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4/04 21:11:09瀏覽4590|回應1|推薦18 | |
一直以為自古以來,馬德里(Madrid)一直是西班牙的首都,這次到西班牙才赫然發現,在馬德里西南方約70公里的托雷多(Toledo),1088~1561年之間,曾經有長達近五百年時間是西班牙首都,之後1561年腓力二世(Philip II of Spain)國王時才遷都到馬德里;托雷多可說是西班牙的故都,並且在中世紀時有四百多年時間,天主教、回教及猶太教三教,曾經在托雷多彼此並存共榮;當時的歐洲仍會以宗教法庭來審判異教徒,這種三教並存共榮景象在歐洲其他地方少見。
也就是說1492年初,原出身義大利熱那亞的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在西班牙南部的哥多華(Cordoba)說服西班牙斐迪南(Ferdinand II)和伊莎貝拉(Isabella I) 雙王,承諾資助他的航海探險計畫時,托雷多是當時的西班牙首都,更精確的說卡斯提亞(Castilla)王國的都城,伊莎貝拉也是原卡斯提亞的女王;現在西班牙皇室,就是由卡斯提亞一脈相傳。之前伊莎貝拉女王與位於伊比利半島東部,濱臨地中海,原亞拉岡王國(Aragon)的斐迪南國王結婚,兩人共同統治西班牙,稱為西班牙雙王時代(Catholic Monarchs),這個聯姻事實上開啟了後來西班牙統一的契機;哥倫布之後在當年八月啟航,也在當年10月12日成功發現加勒比海聖薩爾瓦多島(San Salvador Island),
當時雙王正在伊比利半島南部塞維亞(Seville)、格拉那達(Granada)和哥多華一帶,與佔據該地長達七百多年的回教政權激戰,進行所謂的「收復失地運動(Reconquista)」,雙王也在1492年稍後,成功收復這些土地,奠定日後西班牙統一,與17世紀成為世界首屈一指海上霸權的基礎。但從另一方面說,也是西班牙大量驅逐非天主教徒的猶太人和穆斯林的開端。
▲拖雷多在馬德里西南方約70公里處,中世紀時是回教勢力與天主教勢力之間的兵家必爭之地,有長達近五百年期間是西班牙首都。 ▲▼拖雷多有長達四百年時間,天主教,回教和猶太教曾並存共榮,沿著拖雷多狹窄巷弄行走,不時可看到這種融合回教及天主教風格,所謂穆德哈爾(Mudejar)式的建築。 ▲這個教堂的鐘塔是由清真寺的叫拜樓改建。叫拜樓是召喚信徒前來禮拜真主阿拉,跟鐘樓名稱形式有異,但目的則同。 ▲▼拖雷多有很多窄巷,彎彎曲曲的,一不留神,可能就掉隊。今天太陽火辣,溫度攝氏34度,只有比台灣過之,並無不及。 回教自古就控制北非,後逐漸向伊比利半島發展,從最南部開始,現在塞維亞,格垃納達和哥多華都是當時回教勢力的大都市。西歐現在法國一帶則是天主教勢力,位於中間的拖雷多,就成為雙方勢力衝突的地區,也成為前線的兵家必爭之地;拖雷多在712~1085年之間為回教勢力所控制,信奉天主教的卡斯提亞是在1085年重新奪回拖雷多,三年後拖雷多就成為卡斯提亞的都城。
猶太教徒早在西元六世紀,就移民到拖雷多,穆斯林在征服拖雷多的過程中,得力猶太教徒的幫助甚多;回教與猶太教都起源於現在以色列的耶路撒冷(Jerusalem),彼此合作似也其來有自。卡斯提亞收復拖雷多到西班牙統一,驅逐非天主教徒的1492年之前,有四百多年時間,拖雷多對回教及猶太教採取較寛容態度,還特別成立一翻譯中心,由學者將阿拉伯文和希伯來文的醫學、數學、天文和植物學等書籍,翻譯成拉丁文,將阿拉伯文明與猶太文明的知識傳播到基督教所掌控的歐洲;文化的融合,充分展現有容乃大的自信,和兼容並蓄的宏觀,也使得拖雷多人文薈萃,欣欣向榮,城市中回教或猶太教的教堂,也改成天主教徒使用的教堂;但這種三教共存共榮景象,隨著1492年驅逐非天主教徒的激烈行動,嘎然而止,隨後就發生一連串大屠殺,燒毀猶太教教堂的事件。
拖雷多位在一座高五百公尺左右的小山丘上,三面太古斯河(Tagus)環繞,易守而難攻,應該也是當年選擇當為都城的考量之一,太古斯河是伊比利半島的第二大河,在上游的拖雷多,河面還不到五十公尺,之後一路往西,下遊流經葡萄牙首都里斯本(Lisbon)時,河面就很廣闊浩瀚了,足足有2000公尺寬,隨後再注入大西洋。平緩的山坡上密密麻麻蓋滿了房子,層層疊疊,從對面的山坡上,隔著太古斯河,遠眺拖雷多,拖雷多主座教堂、阿爾卡扎堡(Alcazar Castle)和數座教堂的鐘樓高高突起,神秘而迷離。
不過拖雷多腹地不夠大,在卡斯提亞王國時代可能勉強夠,但西班牙統一後,應該就捉襟見肘了,可能這也是後來要遷到馬德里的原因之一。沿著城內狹窄彎曲的小巷弄行走,不時可以看到有著回教色彩和樣式的建築,有些目前的天主教堂,其實是在原來回教或猶太教的堂址上改建而成,目前拖雷多的主座教堂,原址最早就是回教的清真寺。遙想這個城市烜赫的身世,和扎實但多元的文化底蘊,走著走著,拖雷多的印象,就不知不覺進入旅人的心中。 ▲從拖雷多對面半山腰,隔著太古斯河眺望古城,視野良好,大小建築,盡收眼底。 ▲太古斯河由右方流下,三面環繞拖雷多。右邊的阿卡乍堡(Alcazar)和左邊的主座教堂是拖雷多兩處最高建築。 ▲阿卡乍堡,位於古城最高處,是拖雷多為都城時的政治中心,最初始是西元三世紀羅馬人所建的城堡,1521年哈布斯堡王朝時期,同時也兼任西班牙國王的查理一世(Charles I)所改建。 ▲由太古斯河邊仰看阿卡乍堡。 ▲阿卡乍堡的另一邊,右邊的尖塔是主座教堂,往左在照片中央,有著方形鐘樓的是聖多美(Iglesia de Santo Tome)教堂。 ▲一位正在寫生,很有性格的畫家。 ▲拖雷多太古斯河最下游的聖馬丁橋(San Martin),橋近城端是聖馬丁門,是進城主要通道。 ▲拖雷多太古斯河最上游的另外兩座橋,看來也都易守難攻。 ▲太古斯河環繞拖雷多之前河段。 ▲太古斯河從拖雷多迤邐而下,流到葡萄牙里斯本,再注入大西洋,也就是說,西葡兩國首都,曾經共飲太古斯河水。在拖雷多河面只約寛50公尺,但在里斯本已是浩瀚大河,寬度已近2000公尺。照片是里斯本橫跨太古斯河的「4月25日大橋(25th of April Bridge)」,橋全長2.3公里,外型看起來很像舊金山的海灣大橋,其實的確是同一家公司所建。 ▲西班牙南部格拉納達(Granada)的阿爾罕布拉宮(Alhambra),為13世紀統治此地的回教政權所建,被譽為回教建築及庭園的代表名作,也是回教曾統治過此地的歷史見證。(摘自Wikipedia) ▲西班牙馬德里的皇宮,西班牙的王室由原居西班牙中部馬德里的卡斯提亞王國一脈相傳。 ▲托雷多的主座教堂,屬哥德式建築,原址最早也是清真寺,內部還可見遺跡。 ▲▼托雷多的主座教堂,鐘樓尖塔高108公尺,從附近街弄皆可看見。 ▲拖雷多目前仍是卡斯提亞(Castilla)及拉曼查省(La Mancha)的省會所在。 ▲拖雷多市政府,在主教教堂旁邊。 ▲▼聖多美教堂,原是清真寺,14世紀時改建,原清真寺的叫拜樓也改建為含穆斯林風格方型鐘樓,教堂後殿收藏有西班牙巴洛克始祖格雷柯(El Greco),一幅標題為奧爾加斯伯爵葬禮(The Burial of The Count of Orgaz),價值連城的名畫,右邊照片是該畫的複製縮小版。 ▲▼由丘陵上沿路下山,背景中間尖塔處為16世紀所建,名為Tavera的醫院。 ▲拖雷多從西元前就以鑄劍聞名,傳至今日,仍是當地著名的紀念品。 ▲▼紀念品店可以看到不少紙製扇子。 ▲▼紀念品店也可以看到不少瓷器。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