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重讀桃花源記
2014/05/04 10:37:02瀏覽3767|回應0|推薦20

重讀桃花源記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是許多人讀過的古文;其文章之精練,被喻為記敘文的經典之作;而其所描繪的理想社會,雖經1595年,依然讓人「心嚮往之」。

  中學時,此文是必讀的文章之一。老師除要求背誦全文外,還要撰寫心得;只是年輕缺乏閱歷,僅能著墨於景色部分,而作者所要表達的寓意,也似懂非懂;至於情節安排、文章結構、筆法變化等,都不是懵懂少年所能理解。

  《桃花源記》不過320字(註一),所述之事,有詳、有略,有表、有裡,有虛、有實,又意在言外,讀來興致盎然,絲毫沒有古文艱澀的感覺;尤其,雖明知是虛構故事,卻寧願相信它是真實的。文章起頭,作者用「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刻意營造「可遇不可求」的情境;隨之,又以「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描寫得有如墜入時光隧道一般,也為文末「後遂無問津者」,埋下伏筆。

  文章精華就在:作者描述當地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阡陌交通,雞犬相聞」;而人民又是「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這種「悉如外人」的世界,卻有著外界所沒有的寧靜;特別是未設政府機構、沒有公權力,人們一樣可以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陶淵明似乎在告訴讀者,有形的社會制度是多餘的,嚴密的官僚系統是破壞和諧的根源。

  這位誤闖桃花源的漁人,接受盛情款待數日離去。村中人特別叮嚀:「不足為外人道也。」他卻不安好心,「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尤其他還「詣太守,說如此」。未如太守是基於好奇心,或有其他想法,於是「遣人隨其往」,好在「遂迷不復得路」,最終留下弦外之音,成為千古以來追尋的夢想!

  四十多年前,本人觀賞《失落的地平線》電影(註二),情節與《桃花源記》相似,所述地點不在湖南省桃源縣,而在西藏高原的「香格里拉」。幾年前,鄰人邀約前往一遊,乃欣然而往;惟不見電影場景,也沒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與一般城市無異!

 

註一:原文如下: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註二:參見:http://watchnow.nownews.com/movie_intro.php?id=1672

迪慶機場-這是前往香格里拉唯一機場,若不搭飛機,就得從雲南麗江搭車,翻山越嶺,車程8小時才能到達。

香格里拉的飯店-據說,這是香格里拉最好的飯店,內部設備新穎,旅客以歐美人士為主。

香格里拉街道-黃昏時拍攝的香格里拉街道,與一般城市無異。

香格里拉的高山湖泊-從市區前往四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其中一座湖泊,林木茂盛、水質清澈,雖已近夏季,遠處高山仍有積雪。

香格里拉的高山草原-從山區回程,處處可見高山草原,牛羊低頭吃草。

藏人社區-香格里拉有一處藏人社區,街道舖設石板,兩旁有商家販賣紀念品。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hsia1113&aid=13048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