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文章我的部落格大塞感言
在這個世界上,總是會有些詭異的事情發生。
舉例來說,當世界發生危難的時候,出現一隻超人來解除危機,會讓每個人都鬆一口氣。
如果,有一天,超人滿天飛的時候,你會不會覺得,超人這種東西,沒啥鳥用?
超人之所以珍貴,就在於全世界也只有那麼一隻,更慘的是,這麼稀有的資源,居然要全世界共享,每個人只能在身陷嚴重危險的狀況下,才能分享到一點點。
好像沒有人想到過,萬一,超人沒有加班費開小差的時候,你要選擇靠自己或靠超人?
像這樣的「救世主情結」,往往可以在很多電影或漫畫中出現,而這些電影也相當的賣座,不論是漫畫式的「超人」、「蜘蛛人」或是「蝙蝠俠」。
當然,在東方除了打不死的黃飛鴻,還有精武門陳真的師父「霍元甲」。
這好像是我們從小開始的一種「英雄情結」。
玩「官兵抓強盜」的遊戲,通常扮演小偷的角色,一定是猜拳輸最多的倒楣鬼。
有沒有人從小就自願扮演「強盜」的角色?有的話請舉手!
在這裡感謝您「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大無私奉獻精神。
實際上,隨著我們慢慢的成長,會發現到一個很殘酷的事實。
英雄或超人,不一定存在。就算是有,全世界也不過就是那一個。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當起英雄的。
不然,退而求其次,當個抓賊的「官兵」也好。
不過,去當「官兵」真的那麼容易滿足「英雄情結」嗎?
現實中,充滿著許多殘酷與現實,告訴我們,世界上是有著許多的「無奈」。
無奈來自於會拿雞蛋糕和番仔火的「劉文聰」太多嗎?未必吧!
先講個不相關的事情,這是我的親身經歷。
以前在朋友的地攤幫忙的時候,他以前的國中老師來買東西。
在挑選東西的時候,這位老兄嘴巴一直說個不停,大致是闡述他個人對於教育的理念。
他老兄的意見是:「我們一定要實施『能力分班』,唯有能力分班,才能不讓成績太差的學生,佔用成績好的學生的學習時間。因為,頭腦好的學生,講一遍就聽得懂。頭腦差的學生,講個三四遍還是聽不懂。」
我低頭整理東西,懶得理這種碎嘴的人。
記得以前收到一封網路轉寄信,內容大概是說:
「有天,紐約發生強烈大風雪。有個小學校長還是堅持繼續上課,許多家長紛紛抗議。校長的說法是:『學校裡有很多住貧民區的黑人小孩,家裡沒有足夠的食物和暖氣,請他們來上學,只是因為想讓他們有頓營養午餐可以吃,可以不用待在缺少暖氣的家中。』許多家長在了解這個想法後,而放棄反對學校的作法。」
不論故事的真實性如何,我想,如果要不傷自尊心的幫助經濟弱勢的學生,最好的方法就是像這位校長的處理方式,不論貧富,都一起來到學校來吹暖氣,享用熱騰騰的午餐,富者不會因為富裕而自驕,弱勢者不會因為貧窮而自卑。
這是基本尊嚴的教育態度,而不是施捨的教育。
面對著教育,以前我也認為,我們應該要把資源集中在「少數精英」身上。後來長大了才發現,其實,「精英」是很容易獲得關注的眼光,與大眾的掌聲。第一名並不會感覺到這些鼓勵有什麼希奇,只是一種理所當然,相反的,過度的關注卻會成為一種不必要的壓力。
實際上,當老師的,也會希望「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一來輕鬆,二來與有榮焉。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小時候就被老師宣布:「你完蛋了」、「你沒希望了」、「你無藥可救了」、「你人生缺角了」、「你這沒用的笨蛋」。
其實,人性的好逸惡勞,是可以被理解的,當老師的也是人,你希望他們天天誨人不倦,真的很難。
但是最不負責的就是那種臭屁仙的名言:「我只教第一名,其他的就直接放棄吧!」
如果,我們的教育工作者都像前面提到的那位碎嘴先生,害怕資優生被「笨學生」拖垮,我不知道在這裡看這鳥文的朋友,有多少人會存活下來?
是不是不想唸書,沒有成為第一名,就應該被拖到集中營的毒氣室作人道毀滅?
人的價值不應該是這樣的定義吧!
當部落格大賽結束,願意留下來的小朋友,也是需要成就感和被大家需要的感覺。
但請注意,這不是施捨,而是人際關係的互動往來的尊嚴問題。不能因為這些小朋友的文章寫得沒有第一名好,這些大朋友就說:「不想浪費時間。」
我想補充的是,在那篇「我的部落格大塞感言」,只是希望喚起大家給願意繼續寫部落格的小朋友一些關愛的眼神。至於「趁興而來,興盡而返」那種說法,指的是在部落格的經營中,關於人際的互動,有時不免會有這樣的感覺。
話說回來,沒有多少人小時候就是天才,就算是天才,也需要包容和鼓勵,才有機會被發現的。
文章寫得好,拿了大賽第一名,這是人家小時候「有練過」,這是不可否認的。
但是,對於中途才起步的朋友,我們應該要用審查「王健民」或是「麥可喬登」的標準去要求他們嗎?
競賽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
只是要找出一個英雄,或者是萬眾矚目的第一名而已?還是要讓大家對寫東西感興趣,讓更多朋友來寫東西?
我還是想要把那部講過N遍的「霍元甲」搬出來,儘管,霍元甲終究死在擂台上,不過,在他身後,還有無數的精武體育會成員,高喊著:「自強不息!自強不息!」
想想看吧!一個只想當津門第一的「武夫」,到希望將中國的武術風氣提倡起來的兼善天下,這中間是如何轉變心境,從對於精英的「質」的重視,而改變到全體在「量」上面的昇華。
擂台上只能有一個霍元甲,問題是,當「風流人物俱往矣」之後,是不是大家都坐在板凳上乾瞪眼沒戲唱了?
台灣現在還有一堆足資炫燿的「台灣之光」,但是,光重視這一個「質」,就能挽救台灣不會沉淪嗎?等這些台灣之光也老了,缺乏從大規模的「量」從中挑選新血遞補,我們是不是要等著看「台灣脫光光」?
光是為了一個「質」,就要放棄所有的「量」嗎?
我以為,教育最終的目的並不在於「培養出只有一個的第一名」,而是在於「將所有人的層次提高」。
在競賽中,評審有責任去「篩選出第一名」。但是,在現實中,你我並沒有權力,去評斷誰是第一,誰又是應該被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