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4/06 10:39:20瀏覽935|回應0|推薦16 | |
峴港樹人天后宮 樹人是小城唯一教中文的僑校,本屬於僑胞產業,七五年山河變色成為新政權的資產,改作陳興道學校。任憑歲月的摧殘,明道、仰尊雙樓依然如昔,還是原來的象牙色,只見大樓牆面剝落、門窗鏽蝕斑斑,霉黴佈滿牆壁簷宇。 往室內球場的兩條通道被磚牆堵死,我走不到圖書館的噴水池和籃球場,只好站在公廁外面的徑道隔著高牆仰望校舍大樓,此樓高兩層,滄桑歲月令樓體看來斑剝破落,比起雙樓更加殘舊不堪,我內心感觸良多,天台上的鴿舍今安在?昔日鴿群已去去何方? 原來樹人的產業土地早被切割成塊出售,肥了那班妖賊。幸好還剩下一座小小的天后宮,他們拿不走阿婆的家,動不了天妃娘娘的廟宇。 我孤伶佇立在天后宮前方廟埕,中午的豔陽強烈耀眼,見不著自己的影子,近赤道的陽光正午垂直直射,氣溫炙熱難耐。前門兩尊石獅依然如故,我走近伸手撫摸牠健壯的前腿和繡球,突然覺得有種莫名的親切感。 似乎從來沒有人發覺門口兩尊石獅都是公的,不像傳統的石獅都是出雙入對有公母之分。以神明方位為主,左尊右卑,左邊是公的右邊是母的。公獅造型往往都是張牙舞爪或含珠,腳下玩弄繡球或錢幣,母獅通常閉着嘴帶着小獅。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誰還在意民族的傳統和文化的傳承? 一直來很喜愛中門這副對聯:「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尤其是筆畫硬挺,稜角分明,字形方正的宋體字令我聯想到彭高泉老師一手整齊均勻、剛勁有力的仿宋(瘦金體)字跡。 小時候不明白對聯的意思,只覺得深奧難明。後來從《孟子梁惠王上》與文天祥的《正氣歌》才了解到對聯的涵意和出處:「培養天地正間堅毅不屈的浩然正氣,效法古今完美道德的聖賢而成為完美的人」。 樹人天后宮於公元1972年開始興建,實用面積約一千一百四十平方公尺,屋頂屬單脊硬山式結構,格局為兩殿兩廊式、左右護龍四合院建築。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峴港華人尊稱媽祖為阿婆)與供奉其他神祇護法。 天后宮坐西朝東,外觀華麗堂皇,內貌裝潢金璧輝煌,神龕的鎏金拱門鏤花精緻,古樸紋飾雕工細膩,繡幢寶蓋之間香花燈燭,高掛的燈籠下香火鼎盛,氣氛莊嚴肅穆。合院內花木扶疏,清靜幽雅氣象,更顯塵囂當中的一小片寧靜。 阿婆頭戴旒冕雙鳳翊龍冠,胸前懸掛翡翠珠飾與一塊神仙銅符,身穿顯靈救人的朱色衣衫,表情祥和端坐在金璨高座上。阿婆左方是關聖帝君,右方財帛星君。前方兩側站立身披紅袍的「千里眼」與「順風耳」,千里眼「水精將軍」眼觀四面,「金精將軍」順風耳則耳聽八方,他倆皆為阿婆的左右跟班隨從。 正殿龍柱上的蟠龍造型生動,是帝王級的五爪金龍,到底還是未升天的龍,所以盤繞在柱上做一條蟠龍。殿堂上兩排兵器架顯示威武氣氛,架上矛槍戟戈一應俱全,打從學生時代我很着迷這些古代冷兵器,如今卻意興闌珊,反而對那艘三桅帆頗感興趣。 這艘帆船模型做工精細,船艏底尖上闊,艉部寬身上翹,船頭舷牆外側繪有龍目船眼,帆桅三根,舵樓三重,扇形風帆三面,斜頂式船屋、船樓、船舵、桅杆、望斗、梯架、將台、錨纜、防護欄、托浪板、駕駛室、廚房、儲藏室、卧室等等細節齊全,是一艘艏艉高昂的福船,適合遠洋航行,因在福建沿海製造而得名。 相傳明朝永樂五年鄭和南下西洋遇險,受救於媽祖。鄭和的大型寶船是福船改造的遠航海船,正如抗倭名將戚繼光同一類型的千料戰船。我有個奇想、假如當年以這類型福船去偷渡,根本不用擔心風浪或者發動機出故障,不出幾天就可平安到達香港。 於樹人求學前後整整八年,天后宮是小鬼們常進出的地方。前殿三川門的兩側翼門(龍門、虎門)護廊直通正殿兩側後門,正殿後面就是球場和學校後門潘珠貞街Đường Phan Chu Trinh。 左邊側門的雜物室有個專擺插童軍棍的棚架。正殿的後牆與球場隔着一條兩公尺寬的狹長空間,這裡就是小鬼們下課或放學留校打鬥的地方,有時候也在右外護龍的山牆與校舍樓之間的廊道廝打,往往不分勝負。如今一切都被磚牆封堵,看不到想看的地方,為此而深感遺憾! 我對天后宮的彩繪有著濃厚的興趣,彩繪是寺廟藝術的重要部分,不止是其本身的藝術價值,而是我們學生時代的青春回憶。多年來歷經歲月無情的侵蝕,惟恐昔日的彩繪已黯然失色,幸好天后宮一直不遺餘力,還保存狀況良好,讓人重溫往日的情懷。 這些畫作出自同一人手筆,他就是看板手繪大師梁建新,世人暱稱新哥anh Tân。他專畫大尺寸的電影看板,筆下描繪的人物神韻掌握恰到好處,尤其是把人物的眼神,表情描繪得唯妙唯肖,無一不栩栩如生。 三川門入口處往內左右牆壁各有金童玉女彩繪。男的英氣煥然,手捧璽印騎龍自天降臨;女的端莊俏麗,乘坐彩鳯飛翼,捧獻花果前來。 前殿顯眼的「求之必應」匾額高懸中軸橫樑上,橫樑後面匾額是「惠我同人」。後步口有扇對着魚池正殿的屏門,屏門身堵彩繪著門神神荼與鬱壘。新哥畫的門神頭戴頭盔,身穿魚鱗鎧甲,護心鏡遮胸,背上插四面靠旗,腰佩寶劍和弓,手執長柄銊斧,腳踏天罡八卦步,其貌不怒而威。 正殿左側內壁是經典「桃園三結義」的彩繪,述說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在張飛莊後的桃園中焚香禮拜,宣誓結拜為異姓兄弟。新哥把當日英雄好漢的滿腔熱血,情深義重,結拜金蘭舉酒對天盟誓的景象躍然於壁上:「風雨同舟,和衷共濟,同生共死,永不變心!」 右側內壁是「仙樂迎聖母」,述說聖母二十歲莆田縣適逢大旱,應縣官請托,聖母禱天祈雨而應驗;至感聖母恩澤無邊,祥雲中仙袂飄舉,天空有仙樂從西飄來。 宋太祖雍熙四年的重陽節,聖母渡海登上湄峰得道昇天為神,霎時彩霞漫天,雲頭綵仗、霓旌絳節,仙女奏起仙樂迎接。新哥畫的仙女個個體態優雅,身着七彩霓裳羽衣,祥雲上婀娜娉婷,舞姿婆娑,幢幡寶燈引路,披帛飄逸灑脫。 正殿這兩幅彩繪著重構圖,畫作線條頗瀟灑,色彩瑰麗,畫風單純但深入。想當年梁建新的電影看板熱手可熾,一直來洛陽紙貴。他爐火純青的畫技別樹一格,畫風人物寫實傳神,久看不膩,深具吸引力膾炙人心,替小城的戲院賺了不少錢;不愧是此行業中的龍頭,也是小鬼們的看板畫作偶像。 可惜新哥所有作品盡毀於戰火,目前只有中華會館和海南會館昭應祠尚有保存。我在天后宮拈香致敬參拜,心中一無所求,惟獨緬懷過去童真歲月;還記得每次走過殿宇,小鬼們都駐足欣賞。原來一件件往事就是一樁樁心事,往往讓人回味無窮、意猶未盡。 然而世間無常,想不到有這麼一天遊子歸來,童年偶像的精彩畫作又呈現在眼前,只覺內心充實,圓滿而無憾,可謂不枉此行!這種奇妙感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一九七八年新哥出海投奔自由,歷經幾番生死才到達香港,最後於美國落地生根。小城從此失去一件瑰寶,小鬼們惘然若失,每次走過戲院門口都懷念往日那些栩栩如生、令人血脈僨張的電影看板,我都想起一首唐詩: 昔人已乘黄鶴去 此地空餘黄鶴樓 黄鶴一去不復還 白雲千載空悠悠 公元1972年 樹人天后宮 三川門 21世紀的中華會館 前拜殿 屏門門神彩繪 建新繪畫 福船 關聖帝君 財帛星君 建新油畫代表作品 建新 文: 「經年奔波天涯路、倦足海之角、眼前雲翳遮日、山海滄茫無去路、欲歸去、回頭難」 .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