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靈心 5
2012/08/09 10:20:37瀏覽658|回應0|推薦46

        

 

 

                                                  靈心 5

 

  耕牛於隴間歸途中留下朵朵溼土濘泥,快馬在太邑村路上揚起滾滾沙塵。對智海來說那一種塵埃都屬於大地上的泥土,牛蹄或馬蹄只不過是泥路上的步履。

  但對於太邑村民來沓雜的馬蹄聲、喧囂的人氣,眾多官兵與朝廷命官來到太邑這野地方是一個變故,一個不尋常的事件。頃刻之間村民匆忙攜牛迴避於路側兩旁,眾多御林軍與騎士往翁王府方向飛奔而去,噠噠馬蹄聲掀起陣陣黄沙煙塵。

 

 

大內騎兵隊

 

    一堆村童正圍著智海,他正為孩童講說雁鴨的故事,也教會他們一些文字和知識。孩子們一直發出天真無邪的笑聲,急促的馬蹄聲由遠而近忽地切入孩童們的歡笑中。

 

  智海親王恭敬施禮迎接聖旨,帝王正有緊急要事召喚親王入宮。

   他從容不迫的態度令太邑的村民和朝廷命官萬分驚訝,愕然之極!眼前的親王左看右看只不過是一位氣度平凡,溫文的中年儒生,往日肅穆冷冽的親王已不復見。

  智海坐上兩匹強壯駿馬的華麗御車,探頭對孩童們揮手示意,承諾回來時再繼續講說雁鴨的故事。

 

 

 

  回歸皇宮路途上的交談,智海從禮部尚書得知當年的文字獄令嘉隆帝英名蒙塵。帝君為了洗脫迫害忠臣,苛刻賢士的污名而想盡方法去彌補,以建立北河賢士大夫對朝廷的信心。

  嘉隆邀請一批北方升龍(河內)的賢能奇士來順化富春一遊,以見識阮家王朝的威武氣勢,秀麗挺拔錦繡江山的神京 (順化) 升龍人文薈萃、人才濟濟,這團貴賓盡是升龍名聞出眾的才子狀元學士之菁英。

  嘉隆想穩定遠在千里外的人心,同時籠絡北方士大夫和招攬人才,但這十多天來那班北河人士於大小隆重宴席中的冷漠使嘉隆氣在心頭。

 

 

  以嘉隆天子無上的權威,想推任何人出午門斬首只要點個頭即可,但想征服人心卻難如登天。升龍士大夫不曾屈服於極權的淫威,不屑於浮華無實的虛名,不認同神京學士們的理倫學說,更無意留下為新朝輔政。

 

  升龍士大夫的婉拒使得整個朝廷窘迫,朝中上下百官暗地裡無不氣憤怨歎,眾望攸歸於智海親王去解決這個辣手難題。

 

  御花園正舉辦一場盛大的御宴。身戴鮮明盔甲手握雪亮刀槍的錦衣衛以燕翅陣行排開,陣容威儀氣凜。不同品級官服色彩華麗,各形各色禮冠紗帽堂皇,金黄紅紫華麗的錦袍,絨綢禮服齊聚一堂。宮娥舞女輕絲羅裙中個個窈窕花枝,如仙女下凡般豔光四射,使人眼花撩亂,所過之處香氣撩人。

  

  智海突如其來的出現引起眾人一陣騷動。一位親王理應玉帶冠冕,錦繡羅袍,或披掛龍鱗,霜嵌縫鎧。親王的氣勢該威風凜冽,神色傲然,目光炯炯洞徹人心。

  可是眼前的親王氣定神閒,笑容自然,予人親切隨和的感受。身上一龔平民赴宴的整潔衣冠,往日蒼白的膚色如今卻是日晒雨淋的潤紅色。

  今夕的親王眼神深邃澄澈,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和親切大方高雅的氣質,溫暖了宴席上所有舊雨新知。

 

    又一陣陣騷動於北河人士隊伍間,人人不禁竊竊私語:

  「那個鼎鼎大名、如雷貫耳的智海親王怎麼會是一個如此平凡的普通人?」

 

    宴會開始於鑾駕親臨之時,那些繁文縟節過後晚宴的重頭戲就上場。  一場辯論鬥智於北河士大夫與神京學士之間在筵宴上展開,嘉隆王想說服升龍的菁英心甘情願留下為朝廷出力,輔助建國大業。

 

神京眾士大夫(朝廷命官)

(上圖:阮朝富春神京士大夫。下圖:前朝北河升龍士大夫) 

北河昇龍眾士大夫

 

   出身於朝廷「文明閣」、「武顯殿」、「勤政殿」的大學士和神京名士與北河升龍學者賢士對持。酒過三巡後廷席淪為戰場,各佔山頭互爭雄長。神京學士們以〈百家諸子〉的思想哲理而武裝自己。 智海親王與黎忠印(北河士大夫的首領) 都默不作聲,從容不迫聆聽著句句理論辯言。

 

   夜色漸深,園內依舊燈火通明。雙方都堅持已見,句句針鋒相對,各過千百招仍不分軒輊,唇槍舌劍的辯論已陷入僵局。到最後一刻轉過「國家正名,京城遷地」之論題,各人都了解到這回辯論的重點和關鍵是黎氏前朝的命運和阮氏王族的帝業。

 

  論談於此,各人的眼光都望向智海與黎忠印。北河士大夫們的意見是根據「僭權」或「僭文」的引證,只因那首古老的歌謠已指出惟有北方升龍之地有著正統皇族的血統,那塊人傑地靈,物華天寶之地才能代表國家之都:

 

  風吹綠竹搖晃,     Gío đưa cành trúc là đà,

  鎮武鐘聲,             Tiếng chuông Trấn Võ,

  壽昌五更雞鳴。     Canh gà Tḥo Xương.

 

  神京學士們以歷史的所有典故去辯明論證此句詩文惟一出自順化,天姥寺建于公元1601年,由阮氏始祖阮淦次子阮璜下令破土動工,費時多年傍水而築。

  風平浪靜時塔身倒映水中,遠觀波光塔影,景色綺麗無瑕:

 

  風吹綠竹搖晃,     Gío đưa cành trúc là đà,

  天姥鐘聲,             Tiếng chuông Thiên Mụ,

  壽昌五更雞鳴。     Canh gà Tḥo Xương.

 

 

  智海與黎忠印無形中成為雙方的領導人物。彼間一陣冗長的沈默,帝君久耐不住而出聲催促,智海才站起來。人人都屏息以待親王高超的理論,如浪濤滔滔不絕的雄辯和那淵博精深妙語正蓄勢待發。

 

  智海望向黎忠印,漾起一抹柔和的微笑。同一時間,對方望過來報以同樣光彩照人的笑意。

  兩個不期而遇的微笑本質單純,如原野上的一花一草,同對大地有著那分深刻完整的認同。兩派精英深邃的思想、觀點都異曲同工,殊途同歸。

  彼此之間無任何歧見的挑釁、猜忌、嫌恨,就像所有不同源頭的大江大河,都同一方向齊齊奔向大海。

 

  智海一時有感而發,誦詠當年慧忠向陳仁宗帝君表明其「無道、靜心」的一首詩

 

  三千大世界     Giữa ba nghìn thế giới,

  同樣一微笑     Có chung một nụ cười.

  千百條河川     Trăm nhánh sông vô ngã:

  同方歸大海     chung một giòng ra khơi.

  

  天姥、鎮武、壽昌... 都是人予的地理、事物名稱名詞。一條河的名稱不是河,一條路名不是路,手指著那輪明月不見得是月亮。正因為此而爭論辯理,的雖是淺露浮泛,糾纏不清找不出一致性的認同,難以團結凝聚雙方的力量。

  風在疏密綠竹葉影中穿梭,鐘聲、雞啼聲來了又走了,沒人知道從哪一面吹來的風聲,哪一方傳來的鐘聲與雞鳴聲,一切聲音來去均無方無處可尋。

 

  此時席間多人發出失望的嘆息,對於這些人來說,機敏睿智,滿腹經綸,學富五車的智海親王已經喪失應對敵方的能力。往日的親王不再神勇,一切的才思異能蕩然無存。目前的智海親王只是一個普通人,謙遜温和,平易近人的中年儒生而己。

 

  接下來是黎忠印神釆飛揚的回應:

 

  風中飛鴻,水青碧天印雁影,       Nhạn bay cao vút trời xanh, Nước soi bóng nhạn mong manh giữa vời.

  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Nhạn đi bóng mất lưng trời, Nước không lưu gĩư bóng ngời thoáng qua.

 

 

  天姥、鎮武、壽昌與風聲、鐘聲、雞啼聲都是虛無縹緲的幻象。用心聆聽時就有,心扉闔上就一無所有。

  世間一切現象的真性本是空,妄想生色,執著就心生是非,是非生煩惱,煩惱就傷神痛苦,衍生業障。

  放不下執著就無法忘我,忘我是平息煩惱之源。心中無妄無執,再精彩絕倫的辯論只不過徒勞無功而已。見執,不見執,是個人心境上的轉變見智。放下自我,達到忘我,就不執不妄,煩惱消失,是思想上進入一種超然境界的層次。

 

  在眾人的愕中智海與黎忠印互相走近,就像知交故友重逢般歡喜莫名,親切緊握著手四目交投,對方深邃的眼神中充滿著愛慕相惜,信任和了解。那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充滿靈犀和默契,也許上輩子曾是兄弟摯友,今生再續前緣的一種感覺。

 

  帝君笑容滿面,從座上移步下來緊握倆的雙手,那種神采煥發和來自心靈的笑聲,動人心弦。一瞬間全朝百官,各方使者賓客爆發出歡欣暢快的笑聲,陣陣發自心的笑聲帶有一種向心的凝聚力量。

  夜已深,但廷宴未散,眾人酒酣耳熱中盡情歡樂,沈醉於那融和愉快氣氛中,享受著自身感官帶來的舒適和快意。

 

  驟然間一切都靜止下來,天姥寺做晚課的鐘聲正漫天蓋地自四面八方而來,鐘聲劃破沉沉夜幕,也喚醒人心深處的靈性本質。

 

  清脆的鐘聲帶著顫悠的迴音,黎忠印坦蕩發言表述心迹:

 

  萬世山水不常有,     Nước non muôn thuở không hay có,

  意願歸來自內心。     Một cõi  đi về phát tự tâm.

 

  阮映心中只有著那風塵僕僕,重情通義的梁山泊好漢,一直來追隨他出生入死,衝鋒陷陣或刀光劍影下不離不棄,助他收復失地,統一江山,開創帝業。智海帶給他權力,使他無限風光,是他強大能量的泉源。親王却一無所求,急流中勇退,歸隱於山林村野。

 

 

  那邊廂北河人士都寄情於那錦繡山河,為了國家未來的展望,眾人由衷吐出肺腑之言,取代過去對阮氏朝廷的嘲訕譏評,共同一心的異口同聲:

 

  啟奏皇上,眾臣願意留下來!」

 

  二百多年來,天姥寺若有似無的鐘聲依然在虛空中悠然迴盪。一切聲色無方可尋,無道可覓。

 

  不執不妄的鐘聲,飄忽在靈心深處,

 不生不長的念意,貪瞋癡萬緣滅息。

 

 

                                                                     

                                                    (全文)

 

 

 

                     

                     天姥古寺的銅鐘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au223&aid=6679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