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6/17 00:07:05瀏覽830|回應8|推薦41 | |
接著「社會風氣需要導正嗎?」到「你覺得需要什麼教育才好?」這兩篇東西之後,應該要做個結論了。 還是不可免俗的要提到蔣渭水。 到了2007年的今天。 如果,僅僅認同這些浮面的結論,卻忽略在這將近90年的時間裡,台灣究竟在政治、經濟、教育、社會等等結構上產生巨大轉變的「過程」。 有件事情不能忽略,在1921年的台灣,當時的社會菁英份子是少數人,而且教育並不普及。 如今2007年的台灣,社會菁英份子的定義和數量已較90年前擴大太多了,教育普及到堪稱「氾濫」的程度,相信每個人都是知識份子。 也許,教育這件事,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這個樣子,能夠滿足各種需求。 或者,我們換個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 我們之所以批判社會現象,究竟是要為社會把脈?然後進一步找到病因,開立藥方,解決社會問題? 有沒有可能,透過批判社會現象,讓我們更了解自己?認清楚自己在這個社會的定位?讓自己看清楚社會現象與自己的關係? 在1921年的蔣渭水,身為一個當時屬於鳳毛麟角的社會菁英,他是有社會責任站出來為這個社會開張處方,救人救國。畢竟,當時的中下階層人數廣大,教育水準不高,唯有讓知識份子站出來鼓吹教育,廣開民智,才能讓台灣社會脫離被日本強迫灌輸皇民思想的環境。 如今呢? 請恕我下一個非常無禮,非常膚淺,又缺乏根據的結論。 這就是答案嗎? 真正的結論是,真正的答案是不一定會有絕對的答案。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