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在巴黎的感覺(三)
2008/10/05 07:10:53瀏覽538|回應0|推薦5

經過了巴黎的國慶餐會,從人山人海的宴會上回到自己的房間。

在喧囂與獨處之間,這才發現自己其實兩者都需要。需要從繁雜走向單純,進而聽見自己的聲音。

每回去熱鬧的場合,大衛很容易就感到頭痛。面對著琳瑯滿目的美食、中法夾雜的對話,當畫面在瞬間切斷,抽離的那一刻,反而覺得輕鬆許多。

 

在寒喧的時候,我傾向聆聽。先旁敲側擊,看看眼前這個人的性格是否跟自己合得來與否。當然,這種判斷也是很主觀的。

我其實不喜歡在社交場合跟台灣人說法文。這讓我覺得台灣人都對自己的另一半太寬容,深怕另一半,不知道自己正在跟自己的同胞聊些什麼,所以就用法文跟對方社交起來。

然而,我很常遇到這種人,每當無預期遇到了,就會讓自己的台灣意識再度抬頭。我就不相信,今天這個場合換成了在台灣。台法家庭在互相認識的時候,假設兩位台灣太太都不太會說法語的情況下,為了讓四個人都能清楚對話的內容,法先生會跟自己的同胞說中文(若他們都會的話)。好一點的情況是說英文,不過在法國人對自己母語根深蒂固的熱愛情操之下,說法文的機率恐怕還大於說英文。當然,這時候,台灣太太也只好鴨子聽雷,或是乾脆不理先生說些什麼,逕自跟眼前的台灣人說起中文來。

 

台灣人需要說法文讓自己在社交場合找到信心。

我可以理解大多數的台灣人,並不像我一樣,喜歡把自己沉浸在所謂的台灣意識裏頭。他們更需要對法國人表示友好與融入的意願,如此才能讓自己找到在異鄉的歸屬感。可是,像我這樣不太愛開口說法文的人,大概也只能繼續活在自己的世界裏頭,跟自己的貓嘰哩呱啦說中文罷了。

現在大衛已經不去上中文課了,如果我還繼續在家跟他說法文,那豈不是只會讓他忘得更快。就為了這點,我經常在家裡說中文,就算他不懂,也要讓他用猜的去領悟我的意思。就像當初自己去語言學校學法語一樣,從猜測老師在說什麼的過程中,了解那是什麼。我這種做法或許太嚴苛了一點,不過若是我不這麼做,誰來跟大衛練習說中文?難道是家裡那隻只會聽,卻不會說話的小黑貓嗎?

 

最近,從一些朋友的例子中,更確定了台灣人應該要有自己的尊嚴,不要為了想要融入法國,就完完全全放棄自己的原則與理想。人雖然會因為環境而改變,不過,若一開始就選擇放棄自己的特色與堅持,為了融入,而努力去配合別人,我想自己也不會太快樂。

所謂的入境隨俗,也應該是有個程度的。

我這個異鄉人,越來越對於社交這回事,感到無所謂。也許,正因為我這樣疏離的眼光,更讓我抽離了所居住的巴黎。竟日隱形在論文寫作、拈花惹草與廚房實驗當中。

我跟大衛都是理想型的人。他堅持漫畫創作,也同時鼓勵我繼續寫作。也許是這個堅持,讓我可以在孤獨中,享受孤獨。這就是我對巴黎的感覺。

PS:只有小黑貓聽懂我說的中文!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asseausoleil&aid=2272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