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10/20 00:05:00瀏覽10473|回應10|推薦122 | |
埃斯特貢(Estergom)位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Budapest)西北方約五十公里,多瑙河南岸,是匈牙利最早的都城,多瑙河在這裡稍微轉了一個小彎,從西南方迆邐而來,向東北方奔流而去,是這裡匈牙利與斯洛伐克(Slovakia)之間的界河;河上有座鐵橋,連通兩岸;右岸山坡頂上,埃斯特貢大教堂高聳,氣勢恢宏;我們從大教堂走出來,走到後面的山坡頂上,俯瞰老城區,和對岸的斯洛伐克,以及悠悠東流的多瑙河水。
「新元史」列傳154對蒙古第二次西征攻打馬札兒,有這樣的記載 :「拔都渡杜惱河,攻格蘭,使合丹追貝拉」。短短數句,將當年雙方對峙的態勢描繪清楚;其中拔都是蒙古第二次西征的統帥,杜惱河即多瑙河(Danube River),格蘭是埃斯特貢的德文名字,我們現在所在的地方,當時匈牙利的首都,馬札兒即匈牙利,合丹則是蒙古第二次西征的將領之一,蒙古大汗窩闊台的第六子;而貝拉則是1235~1270的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Bela IV)。「新元史」是清末民初史學家柯劭忞(音民)所作,民國九年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下令定為正史,為二十五史中最晚列入者。
眼前的多瑙河及大片的廣闊平原,應該也是蒙古進攻匈牙利埃斯特貢時,雙方激戰的一部份戰場,當年想必兵馬雜沓,鬼哭神號。在我們身旁的這個大教堂,最高處達100公尺,是匈牙利最高,也是最大的教堂,這個教堂是埃斯特貢主教座堂 (Estergom Basilica),目前是匈牙利天主教會的總部,是所有匈牙利天主教堂的母堂。
現在的教堂是1869年改建完成,是建築在早期教堂的遺址上,遺址上的第一座教堂是由匈牙利開國國王伊世特萬一世(Stephen I),在1001年啟建,也是匈牙利第一座主教座堂;後來教堂兩度在戰亂中,被焚毀及或破壞,1822年才又開始改建。教堂改建全部完成前,1856年主堂完成,就先舉行奉獻祝聖儀式,儀式中由浪漫主義音樂代表人物,名滿天下的匈牙利籍作曲家及鋼琴演奏家李斯特(Franz Liszt),作曲並指揮格蘭彌撒曲(Gran Mass)首演。埃斯特貢是匈牙利王國最早的都城,伊世特萬一世1001年建立王國後就選定埃斯特貢為都城,也在現在主教座堂旁,面多瑙河處加冕為國王,埃斯特貢持續為王國的都城,直到蒙古第二次西征。
我們在歷史課本都讀過,蒙古曾三次西征,建立史上最大的帝國。第二次西征由拔都領軍,主要將領有速不台、貴由、蒙哥、合丹等,1235年出發,一路勢如破竹,征服了基輔羅斯(Kiev Rus),弗拉基米爾公國(Vladimir)等斯拉夫國家,當時俄羅斯前身的莫斯科公國,猶未建國;1241年大軍挺進到中歐的波蘭、波希米亞、匈牙利及奧地利一帶。
蒙古軍兵分兩路,北路攻波蘭、波希米亞,南路攻匈牙利,由拔都及合丹率領;與匈牙利當時國王貝拉四世(Bela IV)率領的軍隊,在蒂薩河(Tisza River)交鋒,將匈牙利軍隊打得潰不成軍。1241年冬天,渡過結冰的多瑙河,圍攻埃斯特貢;蒂薩河之役潰敗後,貝拉四世已先避往奧地利,再繼續往巴爾幹半島,當時亦屬匈牙利的克羅埃西亞札格里布(Zagreb)逃避,合丹一路追擊,直到亞德里亞海邊達爾馬其亞(Dalmatia)一帶,貝拉四世最後逃到離海岸不遠的特羅吉爾島(Trogir);1242年三月,蒙古大汗窩闊台死訊傳來,拔都撤兵回蒙古爭取大汗大位。之後貝拉四世回朝,整頓殘破的家園,十多年後將都城,遷到更往多瑙河下游的布達(Buda),也就是現在首都布達佩斯(Budapest)的西半部,布達與佩斯(Pest)那時仍未合併,埃斯特貢自此成為故都。(註)
蒙古西征,一路燒殺擄掠,城攻破後即展開血腥殺戮,對歐洲人造成很大的震撼與恐慌;歐洲的歷史都以侵略(Mongol Invasion)稱之;維基百科內有個概估數字(網址如下),1206~1368年,從鐵木真建立蒙古汗國開始,到朱元璋建立明朝的162年間,蒙古因征戰及其相關戰爭原因(不含傳染病),造成別國的死亡人數約三千五百多萬,假設歐洲佔其中三~四分之一,則為九百萬到一千兩百萬之間;同一份報告二戰的死亡人數近七千萬,不過都只是概估數字。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wars_by_death_toll
對中國人而言,清末積弱不振,也飽受歐洲列強的侵略,割地賠款無數;對歷史上蒙古曾進兵到中歐,可能都抱持冷眼相看,甚或與有榮焉的心態,歷史也以西征稱之,儘管蒙古非中原,但蒙古人最後亦被中原同化,忽必烈更正式承認中國正統;「元史」、「新元史」亦名列正史的25史之二;更何況旭烈兀率領的第三次西征,戰功彪炳的將領郭侃,是唐朝大將郭子儀的後代,亦算是漢人;傳說金庸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中,男主角郭靖的原型,即是郭侃。
對歷史課本上說的蒙古西征,對我們而言似遠在天邊,不只年代久遠,距離更是遙遠,蒙古西征攻打的城市,也沒什麼概念。這個往日天邊的一部份,現在就在我們眼前,不再只是個遙遠的地理名詞,而參與其中的人物,也像是個清晰,活躍在眼前的身影,不再只是個模糊的印象。
這次的奧匈之旅,光飛機就飛了近15小時,再來到埃斯特貢,可謂千里迢迢;但拔都跟他率領的軍隊,近800年前就已打到我們眼前的多瑙河,事實上還繼續追擊到巴爾幹半島,及亞德里亞海邊;亞德里亞海是地中海的一部份,亦即蒙古軍隊事實上已打到地中海邊,實在令人很難想像。三國演義扉頁中的「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對800年前的拔都、速不台、蒙哥及合丹等蒙古驍將,不也是「滾滾多瑙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註 : 前面所引「新元史」列傳154繼續這樣記載 :「----,貝拉自土洛斯入奧斯大里亞(Austria)境,至勒泊斯波而克,遇奧王勿來特呂希第二(Frederick II),勸以過杜惱河,貝拉從之。復乘機索賄,以國界三城為質。貝拉攜其孥至阿格拉拇(Zagreb)城,伺敵動靜,復往塔而馬西(Dalmatia)之司巴拉城(Split),其妃自往克立薩堡(Klis Fortress),後與貝拉俱入地中海島中。合丹追貝拉不及,乃引軍東趨塞而維亞(Serbia),旋奉拔都命班師。是時,太宗兇問至軍中,乃馬真皇后稱制元年也。拔都與合丹東返杜惱河,諸軍亦退。」(括弧內英文為作者依讀音加註)
▲▼從埃斯持貢主教座堂後面的小山丘上所見到的景色,多瑙河在這裡是匈牙利及斯洛伐克的界河,埃斯持貢就在的邊界上,河對岸就是斯洛伐克一個名叫Sturovo的小鎮。
▲▼跨越多瑙河的鐵橋名叫Maria Valeria橋(上),最早的橋是1895年完成,二戰被毀,但一直未修復,直到2001年才修復通車,橋成了兩國邊界(下,摘自Wikipedia),這個方向是從匈牙利,往斯洛伐克。
▲▼往右邊看,多瑙河流水悠悠,新元史中「拔都渡杜惱河,攻格蘭」,蒙古軍隊渡河處,應該就是這幾張照片極目所及的河段,只是不確定那一處? 下圖照片下方仍可看到當年建築的部份斷垣殘壁。
▲▼從多瑙河遊船看埃斯特貢主教座堂(上),教堂左側牆壁邊的白色突出物,為1000/1/1匈牙利第一個國王聖伊士特萬(Szent Istvan)加冕處,現在有座紀念碑。匈牙利福林(Forint,簡寫Ft)一萬元紙鈔上印有埃斯特貢主教座堂圖樣(下)。匈牙利雖是歐盟成員國,但未加入歐元,仍使用自己貨幣福林,與台幣匯率現在約為1比 0.11041,最大紙鈔是兩萬元,約合台幣2200元。(摘自Wikipedia)
▲埃斯特貢主教座堂的正面,其全名是聖母升天大教堂,文藝復興式(Renaissance)建築,是匈牙利最大的教堂,高100公尺,也是最高的建築,比布達佩斯的國會大廈及聖伊士特萬主教座堂(St. Stephens Basilica)還要高四公尺。
▲▼主教座堂前面的聖母塑像(上),及十根巨大的科林斯柱(Corinthian Order),埃斯特貢主教座堂是所有匈牙利天主教教堂的母堂。
▲2001年所建匈牙利第一個國王加冕處紀念碑,背景是埃斯特貢主教座堂。
▲▼由入口處仰望主教座堂。
▲▼教堂兩側的塔樓。
▲▼教堂內部,前面祭壇上的聖母升天圖(上),長寛各為13.5及6.6公尺,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單幅油畫,及教堂後面的管風琴(下)
▲▼現在埃斯特貢數景,上圖是舊修道院,下圖則是古老街道。
▲▼蒙古三次西征路線及其疆域圖(上,摘自網路),其中淺藍點線是由拔都率領的第二次西征;歷史課本說當時蒙古鐵騎打到中歐,本文所提到的埃斯特貢也在中歐;其實合丹率部份軍隊,曾一路追擊匈牙利國王,進兵到巴爾幹半島亞德里亞海邊,當時也屬於匈牙利的克羅埃西亞首都札格里布(Zagreb)、濱海的達爾馬其亞(Dalmatia)斯普利特(Split),及杜布尼克(Dubrovnik)、黑山(Montenegro)的科托(Kotor)等地(黃色字體),最南到現在阿爾巴尼亞的北部,之後才往東,進兵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等巴爾幹半島地區,與其餘拔都軍隊會合後,取道黑海北緣回蒙古。下圖為巴爾幹半島、亞德里亞海的放大地圖。
▲▼匈牙利國王最後避居亞德里亞海上的特羅吉爾島(上),在斯普利特西邊20多公里處,島離岸不遠,現在已建有橋,跟陸地相通,但15世紀時孤懸海上,是一絕佳的天塹,蒙古騎兵無法橫渡。下圖為特羅吉爾古城現在的情形(摘自Wikipedia),1997年登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人類文化遺產。
▲克羅埃西亞這幾年,成為台灣熱門的海外旅遊國家;照片為克羅埃西亞首都札格里布市中心的耶拉其恰(Josip Jelacic) 雕像,雕像軍刀所指,即為匈牙利方向,及以他為名的廣場;耶拉其恰為19世紀中葉時的克羅埃西亞總督,他曾率領他的同胞,反抗匈牙利統治,對克羅埃西亞獨立卓有貢獻;15世紀時克羅埃西亞就已歸屬匈牙利。
▲▼上圖是斯普利特戴克里仙皇宮(Diocletian Palace)遺跡一部分,下圖是從斯普利特海港遠眺戴克里仙皇宮,所見塔樓現在是斯普利特主教座堂的鐘樓,先前是戴克里仙皇宮的一部分。戴克里仙是羅馬帝國第51任皇帝,出身達爾馬其亞,西元284~305年在位,退位前就在斯普利特的海岸邊,建造規模宏偉華麗的皇宮,做為他退位後的住所。
▲其實不只上面提到的特羅吉爾島,亞德里亞海達爾馬其亞沿岸有近千個小島,如星羅棋布,小島相連,一衣帶水。照片是特羅吉爾島附近的赫爾瓦島(Hvar Island),從海港旁山丘上,遠眺海景絕美的赫爾瓦港,和港外無數小島 。
▲▼資料記載,蒙古軍隊曾進兵到杜布尼克(Dubrovnik),及黑山(Montenegro)科托(Kotor),最南到現在阿爾巴尼亞北部一帶,之後再往東;杜布尼克有亞德里亞海珍珠的美譽,科托同樣海景絕美;上圖是由山上俯瞰杜布尼克老城,下圖則是科托港遠眺。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