還發現「大正四年六月二十五日上棟」及「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主事技師森山松之助」等人署名的「棟札」;另外,他還自費去測試總統府RC牆壁的抗壓強度(註三),真是難能可貴。最後,本人給該研究報告極高評價,而且推薦秘書長參考。

  後來,總統府進行大規模的整修;再以配合夜間燈光設計,進行起造以來首次清洗外牆,我有幸參與決策,經常聽取承辦單位的簡介,以及施工單位的報告,又見到了曾在「總督府」擔任技師的李重耀建築師,也請教他許多問題。從此,我開始探討及關懷這棟建築物。退休之後,每周四上午回到府內擔任導覽志工,常常與同好相互切磋,使我對這棟建築物有了更深的認識。回想起來,在總統府進出一輩子,到最近才算真正認識這棟建築。

 

註一:三十多年前,本人到總統府上班,僅在正大門旁有一座電梯,當時稱為「中央電梯」,專供總統、副總統及貴賓使用。這座電梯何時設置,有待考證;其餘四個邊門的電梯都是在民國67年整修時,才利用樓梯的迴旋空間安裝上去,後大門的電梯遲至民國82年才裝設。
註二:這兩處中庭,原設計為停車場,後改為簡易花園,作為全體同仁晨操的場所(馬英九總統擔任總統府第一局副局長時,常與我們一起作早操);另外,蔣總統經國先生晚年上班時,由於不良於行,他的座車逕入中庭,下車坐上輪椅,再上中央電樓,進入三樓的辦公室。
註三:經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作抗壓測試,總統府的樑柱抗壓值都在5000PSI以上,而一般建物的樑柱抗壓值都在3000PSI(每平方吋/磅),足見總統府真是「銅牆鐵壁」!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hsia1113&aid=9656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