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7/12 10:55:49瀏覽12231|回應4|推薦56 | |
*我對布拉克的認識* 第二次看畫,除了波納爾之外,還注意到喬治布拉克的存在。上網查資料,才知道這個立體派畫家和畢卡索同時期而且名氣相當。找出他的作品來看,深受感動,布拉客竟然可以把靜物利用幾何圖形觀念解構重組,讓靜物變得很豐富而迷人。 這次來台展覽的作品,不足以說明布拉克身為立體派創始大家的精髓,我在先鋒藝術網站找到布拉克代表作,套一句畢卡索把布拉克和詹姆斯·喬伊斯并列的評論,相信大家就能意會布拉克畫作的複雜和豐富: 布拉克細膩切割物體,再重新布局於畫面,前後左右的切片,同時放置在一個平面上重新加以擺置,我想這就是立體派的基本教義。寫實主義經過立體主義的解構之後,各種現代主義的畫派就被引介出來。曾經問過學校裡的美術老師,學畫需不需要經過基礎素描這一步,他回答說,即使如畢卡索這樣的天才,也都是老老實實經過基礎訓練,才有足夠學養開創新局面。先立,而後才能破;破,而後才能創新。 布拉克每一幅畫作內容都非常複雜,讓我聯想到很像是一幅畫精細切割成無數個拼圖片,然後把拼圖片灑在畫布上,看畫的時候,我們需要自己認真去拼湊,這裡檢一個小提琴把手,那裡找到幾根琴弦,角落裡看到幾個音符,後面可能躲著一個樂手,而介於其間許許多多的幾何圖形,好像故意來擾亂注意力,讓人忙著尋找線索拼湊成布拉克想要表達的物件。布拉克的靜物系列作品像極了一個頑皮的畫家,故意擾亂視覺,不讓我們輕鬆一目了然,也因此我們不得不駐足,不得不專注,當我們可以心領神會的時候,欣喜之情油然而生。 做什麼事,好像都需要經過相同養成階段,才能在開創屬於自己的新格局。例如現在歌壇天王周杰倫,自小學習古典音樂,認識許多西洋音樂的要素,放入自己的流行音樂之中,開創了一片周式音樂風,而且格局大過於其他單純會唱歌的歌手。畢卡索和布拉克都是經過嚴格的素描和寫實訓練,最後在時代演變的因緣際會,鋪陳屬於自己的立體主義的天空,讓西洋美術因為他們而大放異彩。 ******************** *****************************
**拼貼畫 *********************** *喬治布拉客的介紹:* (網路資料) 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1882—1963),法國畫家,立體主義代表。1882年5月13日生于塞納河畔的阿讓特伊,1963年8月31日卒于巴黎。他的影響實際上并不比畢加索小。他與畢加索同爲立體主義運動的創始者,并且,“立體主義”這一名稱還是由他的作品而來。另外,立體主義運動中有多項創新也皆是由他作出,例如,将字母及數字引入繪畫、采用拼貼的手段,等等。布拉克的作品多數爲靜物畫和風景畫,畫風簡潔單純,嚴謹而統一。“他比所有其他的立體派畫家更多地帶來不可縮減的具體和一針見血的分析,帶來少有的和諧色彩和他的任何同伴都無能爲力的典雅流暢的線條。1907年,他與畢加索相識,深爲其作品《亞維農的少女》所傾倒,兩人遂成爲至交,共同籌劃起立體主義運動。布拉克和畢加索在分析立體主義時期所作的作品,風格非常接近,以緻于擺在一起難辨孰人所爲。這在藝術史上是極其少見的現象。兩人不僅畫法相同,而且所選題材也十分相似。他們都偏愛畫樂器。布拉克在畫中對于物象的分解,要比畢加索更加極端。他多數是在靜物畫中進行這種分析形體的實驗。這也許是因爲靜物畫對他說來較少約束之故。
1908年,布拉克來到埃斯塔克。那兒是塞尚晚期曾畫出許多風景畫的地方。在那裏,布拉克開始通過風景畫來探索自然外貌背後的幾何形式。其《埃斯塔克的房子》,便是當時的一件典型作品。在這幅畫中,房子和樹木皆被簡化爲幾何形。這種表現手法顯然來源于塞尚。塞尚把大自然的各種形體歸納爲圓柱體、錐體和球體,布拉克則更加進一步地追求這種對自然物象的幾何化表現。他以獨特的方法壓縮畫面的空間深度,使畫中的房子看起來好似壓偏了的紙盒,而介于平面與立體的效果之間。景物在畫中的排列并非前後疊加,而是自上而下地推展,這樣,使一些物象一直達到畫面的頂端。畫中的所有景物,無論是最深遠的還是最前景的,都以同樣的清晰度展現于畫面。由于布拉克作此畫的那個階段,畫風明顯流露出塞尚的影響,因而,這一階段又被稱作“塞尚式立體主義時期”。
布拉克的拼貼畫創作,是從1912年開始的。他試圖通過一系列拼貼而成的抽象圖形,來強化畫面的構成效果。他的制作過程越來越簡潔、大膽,作品的效果也愈加直接、明了。他從抽象起步,再慢慢地轉向具象,在交叠的抽象圖形中尋找他的主題。他的拼貼,除了采用紙片外,很少采用其他材料。這種往往被人們視爲不具有藝術品質的材料,卻給布拉克的“建築性繪畫”創作,帶來極大的便捷。
布拉克作于1913年的《單簧管》,是他的拼貼代表作。他以木紋紙、報紙及有色紙,在畫面的中央拼貼出一組簡潔的形狀,并以鉛筆在這組形狀的周圍勾畫出線條和陰影。在這裏,客觀的物象與主觀創造的成分相互融合,從而産生一種雖使人意外卻又令人信服的造型價值和親切感。在這個樸素而嚴謹的畫面結構中,每一視覺要素,無論是不同的紙片還是輕淡勾畫的線條,都成爲一種符号。那些線條使剪貼的圖形獲得某種依托和含義,甚至還能讓人從中感悟到某種精神内涵。通過拼貼,藝術家将一些似已被人忘卻的表現因素,尤其是對材料及色彩的審美感受,向觀者昭示。這顯然與分析立體主義的風格大異其趣。第一次世界大戰布拉克應征入伍,戰後繼續作畫。後來逐漸脫離了早期立體主義的刻闆式,幾何語言經修改變更爲比較自由和輕描淡寫的形式,色彩樸素而又協調,畫面上适度折衷自然主義的情趣,平靜和諧而優美,構成一種新的藝術境界。
布拉克也是一位雕塑家、插圖家和舞台設計家。他的繪畫有裝飾趣味。1952~1953年爲盧佛爾宮伊特洛裏亞廳設計的天頂畫,很有詩意。布拉克對20世紀西方現代派藝術的影響力是很大的。畢加索把他和詹姆斯·喬伊斯并列,稱他們是當代“兩個最費人猜疑卻又人人都能了解的人”。 ************************************** *觀賞外的心得* 在MJ的音樂中慢慢看懂喬治布拉克,也是一種快樂,"You Are Not Alone",聽來感觸良多,MJ的孤獨和悲傷,一句一句從歌詞裡傳達出來。很多天才在世間活著的時候,因為特立獨行,不容易為凡人所了解,活得很辛苦甚至悲慘。MJ雖然經濟上是富裕的,卻被孤立鎖在世人對他的惡意誤會裡。畫家之中,梵谷、高更,都在活著的時候不能夠被認識被接受,經濟上窮困,繪畫成為精神救贖,但是生活上的窮困足以造成無法承受的負擔;繪畫,真的不是一調容易致富的路,要畫出影響力,需要才氣,要形成畫風,更是需要時間和機緣。 我們在欣賞畫展時,是否也應該反思,我們普羅大眾在文化藝術的承傳中,可以演什麼樣的推手角色? 主辦單位,是否更應該高瞻遠矚, 在展出這些曠世鉅作的時候,(有時展出的畫作其實不是那麼的具有代表性,歧視台灣,還是主辦單位出不起高額費用借更具代表性的名畫?),是否,也應該給現在活著的畫家,我們本土的畫家,每年在北中南都舉辦大型的收費畫展,讓他們露臉,讓他們經濟上和精神上獲得支援,支持他們源源不斷的創作動力;讓臺灣人賞畫的口味多樣,也可以比照製作紀念品方式,讓一般買不起畫作的人,卻也可以因為一個馬克杯、一個鑰匙圈、一個書夾、一個日記本、一個壁燈,收藏著一個畫家的精采,促進畫家和觀畫者之間的交流互動,而盈餘收入則可成立基金提供這些畫家充足的經濟支援。 民族的的自尊,不是政治口號,應該還可以在文化上著墨。要世界看到我們台灣的存在,必須我們自己先看到自己文化人的存在,才能一起把他們推上世界的舞台,當他們上得了世界舞台時,台灣也有最佳宣傳的代表。 加油,主辦單位。加油,各位願意出錢看畫展的朋友們,期待下次在台灣畫家的展覽會上,我們也如此敬謹追星,捧場位台灣加油!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