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11/19 00:05:00瀏覽9335|回應9|推薦132 | |
抵達布達佩斯(Budapest)當天已是晚上九點多,入住的飯店就在多瑙河畔的鏈橋(Chain Bridge)旁,橋上燈光都已點亮,明亮耀眼,燈火闌珊,辦好入住手續,就迫不及待到橋上逛,鏈橋是布達佩斯第一橋,也稱獅子橋,往下游不遠處的伊莉莎白橋(Elisabeth Bridge),懸吊的鋼索在水面上劃出一道優美弧線,像蜻蜓點水般,滑過水面,浪漫旖旎,深邃幽遠。遠眺河邊小山丘上的皇宮,同樣明亮耀眼,映著下弦月,一旁的圍牆上,匈牙利傳說中神秘的杜魯鳥(Turul Bird)塑像,清晰可見,此情此景,令人流連,忘記夜已深。
多瑙河大約從中間由北向南流過布達佩斯,1873年時,河西岸的布達(Buda),及東岸的佩斯(Pest)合併,成為現在的布達佩斯,合併前首都就在佩斯,合併後當然就是布達佩斯。布達地勢較高,漁夫堡,馬提亞斯教堂(Matthias Church)及皇宮,就矗立多瑙河岸邊的城堡山的山丘上,不管由那個地點俯瞰多瑙河,一衣帶水,流水悠悠,風光旖旎。
古典音樂界有所謂三B,就是三個姓氏以B開頭的大音樂家,包括巴哈(Bach),貝多芬(Beethoven)及布拉姆斯(Brahms),其中德國籍的布拉姆斯,曾譜寫21首匈牙利相關的樂曲,稱為匈牙利舞曲(Hungarian Dances),其中有幾首是布拉姆斯最受歡迎、最賣座的作品,尤其以第五號最享盛名。匈牙利舞曲輕快,令人愉悅振奮。舞曲以匈牙利為名,令人不禁對匈牙利風情萬千、浪漫迷人的氣息有著無限憧憬。
位在佩斯,多瑙河邊的國會大廈,完成於1904年,拜占庭式建築,磚紅色的圓頂及尖塔,尤其夕陽西下時分,從多瑙河的遊船上看國會大廈,夕照餘暉將整棟建築染成琥珀紅,映照水面,肅穆中帶著旖旎,令人印象深刻。國會大廈是匈牙利最大,也是布達佩斯最高的建築,比起倫敦,泰晤士河邊的英國國會大廈,看起來幾乎不分軒輊,不遑多讓,但很多遊客心裡都不禁納悶,以匈牙利約台灣2.6倍大的國土面積,和不到一千萬的人口,有必要這麼大的國會大廈?
匈牙利1867年曾和奧地利合組奧匈帝國,當時奧匈帝國領土是歐洲第二大,僅比俄羅斯小,人口歐洲第三,工業生產世界第三,那時的匈牙利,也許比不上14世紀洛約什大帝(Louis the Great)在位時,領土達歷史之最的盛世,或1433~1439年,匈牙利國王被推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時的盛況,但也名列歐洲所謂列強,奧匈帝國曾是清末八國聯軍參戰國之一,之後也在天津設租借;國會大廈,就是匈牙利還很風光的1904年蓋的;但之後匈牙利國運似就一路顛顛簸簸。
1914年奧匈帝國王儲斐迪男(Franz Ferdinand),在巴爾幹半島的塞拉耶佛(Sarajevo),被塞爾維亞激進民族主義組織人士暗殺。奧地利要求塞爾維亞道歉懲兇,塞爾維亞拒絕,奧地利憤而宣戰,引爆一戰的漫天戰火;匈牙利因也屬奧匈帝國,事實上是被動的被捲入戰爭,戰爭打了三年多,結果以德、奧匈帝國、鄂圖曼帝國等為首,所謂的同盟國(Central Powers)戰敗,國祚長達六百多年,曾是歐洲歷史上最顯赫,統治領土最廣的奧匈帝國,一夕解體,煙消雲散,走入歷史。
匈牙利當然是戰敗國之一,只好跟著割地賠款,1919年在法國凡爾塞宮的大特里阿農宮(Grand Trianon Palace),簽署特里阿農和約(Treaty of Trianon),匈牙利土地及人口被大量無情的削減,分別只剩下原來的28.6%及34%,也喪失唯一港口,亞德里亞海上的深水良港,現在克羅埃西亞的里耶卡(Rijeka),驟然從泱泱大國,一夕之間變成蕞爾小國。
這種情形,民心自然充滿怨氣,助長走向政治偏激的氣氛,匈牙利逐漸偏向義大利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義,及德國希特勒的納綷。兩國也的確在1938及1940年,所謂第一及二次維也納仲裁(1st and 2nd Vienna Arbitration)中,幫助匈牙利從羅馬尼亞、捷克取回特里阿農和約前喪失的領土,以為回報,匈牙利自是心存感激,1941年正式加入以德、義、日為首的軸心國(Axis Powers),對蘇聯宣戰,參與二戰,進攻南斯拉夫,想藉此討回一戰前擁有的克羅埃西亞領土。
但事與願違,二戰軸心國失敗,1947年簽定的巴黎合約(Treaty of Paris),匈牙利1938~1941取得的土地,再次全部失去,回到特里阿農條約時的狀況,一場美夢一場空,還陪上戰爭時近50萬軍民性命。
德國、奧地利、匈牙利、保加利亞四國,是一戰及二戰都戰敗的國家,德國、奧地利是掀起戰爭的始作俑者,說罪有應得不為過,但匈牙利及保加利亞,則是領導人的決策錯誤,一時站錯邊,事實上沒等到二戰結束,匈牙利就已退出軸心國,但為時已晚,只能說謂之奈何!戰後德、奧發展都相當不錯,國民所得都名列世界前20名,但匈牙利仍在50多名;對比1867年奧匈帝國剛成立時,匈牙利可與哈布斯堡皇朝平起平坐時的風光,這一百多年來,匈牙利國運是有些坎坷。
▲▼從布達佩斯第一座跨越多瑙河的鏈橋旁,眺望城堡山(Castle Hill)上的皇宮城堡(上),及一旁的漁夫堡和高聳的馬提亞斯教堂(下)。
▲▼從皇宮城堡俯瞰鏈橋,多瑙河及雙子城中的佩斯市區,悠悠河水,更顯旖旎浪漫。
▲▼入夜後鏈橋火輝煌,城堡山上的馬提亞斯教堂燈火通明,閃亮耀眼(上),由漁夫堡俯瞰鏈橋,及更遠處的國會大廈,同樣浪漫旖旎(下)。
▲▼舊皇宮燈火闌珊,一旁依稀可見剛升起的上弦月,和神秘杜鲁鳥塑像(上)。下遊不遠處的伊麗莎白橋(下),鋼索的燈光,像蜻蜓點水般滑過水面, 多瑙河悠遠深邃,夜色令人流連。
▲▼從多瑙河遊船上眺望夕陽下的國會大厦,夕陽將屋頂染成琥珀色,肅穆中帶著浪漫。
▲▼國會大廈近拍(上),及離鏈橋不遠的聖伊士特萬主座教堂(St. Stephens Basilica,下);兩處都是96公尺,是布達佩斯最高建築。
▲14世紀匈牙利洛約什大帝時,統治領土達所謂三海,北達波羅的海,西到亞德里亞海,東及黑海,是匈牙利歷史上之最。(摘自Wikipedia)
▲奧匈帝國的疆域,地圖上藍色國境線內皆是,一戰後帝國解體, 領土亦大幅縮減,只賸標奧地利(棕色線)及匈牙利(紫色線)部份。(摘自Wikipedia)
▲一戰的戰勝國,分別跟各戰敗國簽訂和約,跟匈牙利簽訂特里阿農和約,匈牙利原來的領土,淺綠部份被劃入捷克,波蘭,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只賸下粉紅部份,是原來領土的28.6%,人口也只賸原來的34% (摘自Wikipedia)
▲1938~1941年,匈牙利外交親近德國及義大利,第一及二次維也納仲裁,藉德義幫助,逐年取回淺灰藍及淺綠色部份先前失土,因此匈牙利加入軸心國,二戰失敗後,又全部歸零,也是一場夢一場空。(摘自Wikipedia)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宣傳海報,將奧匈帝國、德意志帝國、奧圖曼帝國等同盟國集團汎指為Huns(匈人),因在歷史上這三個國家都與匈人有關,德國與奧匈帝國合拼的疆域,大約就是西元五世紀(西元450年左右)時匈人帝國(Hunnic Empire)阿提拉(Attila)在位時,盛極一時的範圍;阿提拉多次率領大軍入侵東、西羅馬帝國,對兩國構成極大的威脅,被史學家稱為上帝之鞭(Scourge of God)(摘自Wikipedia)
▲二戰時鏈橋曾被嚴重損毀。(摘自Wikipedia)
▲以匈牙利第一個皇帝Szent Istvan命名的奥匈帝國無畏級戰艦。一戰前匈牙利掌控現在克羅埃西亞,濱臨亞德里亞海的深水良港里耶卡(Rijeka),當時是匈牙利唯一出海港口。(摘自Wikipedia)
▲▼從城堡山上的漁夫堡遠眺多瑙河及佩斯。
▲▼漁夫堡(上)及馬提亞斯教堂(下)
▲▼從漁夫堡大門(上),及窗台(下)遠眺多瑙河及佩斯。
▲▼城堡山上,從現在匈牙利總統府看舊皇宮(上),及皇宮旁的雕塑圍牆,最旁邊是匈牙利傳說神秘杜鲁鳥(Turul Birds)的塑像(下)。
▲舊皇宮,前面騎馬雕像,是奧匈帝國擊退鄂圖曼帝國入侵,收復匈牙利,權傾一時的歐根親王(Prince Eugene of Savoy)。維也納霍夫堡宮英雄廣場同樣有他的塑像,美景宮( Belvedere)則為其府邸。
▲1867年匈牙利及奧地利共組奧匈帝國,所以奧地利皇帝法蘭兹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ph I)及伊麗莎白皇后(Elisabeth,卽Sisi),也在馬提亞斯教堂加冕為匈牙利國王及皇后,並將多瑙河上兩座橋以皇帝(近處,綠色)皇后(遠處,白色)名字命名,但後來法蘭兹約瑟夫一世橋被改成自由橋(Liberty Bridge),伊麗莎白橋則維持原名,事實上皇后在匈牙利甚得人緣。
▲▼布達佩斯的英雄廣場(Heroes Square),紀念匈牙利建國千年的紀念碑(上),1896年開始興建,當時仍為奥匈帝國,圓柱週圍有匈牙利建國時七個部落的首領(下)。左右兩側則是匈牙利歷史上卓有貢獻的先賢先烈(下下)。
2018/11/29 15:38 Dear Charles Lin (charleslin9863):
特前來恭喜您所發表「輕快匈牙利舞曲背後的悲情」一文,已經登上udn部落格粉絲專頁,歡迎有空前往觀看。^_^ 非常謝謝您的好文分享,此推薦是利用轉址的方式連結到您的文章。如此文有原因不希望被推薦,請到電小二訪客簿留言,會盡快協助取下。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