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9/07 13:10:52瀏覽786|回應1|推薦7 | |
我一直有個疑問:父親是怎麼養大我們的? 是的,這一直是我的疑問:領著微薄薪俸又無其它生財管道的父親是如何憑一己之力養大三個小孩,還有餘力幫助大哥和我買房子? 我出生在一個小康家庭,父親到退休都只是一個領固定薪俸的基層員警,媽媽雖也擔任過托嬰褓姆、到學校廚房幫忙及做些家庭代工,更多時候,她的身份就只是一個家庭主婦。 印象中的父親不擅理財,成長過程中有過父親被〝倒債〞的記憶,但那只是模糊印象,有關細節部份,因為覺得是「大人的事」,所以沒敢多問。 有次回雲林古坑家,一日早上,在庭院看書時媽媽突然問我:「要不要看支票?」「支票?哪來的支票?」我狐疑的問。 媽媽進屋拿出一個約信用卡大小的塑膠套,從中抽出一疊紙,攤開後果然是5張支票,金額分別是2張4萬,2張6萬和1張5萬。 以現在標準看來,這些都只是很小額的支票,但是時間拉回民國71年,在數十萬就可以購得一棟透天厝的當時,總額25萬的5張支票該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這些都是空頭支票」媽媽說。 「空頭支票」就是無法兌現的支票?哪來的?「人家還給妳爸爸的」,媽媽說。問題是:「還錢的人跑掉了!」所以,拿不到錢?! 媽媽和我聊起陳年往事,她說平日省吃儉用的父親在那個三個小孩同時就學的年代,為了增加收入,把手邊僅有的積蓄都拿去借人,目的是想賺取優於銀行定存的利息。 「妳爸說這些利息可以用來付妳大哥的學費」媽媽說。算算時間,民國71年約莫是大哥剛考上(或正在就讀)國立藝專(現在的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的時候,學美術的大哥讀的雖然是公立學校,但每學期的註冊費、租屋費、生活費和畫具、顏料…等雜費,對拿死薪水的父親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額外支出,於是他動起了提供借貸賺取利息的主意。 印象中,父親有段時間常往南投水里跑,媽媽說那是去收取每個月的利息,向父親借貸金錢的其中一人是機車行老闆,另一人則是同為警員離職後改做生意的友人,其實具體的借貸數目,媽媽也弄不清,只知道這些借出去的錢,後來在父親的追討下,少部分拿回來了,但一大部分~至少是未兌現支票上的25萬是落得石沉大海的命運! 想來,為了追回這筆錢,父親在當時必定也做了很多努力,但是這未追回的25萬曾帶給父親多大的打擊?媽媽說,有陣子看父親很消沉,常處於一種失神狀態,媽媽僅能以「把它當成是欠對方的債」的前世因果論來勸慰父親,但是,當時的父親放得下,想得開嗎? 父親過世後的這些年,每年我約回古坑家四、五次,似乎每次返家都會聽媽媽談起父親的陳年舊事,這些事幫助我了解我所不熟悉的父親,那個在動亂中少小離家,辛苦建立家庭,愛孩子卻常顯得鬱鬱寡歡的父親。 每多了解一些,就讓我心疼父親多一些,只是這些心疼與不捨,此時卻只能像那5張塵封在歲月裡的空頭支票,默默的靜置在我心中。 (本文收入中時部落格「嚴選好文」)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