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漫步立山雪之大谷
2024/05/21 00:13:37瀏覽2864|回應1|推薦100

走出標高2450公尺的室堂車站,放眼所及都是銀白世界,白雪皚皚,無邊無際的,信步走到兩旁遠看像刀切一樣平整的厚厚雪牆入口,沿著中間一點雪都沒有的道路,感覺像走入童話世界的雪景中,眼睛所見似幻卻真,就是日文所謂「雪之大谷」,最厚的雪牆足足有14公尺高,每年約4/15前後開山,到10月下旬就不准遊客進入,但聽說今年雪牆高度還是較低的,往年五月初,雪牆高度還可超過20公尺;雪限制了很多人類活動的自由度,對寒帶的人,雪並不討喜,至少鏟雪就是一項蠻累人的粗活,但對生長在亞熱帶的台灣人,雪卻有種莫名的吸引力。其實剛剛從海拔1828公尺的黒部平搭上空中纜車後,從車廂窗戶看出去,即可見整片的皚皚白雪,可惜今天有霧,雖沒下雨,天空也是陰陰的,更早在黑部水壩壩頂時還大霧茫茫,能見度不到百公尺,黑部水庫籠罩在濃濃的大霧中,雲深不知處,還好海拔越高,霧也漸漸變淡,到了海拔2316公尺的大觀峰纜車站,就迫不及待到室外的觀景台,眺望皚皚白雪的雪景,和對面赤澤岳的飄渺雲海。

 

前一段所說的壯麗雪景,是指橫越日本本州屋脊,日本阿爾卑斯山的登山觀光路線,登山路線有兩處出入口,北陸地區為富山縣的立山車站,信州地區則為長野縣的扇澤車站,全長九十公里,最大海拔高低差距1975公尺,都在富山縣這邊,利用六種不同的交通工具,包括關西電力隧道電動巴士、黒部登山纜車、立山空中纜車、立山隧道無軌電車、立山高原巴士和立山登山纜車,不含等候時間,全部時間約需110分鐘;所謂日本阿爾卑斯山是指位於本州中部地區三座山脈的總稱,包括飛驒山脈(北阿爾卑斯),木曾山脈(中阿爾卑斯)及赤石山脈(南阿爾卑斯),日本阿爾卑斯之名最早是由應聘至日本明治政府,英國籍的礦產探勘工程師高瀾(William Gowland,1842-1922)所命名,但將此名字發揚光大,推展登山成為運動的,則是英國籍的傳教士韋斯頓(Walter Weston,1861-1940);韋斯頓也被日本尊為「日本登山之父」,在北阿爾卑斯山脈(飛驒山脈)的上高地河童橋附近,還立有一個紀念韋斯頓的紀念碑。

 

我的日本朋友小澤先生在東京做事,但老家在富山縣富山市,多年前他跟我介紹他的老家,那時我對北陸地區不太熟悉,小澤先生解釋說:「就是每年4-5月時都會有雪牆的那個地方。」,因此多年前就想找機會去看看,但一直未能成行。2018年四月上旬,赴日本東北山形縣、秋田縣等地旅遊,搭的是台北松山直飛山形的飛機,航線經過本州中部日本阿爾卑斯山群峰,從機艙看到這些山區的皚皚白雪,冷豔而神秘,又起了儘快一遊的念頭。

 

這條登山觀光路線,其實是由當年建造黑部水壩時,建材運輸路線延長拓展成的,其中扇澤到黑部水壩的隧道,是整條路線工程最艱鉅的部分,也是最關鍵的部分。黒部水壩位在日本富山縣境內,是黒部川水系所建的第四座發電廠,故又名黒四水壩,壩高186公尺,是日本最大水庫,由關西電力公司在1956年起建,1963年完成,這段期間也是日本二戰後,經濟快速起飛的時期,但關西地區電力嚴重短缺,當時工廠和家戶都飽受限電之苦,每星期分別要限電二及三天,此工程有其急切緊迫性。但水壩的建材運輸路線,必須先闢建穿過赤澤岳,長5.4公里的隧道,隧道通過地質上的破碎帶,跟台灣1990年代建造國五雪山隧道時,碰到的情形一樣,隧道內有大量湧水,施工難度相當高,21世紀的土木工程技術尚且不易解決,1950年代的困難度當然更高。

 

「黑部的太陽」是1968年推出,由當時日本影帝三船敏朗領銜演出,根據「每日新聞」連載的同名小說,以建設黑部水壩、及打通隧道的艱鉅困難為經,年青的工程師為緯,並以該工程師說的:「隧道沒打通,就繼續在隧道內打拼,不見外面的太陽,直到隧道打通日。」,取其意為電影片名,是當年日本十強的第四名,還被文部省選為推薦影片,很多小學生當年都看過這部電影;此外NHK在1969年也推出同名11集電視劇,2002年年底,NHK招牌跨年節目「紅白歌合戰」,女歌手中島美雪,以衛星連線方式,在黒部水壩隧道中,演唱其專集中的歌曲「地上之星」,創下瞬間收視率52.8%的記錄;富士電士台也在2009年,為紀念公司50週年慶,推出同名兩集電視劇。從以上在報紙、電影、電視等媒體,紛紛以建設黒部水壩的艱辛為題推出的作品,且歷經半個世紀聲名猶不墜,不難看出黒部水壩建設,在日本人,尤其關西人心目中的份量。

 

帶著得償宿願的滿足,下山的路是由室堂,搭高原巴士50分鐘,一路下到海拔977公尺的美女平,車子行駛兩線道道路的兩邊都是高高的雪牆,也是很難得經驗,高度下降,雪牆越來越低,大約快到美女平前10分鐘左右,才不見積雪,再換搭登山纜車,到海拔475公尺的立山駅,在山上有些放晴的天空,此時又開始滴滴答答的下起不小的雨來。

▲▼立山雪之大谷,雪牆的牆面近看有些凹凸,其實遠看像刀切豆腐一樣垂直,去年暖冬,據官方網站稱雪牆最厚處高14公尺,比去年高一公尺,但往年有超過20公尺的。

▲▼插在雪地的竹桿,最高9公尺,是去年秋天下雪前所立,標示道兩旁最邊的位置,方便冬天雪覆蓋時,及隔年開山前剷雪時,知道道路的位置。

▲▼黒部立山登山觀光路線簡圖(上),及整條路線在北陸信州地區的位置(下),約略是東西走向,有稱黒部立山,也有稱立山黒部者,其實兩個都對,端視從哪裡進入,從立山駅進,黒部水壩出,稱立山黒部,反之則是黒部立山。

▲▼2018年四月上旬,赴日本東北山形縣、秋田縣等地旅遊,搭的是台北松山直飛山形的飛機,航線經本州中部日本阿爾卑斯山群峰,從機艙看這些山區的山頂都是皚皚白雪,冷豔而神秘。

▲▼比對上圖(摘自Wikipedia),看起來拍到的可能是黑部湖附近區域。

▲英國籍傳教士韋斯頓(Walter Weston1861-1940)被日本尊為「日本登山之父」,在北阿爾卑斯山脈(飛驒山脈)的上高地河童橋附近,還立有一個紀念韋斯頓的紀念碑。

▲▼扇澤到黒部水壩的關西電氣電動車(),完全在隧道內行駛,全長5.4公里(),最初隧道是為方便建黒四水壩的建材運輸而開挖,穿過赤澤岳,但工程艱鉅。

▲黒部水庫大霧迷漫,霧深不知處,能見度不高,已可見一些殘雪。

▲▼黒部水庫大壩放水時情景(),及水壩旁的旅客服務中心()(摘自Wikipedia)

▲黑部湖到黒部平的路面登山纜車。

▲▼黒部平到大觀峰的空中纜車(上),及空中纜車所見()

▲在大觀峰觀景台所見的雲海及雪景。

▲室堂遊客中心,有來往大觀峰及美女平的高原巴士,雪牆距離這裡約100公尺。

▲▼由室堂至美女平的高原巴士(上),照片由車內拍照,路的兩側都是雪牆,車程約50分鐘;及半所見如北地隆冬的一景(),車子還特地停一下,讓遊客觀賞

▲▼美女平車站大廳(),及立山駅的遊客中心()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arleslin9863&aid=180621308

 回應文章

環保阿嬤金鳳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5/28 11:16
每天保持快樂的心境是消除酷熱的清涼散 
Charles Lin (charleslin9863) 於 2024-06-01 21:56 回覆:
謝謝環保阿嬤金鳳姨,祝天天快樂,福報滿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