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螺聲響,船入基隆港
2021/07/08 00:03:00瀏覽8911|回應6|推薦152

遠遠看到海面上有個像基隆嶼的小島,心𥚃並不是那麼確定,還來不及確認,突然手機響起熟悉的叮咚聲,已經有信號了,表示基隆港快到了;2019年五月,參加同學會八天七夜的日本郵輪之旅,結束行程返台,在海上近兩天,手機靜悄悄的都沒信號,平常習慣沒事滑一下手機,沒信號時還真頗不習慣;過了基隆嶼海域,右手邊可看到基隆協和火力電廠的三支大煙囪,其後方山上,最早荷蘭人所建的白米甕炮台,也依稀可見,發電廠那三支大煙囪,其實不只從海上,飛機上看都很明顯,北美及東北亞回桃園或松山機場的班機,很多都是從野柳岬角一帶飛入台灣陸地,這時郵輪響起低沈的船螺聲,已經可看到基隆港的防波堤,也看到左手邊的船舶管制中心,及和平島上台船的廠房,要進港了。

 

15~17世紀的地理大發現時代,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著是荷蘭,這幾個最早的海上強權,手臂也伸到了東北亞,台灣位居日本、福建、南洋間,南下北上的中繼位置,扼航線咽喉,是絕佳的航海會船點,或中繼補給站,優越的地理位置,成了這些海權強國覬覦的目標,西班牙和荷蘭都曾占據台灣的一部份,基隆港也是懷璧其罪。

 

最早是西班牙人,佔領墨西哥後,西班牙人橫渡太平洋佔領菲律賓,1626年來到基隆,佔據當時稱鷄籠嶼的和平島,建了聖蕯爾瓦多城(San Salvador),考古學家已在和平島的台船廠區內,發現他們所建城堡的遺跡,但時間不長,1642年就敗於占領南台灣的荷蘭人;荷蘭人將聖蕯爾瓦多城改名北荷蘭城,之後1661年在安平敗於鄭成功後,一度想據此頑抗,圖謀再起,但1668年再敗於鄭經,大勢已去,黯然退出台灣,台灣也在1684年(康熙23年)納入清朝版圖。

 

1853年(清咸豐三年),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培里( Matthew C. Perry),率領艦隊,千里迢迢經大西洋及印度洋,抵達日本江戶灣,要求開國,是日本歷史上所謂的「黑船來航」事件,1854年培理再次率艦到日本,成功迫使幕府簽訂「神奈川條約」,開放通商;培理第二次到日本之前,其實曾先在基隆停泊十日,勘查附近煤礦位置及品質,測量港灣地勢;返國後提出報告,力陳台灣適合作為輪船的煤炭補給站,及貿易中繼站,建議佔領或租借;美國政府當時正窮於應付國內黑奴及南北失和問題,未予同意,否則台灣可能早被美國佔領或租借。

 

郵輪持續緩緩入港,經過了房子漆得五顏六色的正濱漁港、大沙灣的貨櫃碼頭,來到現在是東岸貨櫃儲運場的二沙灣,二沙灣就有很多故事了,現在二沙灣旁的山頂上有個二沙灣砲台,那是劉銘傳1886年所建,其實最早的二沙灣砲台,是在陡峭山崖下的海岸邊,1840年(道光20年)由台灣兵備道姚瑩所建,1841年鴉片戰爭時,英國曾三度攻打基隆,都被此砲台擊退;1884年清法戰爭期間,法國艦隊司令孤拔(Amedeo Courbet),以艦炮攻擊,並率三千部隊登陸進攻,戰況激烈,死傷無數,舊二沙灣砲台終被攻下,基隆失陷八個月才收復,二沙灣附近現在仍有個法國公墓,法國駐台單位每年都會來祭拜,當然也有民族英雄墓,紀念捐軀的清方官士兵;英法當年攻打基隆,都是為了取得煤礦的補給。

 

清法戰爭期間,日軍曾派艦,在基隆及福州之間海域觀摩作戰,法軍占領基隆一週後,日軍天城艦少校艦長,得到孤拔允許來到基隆,帶著七名官兵上岸,由一名法軍工兵上尉接待,參觀殘破的舊二沙灣砲台;這個上尉,就是後來一戰時戰功彪炳的法國元帥霞飛(Joseph Joffre),而這個少校艦長,也就是日俄對馬海戰時,大敗俄艦隊的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被稱為日本海軍戰神的東鄉平八郎;兩大名將不期而遇,對法日可能美事一樁,但對台灣而言,他們都是侵略者。

 

郵輪繼續進港,經過停泊有舷號937諾克斯級淮陽號巡防艦,及數艘較小艦艇的軍用碼頭,到三沙灣之前,離岸不遠處,有個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紀念碑,甲午戰爭後台灣被割讓給日本,1885乙未年,明治天皇的叔叔,時任日本最精銳,近衞師團師團長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軍前來接收台灣,曾在現在紀念碑一旁的基隆舊海關御舍營所駐紮數日,數月之後染疫病死台南,日本時代將北白川宮能久神格化,到處廣建其紀念碑或神社,包括現在台北圓山飯店原址前身的台灣神社,據聞計達38處之多,光復後多已拆除,基隆是唯二留存者。

 

船調過頭,船螺聲再響,準備靠泊西岸碼頭,這裡曾經是很多當過兵的男生,一生難忘之地,在轉入牛稠港處的西六碼頭,是被分發到馬祖東引的役男,當年登船航向戰地的地方,尤其1950~1970年代,兩岸尖銳對峙,台灣海峽戰雲密布,風聲鶴唳,這些當時二十多歲的大男生,此去至少經年,前途未卜,不知是否能再見家人親友?心情忐忑,面色凝重,尤其基隆冬天多雨,海風也大,淒風苦雨,更加重「風蕭蕭兮海港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悲涼心情。

 

船終於靠好岸,可以下船回家了,但全船三千多名旅客,要3~4個小時才能下完,我們排在後面,還要一陣子,就到甲板上再做最後巡禮吧!在東碼頭旁基隆市政府工作的姪女,特別到大樓的頂樓,隔著海港,正頻頻跟我們揮手。

▲從白米甕炮台遠眺基隆嶼,和平島及防波堤,像機場塔台的船舶管制中心,依稀可見

▲從球子山燈塔上方,遠眺基隆嶼、和平島及貨櫃碼頭;和平島形狀似鷄籠,最早稱鷄籠嶼,是17世紀西班牙及荷蘭兩海洋強權,經營北台灣的據點,也是基隆得名之由來。

▲從白米甕炮台旁高地,遠眺野柳岬角,協和火力發電廠的三支大煙囪,甚為醒目。

▲從基隆外木山海邊,遠眺基隆嶼,其名字最早稱小鷄籠嶼。

▲船進港了,經過出口的船舶管制中心,及和平島的台船廠區(上),1626年西班牙人曾在這裡,建如下圖模型的聖薩爾瓦多城堡(下,摘自Wikipedia)。

17世紀上半葉的台灣情勢地圖,台灣當時仍未列入明朝版圖另外西班牙人也在淡水建聖多明哥城(Fort San Domingo),即現在的紅毛城。(摘自Wikipedia)

▲為緬懷其祖先1582年發現台灣的豐功偉績,葡萄牙在1996年特別鑄造,以台灣地圖及梅花圖案的萄幤(Escudo)200元錢幣,ESC200約等於1歐元現在慣用的福爾摩沙即源自葡萄牙語Ilha FormosaIlha是島嶼,Formosa是美麗的,卽美麗之島。(摘自Wikipedia)

1854年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培里率艦隊赴日前,特別停泊基隆十天,艦隊繪圖官所繪基隆港灣形勢,及附近煤礦位置(塗上anik除外)、煤礦狀況(煤層方向、煤層露頭等)之地圖;19世紀初,輪船開始使用蒸汽機,能靠岸補充煤炭,是當時遠洋航行的關鍵要件,基隆港附近產煤,是合適的補給港,很多國家都曾覬覦過。(摘自Wikipedia)

▲基隆港地圖及文內提到景點的位置。

▲▼從郵輪上眺望東岸貨櫃碼頭,二沙灣炮台位在下圖中間左側,最高山巒尾端處,舊二沙灣炮台則在其山腳下海邊平坦腹地。

▲順著山頂上二沙灣炮台炮口方向看出去,遠眺基隆港出入口和平島,及西岸貨櫃碼頭。

位在二沙灣炮台砲陣地山背處,營盤圍牆的入口,城牆上提有「海門天險」字樣。

▲法國公墓內日本時代所立「佛國陸海軍人戰死者紀念碑」,日文稱法國佛蘭西,簡稱佛國。

▲▼最早稱三沙灣的軍用碼頭,可見舷號937的諾克斯級巡防艦淮陽號,及其他較小艦艇。

▲位在中船路112巷內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紀念碑。

▲我們搭的郵輪是首航亞洲的歌詩達威尼斯號(Costa Venezia)2019/5/9首次進港時,港務局特別派出噴水船迎接。(摘自港務局網站)

▲▼郵輪已停妥在西岸碼頭,旅客紛紛準備下船,在東岸碼頭旁基隆市政府工作的姪女,特別到頂樓,隔著海港揮手。

▲從船上看基隆港(KEELUNG)標誌。

▲▼分別從西岸碼頭(上),及海洋廣場(下)拍攝的基隆港。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arleslin9863&aid=164336718

 回應文章

航迷老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7/13 11:03

今天又再讀這篇格文,我是在基隆成長求學,後來到台北工作,記憶中存錄著許多過往的歲月浪跡,看著格文和拍下的風景,文字說明也有我某時某刻掠過心中的某些思緒,現在讀來,已經不知道這思緒由何而來,為何而發,搬離基隆有十年多了,但這的一切的確確是在某個時刻從心頭升起,曾經在心中飄過的思緒碎片,現在讀起來,覺得溫馨,也有幾分懷念,必定基隆也是我這生活一段帶著時光刻度的記憶。

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也不知道該寫些什麼,可又感覺有許多話要說,心裡感覺滿是記憶,仔細想想,或許真的沒有什麼可說可寫的,存在於心的不過是一些思緒。

看著這篇格文的文字,會想起六十年陪伴在身邊的那座叫作基隆的城市,想起曾經居住過的中正路,三沙灣碼頭,想起海港,想起在山區的徒步健行.....久居基隆,看著這帶著故土味道的文字,心中油然升起的是濃濃的鄉愁......

Charles Lin (charleslin9863) 於 2021-07-14 09:34 回覆:
沒想到這篇小文,引發航迷大哥的濃濃鄉愁,試修改余光中的「鄉愁 」如下,看能否稍解您心中悵然。

小時侯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基隆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條細細的電線
我在這頭
基隆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種思念的情緒
我在外頭
基隆在裏頭

而現在
鄉愁像海水湛藍的海港
我在這頭
基隆在那頭

愛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7/11 01:08
古今交織的游記,仿佛長鏡頭近鏡頭替叠,讓讀者在時間長廊裏來去,文學的寫法喲!
Charles Lin (charleslin9863) 於 2021-07-12 23:12 回覆:
謝謝愛馬。
我讀過的小說不多,理工科的,一般大概也不會太多,妳這麼一說,倒想起來像「茵夢湖(Immensee)」,「未央歌」這兩本我有些印象的,也是讓讀者在不同時空穿梭。

the flying kite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7/08 21:45
跟著Charles搭郵輪,重新認識基隆;我在四十多年前住過基隆一年,30年後多次到過基隆。對基隆的認識很零碎,只記得潮濕多雨,馬路很少大街...
Charles Lin (charleslin9863) 於 2021-07-09 12:17 回覆:
謝謝the flying kite。

台灣也是個所謂移民社會,移民社會的很多故事,很多都是從港口開始,基隆就是扮演這樣的角色。

但北台灣的港口,最早開發的其實是淡水港,1858年(咸豐8年)天津條約簽訂後,淡水即開港,基隆則是1863年,以淡水附港開放通商,但目前文獻上正式開港,則是清法戰爭後的1886年。

寧靜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7/08 12:19

我不到課上學期中,有去「基隆嶼」,我們是搭觀光船從基隆港出發,經過整個基隆港,船家有介紹基隆港種種,出港後約二十分鐘到達基隆嶼。有關基隆嶼的文及照片尚未PO,因為疫疾的三級警戒,心情不好。

我家很多親友是唸海洋大學,或是基隆人,我對基隆有一份親切感,步道課也陸續去了基隆幾個景點。我對基隆港尤其有興趣,於是上網查了基隆港的歷史及資料。基隆港曾經那麼光輝繁榮,令人懷念。





Charles Lin (charleslin9863) 於 2021-07-09 12:15 回覆:
上回看過寧靜姐「淡水輕軌,沙崙」大作,文中也提到清法滬尾之戰。

滬尾之戰清軍嬴了,但同時的雞籠之戰則失敗,清軍退守獅球嶺,清軍策略是保護台北,避免法軍沿淡水河長驅直入,事實上巡撫劉銘傳,都準備轉進竹塹(新竹),鷄籠失陷八個月,還引起清軍內部湘軍、淮軍的互鬥。
Charles Lin (charleslin9863) 於 2021-07-09 12:26 回覆:


竹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7/08 10:58

您真的好細心  好用心!


        
Charles Lin (charleslin9863) 於 2021-07-09 12:13 回覆:
謝謝竹子,照片其實是很多次拍的。

taiwanmicke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7/08 10:37
馬祖當兵真難忘 新兵先待韋昌嶺 等船期看航報 搭上525和526 12級巨浪強開 那種滋味只有當年在馬祖當兵的人才懂害羞
Charles Lin (charleslin9863) 於 2021-07-09 12:12 回覆:
刻骨銘心的親身經歷,就像寒天飲冰水,總是特別冷暖自知。

我當兵沒去過外島,但部隊剛從馬祖換防回台,聽了很多老鳥的馬祖經驗,格文中的描述,其實是綜合這些老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