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蕃茄記
多年前,朋友從嘉義寄來幾盒「玉女小蕃茄」,皮薄、肉甜,極為美味,忍不住一口接一口,瞬間吃下十幾顆;其中,有一顆外皮裂開,有過熟現象,便將它丟在花盆內。過了一個冬天,突然冒出許多幼苗,於是勤予澆水,看它日益茁壯,並且開花結果,嚐果之後,發現皮又厚、肉味平淡,完全不是原來的樣子。
利用社區聚會時間,請教一位熟諳植物成長的鄰居,他表示:南部日光充足,人家又是專業種植,你把小蕃茄種在花盆裡,土壤不夠肥沃,陽光照射又不足,當然會不一樣了,有道是:「橘逾淮則枳」,你能種出果實來,就已經不錯了!經芳鄰作此解釋之後,似乎失去再種的念頭。今年春節,世居雲林的親戚,送來自種的「黑柿蕃茄」,由於數量不少,除分送鄰居品嚐外,又把幾顆外表欠佳的蕃茄,棄於花盆內。不旋踵,冒出許多幼苗,心想這次品種不同,再種種看,並且時而施肥,又把過期的鮮奶倒入,看到枝葉比以前所種的,更為茂盛,長出來的果實也比「玉女小蕃茄」,來得碩大。
正為今年所種的蕃茄,感到心滿意足之際,上週突然下了七、八天的梅雨,不僅敗壞了枝葉,也打落了果實,只好趕緊摘下殘存的,並試試其中成熟的一顆,雖沒有「玉女小蕃茄」的甘甜,但覺得這種味道十分熟習;於是上網搜尋,查得「天下雜誌」有一篇《幸福台灣味,60好食材》的文章(註)。文中提及:「黑柿蕃茄」就是南部人所說的「甘仔蜜」,是17世紀荷蘭人占領台灣時,從印尼引進而來,算是台灣最早的蕃茄品種,難怪這種滋味如此熟習,可說是:「酸酸甜甜的童年回憶」。
我在空間有限的陽台種植蕃茄,原本不期待有什麼收穫,只要看它從兩片尖葉的幼苗,慢慢長出許多嫩葉,再看它逐漸茁壯,最後開花結果,就有一種成就感。這些年來,幾次種植蕃茄,每次收成都不多,但除可供自家享用外,也可以拿來送人,順便強調:「這是我自己種的!」當別人回饋驚訝表情時,心情愉悅總是難免。
其實,我所種的蕃茄,不論顆粒大小、外觀及甜度,與坊間出售的相比,都遜色許多。只是親手栽種,既可觀賞,也偶有收穫;尤其是吃下自己所種的蕃茄,嘴巴不甜,心裡甜。
註:參閱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82594
這是今年所種的「黑柿蕃茄」,枝葉茂盛,所開的小黃花,也比較大朵。
「黑柿蕃茄」剛冒芽時,只見兩片尖葉的幼苗。
一週之後,除兩片尖葉外,又長了許多嫰葉。
兩週之後,枝葉越來越茂盛。
一個月之後,在枝葉間已看到含苞待放。
兩週月以後,枝頭掛了許多果實。
看到自己所種的蕃茄,枝葉茂盛、結實累累,心情十分愉悅。
梅雨肆虐後,摘下殘存的「黑柿蕃茄」,與50元硬幣相較,約大二分之一。
這是小蕃茄,與50元硬幣相較,僅及二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