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29 08:29:24瀏覽421|回應1|推薦7 | |
自從莫拉克颱風為台灣帶來嚴重的災情以來,對台灣的深厚情感不斷地提醒著我,就算人在國外,也要為這座受傷的島嶼做些事。最近,透過« 世界最棒的旅遊»這個觀光局想出來的比賽辦法,讓我看到很多台灣深度旅遊的另一面。因而這次回台灣,希望可以採取一種發掘台灣在地文化的方式,而不是像之前那樣走馬看花,到此一遊。所以,年底的旅行計劃,除了探索東北角,重返久違的日月潭、阿里山之外,還想去體驗在地的農村文化,尤其是茶園。最後這一部分,我卻讓大衛皺了眉頭,因為這不是他所期待的台灣行。 最近,從« 背包客棧 »得到不少關於WWOOF的資訊。這是一個有機農業生產的國際性組織,專門提供給旅行者打工換宿,以進一步跟農家互動交流。在台灣,這樣的打工換宿並不普及,很多人都以為國外才有這檔事。不過,正因為這是一個可以深入當地文化的旅行方式,讓我也有股衝動,想知道這是什麼。不解的是,大衛一開始就以很負面的態度看待這個組織。他覺得農業勞動是一種純粹的體力付出,他不認為這種方式可以學到什麼有機農業知識,或是什麼不同凡響的體驗。其實,他就是只想輕鬆度假,睡到中午再起床,那種需要除草、施肥、收割等容易腰痠背痛的雜活,他可是一點都不想領教。大衛是鄉下長大的孩子,他對農場生活沒有半點嚮往,因為那就是一個苦字罷了! 我問自己,到底在期待什麼?擺脫傳統的旅行方式,深入一個我從未了解的生活型態,重新找回對台灣的聯繫,回歸我生長的土地與自然? 在巴黎的生活,我徹徹底底是個異鄉人,怎樣都找不到那份歸屬。大衛的家人跟我一直相敬如賓,他們只是我必須定期去拜訪的法國人罷了。我想自己永遠也不會真正成為這裡的一份子。擺盪在故鄉與異鄉,試問:如何才可以走出這個局限?這也是我為何常說,想等學業結束後就回台灣。或許,我在尋找一個”回家”的方式,讓我不再有自己是個局外人的感受。這樣無解的循環,似乎又回到了最初在巴黎,如何料理一個人的生活,如何跟法國人打交道,如何解決種種問題的那個我。只是,這也只是一個叫做留學體驗的過程。這麼多年下來,就算有了大衛的存在,我還是感覺一個人飄浮著。在巴黎小公寓,陽台上的花花草草與喵喵叫個不停的小黑,給了我暫時的滿足。只是,我還是清楚看見自己的”黑洞”。 天氣好的時候,覺得這是美好的一天。天氣灰濛濛的時候,覺得怎樣都提不起勁來,結果就是論文一個字也寫不出來。熬夜的結果,就是中午過後才醒來,覺得滿身罪惡感,因為日子又被我浪費了一天。常對自己說:論文完成,回台灣工作,就是愛台灣的表現了。也對,這是我目前唯一能身體力行的方式。 透過旅行,也可以為台灣做點什麼,不是嗎?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