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隱含人生哲理的奧斯陸雕刻公園
2017/02/20 10:32:24瀏覽3539|回應0|推薦12

「雕刻公園」是暱稱,其實本名叫弗洛格那公園(Frogner Park),雕刻公園是其中央部份,通常英文稱Vigeland Installation Vigeland Sculpture Arrangement,或簡稱維格蘭公園(Vigeland Park)維格蘭(Vigeland)雕刻公園原創者的姓,但現在變成奧斯陸最吸引遊客的景點,父以子貴,人們反而會以雕刻公園,來稱呼整個弗洛格那公園。

 

雕刻公園内有花崗石雕刻及青銅雕塑,總共有212座,都是以「人」為主角,呈現人生不同階段的男與女、大人與小孩的關係、喜怒哀樂,及人生百態,如跑步、跳舞、擁抱等。所有雕塑都是由挪威籍的雕刻家古斯塔夫‧維格蘭(Gustav Vigeland18691943)窮其23年人生精華歲月的嘔心瀝血之作;石雕及銅雕的製作,都是維格蘭先設計,做好石膏模型,再由學生或助手轉成石雕或銅模,但維格蘭並没來得及看到所有雕塑完成,就在1943年辭世,所有雕塑是一直到1950年左右才全部就定位。

像台灣新北市金山區的朱銘公園美術館,公園内擺放的都是朱銘的作品;「雕刻公園」内也都是維格蘭的作品,數量雖然不少,但多而不亂,井然有序;除此之外維格蘭也是諾貝爾和平獎奬牌的設計人。 

參觀這個公園,坦白説心情難免有些嚴肅,因人生經驗不同,每個年齡層的感受應該都有所不同,固然每個雕塑都是裸體的男女老幼,但表現的是人生的哲理,是很大哉問的主題。另外,不知維格蘭本人對東方的風水也有研究,總覺得公園裡雕塑品的布置安排,似也很講究風水。

 

為什麼雕塑要用裸體男女來呈現?是否擔心色情的道德批判?看過資料說,維格蘭的想法是想表現不受時間的影響(Timeless)、永恆的思維。這些雕塑,至少模型是在1920194320多年陸續完成,距離現在也近百年,但雕塑所呈現的男女老幼、人生百態,跟我們現在理解的確也一致,沒有跟不上時代,或格格不入的「古裝」感覺,從這個觀點,維格蘭的思維不無道理。

 

所謂講究風水,雕刻公園長度有850公尺,沿途有橋(The Bridge)、噴泉(The Fountain)、石柱(The Monolith)及人生之輪(The wheel of Life)四大主題,所有雕塑佈置是沿著中軸線,左右對稱擺設,很有北京紫禁城中軸線的味道。另外石柱及人生之輪,我們的華籍導遊解釋説是呈現陰陽理念,從東方人,尤其華人觀點來看,是的確好像有那麼一點味道。 

 

中文以「人生之橋」、「人生之泉」、「人生之柱」及「人生之輪」描述這四個主題,嚴肅而帶點傷感,是從人生哲理面向;英文的名字,除The wheel of Life ,其他三個則平鋪直述,比較從藝術表現的面向;但每個主題所代表的意涵,根據公園的網站解釋(註1),維格蘭的確企圖想表現如蘇東坡「前赤壁賦」中所謂的,「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嘆吾生之須臾」的人生,以及人由出生至死亡,經過快樂、哀傷、夢想、希望及追求永生願望的旅程。不管從那個面向,遊客可能隨著不同的人生階段與歷練,而有不一樣的觀察心得。  

 

四個主題中最有名氣的是所謂「人生之柱」,其英文的Monolith,是指「獨塊巨石」,像半導體的單晶片稱Monolithic一樣,柱上雕刻有121個人物,彼此相互緊扣,奮力掙扎往上,隱含攀登柱頂或到達天堂的社會現象與人生哲理;翻譯為「人生之柱」的確也切題。「人生之柱」含底座高17.5公尺,是由單一塊花崗石雕刻而成,由維格蘭先設計,做好模型,大石塊搬到現場後,將模型放在一旁,1929年開始,三個技巧純熟石匠花了14年時間,才將模型上的人物轉換到石柱上。 

 

曾有宋朝時禪師這麼說:「老僧三十年前未曾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後來參禪悟道,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個休歇處,依然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固然「相(自己的形象)」由心生,「像(看別人的形象)」也是心生,但心隨意轉;每個人看過雕刻公園的雕刻,可能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1 : 維格蘭公園網站  http://www.vigeland.museum.no/en/vigeland-park

 

雕刻公園園區空拍圖,整個公園是位在弗洛格那莊園的中央部份,長850公尺,沿途有橋、噴泉、石柱及人生之輪四大主題區,中文以「人生之橋」、「人生之泉」、「人生之柱」及「人生之輪」稱呼這四個主題。所有公園設計及雕刻擺設,沿著中軸線,左右對稱。

公園大門口一旁的維格蘭的「自塑」雕像,身著工作服,手拿雕刻工具。

維格蘭所設計諾貝爾和平獎獎牌的正反面。和平奬是唯一在奧斯陸頒發的獎項,其他都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所有獎牌正面的諾貝爾側面像大致相同,但背面都不一樣。(摘自諾貝爾獎網站 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peace/medal.html

九月下旬的奧斯陸,維格蘭公園仍是綠意盎然,人們把握入冬前難得的好天氣,出外踏青。

雕塑尊尊栩栩如生,像這尊在「人生之橋」區,標為「舉起女人的男人(Man lifting woman infront of himself)」的青銅雕,男人緊繃的肌肉線條,和女生靦腆,擔心沒抓緊掉下的表情,絲絲入扣。在公園的草地上有不少曬太陽的遊客。

▲再過不久,樹葉變黃,濃濃秋意,雕刻公園又將是另一番景象。(摘自公園網站)

這是維格蘭公園「生命之橋」的入口,「生命之橋」區總共有58座青銅雕塑。

「生命之橋」的側面。

▲位於「人生之橋」區,名氣最大的憤怒男孩(Angry Boy)

二月初的奧斯陸,大雪紛飛,「人生之橋」白雪皚皚的景象。

園區內薔薇盛開。

人生之泉,所有雕塑也都是青銅雕,噴泉周邊圍繞20個以樹枝為骨架的青銅雕,底座則112幅的青銅浮雕,主題是展現人類永生的生命循環。這些青銅雕本來打算放在挪威國會前廣場,幾經波折,最後落腳雕刻公園。

人生之泉」的噴泉。

「人生之泉」旁地上,是大理石黑白雙色迷宮,彎曲的總長度達3公里

過了「人生之泉」,來到「人生之柱」,石柱位在圓形小平台上,平台前有個日晷,這區也是園區的重心。「人生之柱」區全部是石雕。

▲「人生之柱」平台上,真人假人擠滿了人。石柱由整塊的花崗石雕刻而成,柱上刻有121個人物,石柱含底座高度17.3公尺。

從「人生之柱」平台,往前眺望「人生之環」,在圓形平台上,總共有36石雕圍繞。

從「人生之柱」平台上,回頭眺望園區大門。 

▲冬天的「人生之柱」平台,平台有8個鏤刻有各年齡層男人圖像的門。

▲抵達「人生之環前的日晷,陰影顯示目前時間下午一點多。

▲「人生之環前的階梯。

生命之環,由4個男女、小孩及嬰孩共六個人彼此環抱所形成花環形銅雕。主要企圖總結雕刻公園對人生的理念,展現人類由出生至死亡,經過快樂、哀傷、夢想、希望及永生願望的旅程。

以下為「人生之橋」部份單獨雕刻。

帶兩個小孩的男人(Man carrying two children)

被四個小天才搞得昏頭轉向的男人(Man chasing 4 geniuses)

跳舞的少女(Dancing young woman)

跑步的男人(Man running)

互相擁抱的男女(Man and woman embracing each other)

男人將女人甩過頭(Man throwing woman over his head)

單手舉起女孩的男人(Man lifting girl with one arm)

背著小男孩跑步的男人(Running man with boy on his back)

跑步間舉起女孩的女人(Woman running and lifting a child)

搖擺小男孩的男人(Man swinging boy)

以下為「人生之柱」部份單獨雕刻。

彎腰向年輕女人的年輕男人(Young man bending toward young woman)

老婦人將手放在年輕女人頭上(Old woman laying her hand on the head of a young woman)

年輕男女背靠背坐著(Young man and woman sitting back to back)

兩個年青男人(Two young men)

小嬰孩坐在當中的男女(Man and woman sitting with baby between them)

一群小嬰孩(天才)Swarm of babies(geniuses)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arleslin9863&aid=91717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