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橫公路》驚嘆大峽谷
2012/08/08 00:38:53瀏覽6772|回應6|推薦161

 

中橫公路東段靠近花蓮處,在蘇拉颱風肆虐下造成多處坍方落石阻礙交通,公路總局已經於五日搶通進行單線雙向通車,不過為了當地交通安全,公路總局第四區養護工程處表示,即日起到九月二十日,將對四處路段進行新交通管制措施,以進行邊坡危石、浮土清除及護坡工程。

第四區養護工程處呼籲,蘇拉颱風過後中橫公路多處受創,非必要盡量避免進入,道路修復施工期間造成不便,敬請見諒,並請隨時注意公路兩側設立之公路資訊看板,所提供最新交通管制、防災資訊及收聽電台廣播訊息。(台灣新生報)

本文所紀錄為去年中橫公路。

出了蘇花公路,轉往亞泥認養的綠色隧道,開始進入中橫公路東段。

道路編號台8線的中橫公路,全名東西橫貫公路或中部橫貫公路,簡稱中橫,是台灣第一條連接東西部的公路系統,與南橫、北橫並列為台灣三大橫貫公路。

8174k以南至太魯閣口段,已劃為太魯閣國家公園範圍,遊覽太魯閣的行程就從「東西橫貫公路」牌樓開始,近年陸客蜂湧而來,爭相擠在車道拍照,與車爭道險象環生,太管處特別設立一塊石碑,讓每個遊客都能安心留下「到此一遊」的紀念照。

中橫的歷史始於1914年,原為日治時代開鑿的理蕃道路,195677日,利用原來的路基闢建中橫公路,參與開路的榮民有1萬多人,整個工程費時三年九個月十八天,於196059日開放通車。

當時沒有精密先進的工程設備,開路工人主要的工具就是鑽子,在前人不畏艱辛,一鑽一鑽鑿成今日之中橫公路。

沿途樸拙的隧道與山壁,仍清晰可見手工敲打鑽子留下的鑿痕。

中橫公路在開工之後,由於颱風、地震的天候影響,或炸藥控制不當,曾發生過不少意外,經統計因工程意外及天災而殉難的有212人,受傷者702人,平均下來每公里犧牲1人餘。

中橫可以說是由這群無名英雄以血汗、生命換來的。

建於立霧溪畔的長春祠,是為了紀念殉職的開路英雄,在祠堂中供奉212位英雄靈位。

祠堂下方有一道瀑布,從山洞中分流入溪,即是著名的「長春飛瀑」。

飛瀑傾瀉而下注入立霧溪,其實它是人造的瀑布,由長春祠下方鑿一條地下坑道,引岀深山裡的潺潺溪水,象徵永垂不朽的犧牲精神。 

由長春祠續行約2公里,見一座紅色鋼構吊橋,這就是寧安舊橋。

寧安橋長達82公尺,為中橫開鑿之初所建,寬度僅容一輛車通過,在當時是台灣最長的單孔橋。

寧安新橋座落在舊橋旁,為一懸臂式水泥橋,新橋通車後,舊橋只供行人通行。

在橋上俯看立霧溪滾滾灰泥夾帶巨石衝擊河床,彷彿風災豪雨過後,那景象有點怵目驚心。

溪畔水壩是立霧溪流域中唯一的一座水壩,建於民國29年,利用立霧溪湍急水流落差,推動電廠機組發電。

在溪畔涼亭看立霧溪,溪水雖然緩和些,仍舊呈混濁的灰色。

 

記憶中的立霧溪水宛如翡翠一般,絕不是眼前這般毫無生氣的水泥顏色,究竟為什麼會這樣?

都是歷年颱風惹的禍:立霧溪從發源地合歡山、奇萊山出發,歷經58公里的長途旅行,且經過岩層鬆軟地帶,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滾滾而下,一年又一年的累積,何時才有澄清的一天。

太魯閣國家公園以雄偉壯麗、幾近垂直的峽谷景觀聞名。

中橫公路沿著太魯閣峽谷而行,觸目所及皆是壁立千仞的峭壁。

立霧溪流域中有廣大的大理岩地層,岩層經過河流切割與侵蝕,造就太魯閣國家公園裡特有的景觀。

水是技藝絕頂超群的雕刻師,再堅硬的大理石物體,也能如刀切割,塑造出峽谷的輒人氣勢。

太魯閣峽谷雖然景色壯麗,叫人嘆為觀止,但也存在著落石的風險。

目前比較危險的地段都改走隧道,舊有的道路則成為人行步道,讓遊客好整以暇觀賞峽谷之美。

不過,遊峽谷之前,先要戴安全帽,這實在是世界奇觀。

政府大力發展觀光,卻做不到起碼的安全條件,想出戴安全帽的「怪招」,卻又實行不夠徹底,一群陸客未戴安全帽就進入九曲洞,太管處豈不是自摑嘴巴? 

不想冒著被落石擊中的危險,於是略過了九曲洞、燕子口,續往中橫公路西段。

距離天祥8公里處的慈母橋,紅色的橋身在青山綠野中分外顯眼。

慈母橋東側橋頭有座「慈母亭」,相傳是先總統蔣中正為紀念母親王太夫人所建,與慈母橋相對應。

慈母橋恰好位於立霧溪與荖西溪的交會處:立霧溪在此有幾近九十度的轉彎,而荖西溪在此注入立霧溪,故此地名為「合流」。

從慈母橋向東望去,仍是大理岩峽谷,氣勢依舊懾人。

凌空而下的時雨瀑,為剛硬的峭壁增添一絲柔美。

(時雨瀑形成的條件:1.陡峭的地勢,最好是90度的峭壁。2.磅礡的大雨。)

坐落在峽谷間的晶華酒店,已改名為太魯閣晶英,仍是中橫公路最豪華的住宿點。

一間山岳型的五星級渡假酒店,看盡山與水的億萬年纏綿。

不遠處是以吳稚暉為名的稚暉橋,中規中矩的拱式鋼構橋樑,與俗稱「吳瘋子」的不修邊幅似乎不太搭調,卻又與國家公園內有大型酒店開發的矛盾不相上下。

台灣不僅是個多山的海島,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更超過百座,西長東窄的地形走向,造就了舉世聞名的太魯閣峽谷。

中橫公路沿線的大山不知凡幾,森林的最高層是雲杉、鐵杉、香杉為主的針葉樹,其下則以常綠闊葉樹為主,間雜部份落葉樹。

位於公路128公里處的碧綠神木,樹種為香杉(巒大杉),樹齡超過三千餘年,樹高約50公尺,樹徑3.5公尺,是中橫沿線最巨大的神木。

在千年神木前,大口森呼吸。

這口充滿氛多精的呼吸,在中橫公路時常因颱風豪雨成災、交通難以為繼之時,是多麼珍貴與奢侈。

中橫公路因921地震,谷關-德基路基全面遺失,形成交通中斷,2004年曾一度修復,但同年七月敏督利颱風來襲,造成嚴重的七二水災後,剛修好的路段又大量崩塌,至今尚未修復,中橫公路由東向西到大禹嶺分界點,只能選擇往合歡山到南投,或從梨山經台七甲到宜蘭。

嚴格來說中橫公路已中斷十餘年,修路工程費花了上百億,像是丟進無底洞,至今坍方落石不斷。

如果不是蘇花公路開通,不會有清水斷崖的山海美景;如果不是因開鑿中橫公路,舉世美景太魯閣峽谷將多麼難以親近?然而山區道路先天脆弱的體質所帶來行車風險以及修路成本,這一切代價太過高昂,我們真的付得起嗎?

引用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李永展先生的一段論述,值得大家發想省思:

當以開發為導向的中橫,通不過自然的考驗,我們是要繼續以人類愚蠢的傲慢與大自然做生死搏鬥,不顧一切強行搶修?還是順應大自然啟示,將中橫重新定位為山林生態遊憩道路,僅維持最簡單的交通功能,進而恢復沿線的自然林野生態?任何一條公路的死亡或消長,應該都有許多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因為終究我們不能強迫環境提高她對人工施予的承載能力,從九二一大地震以及一連串的自然變化中,我們看到也體驗到了證明。

 

資訊來源:太魯閣國家公園

 

天降巨石 「太魯閣如死亡路線!」
2012-08-09 中國時報 黃如萍、洪祥和/連線報導

 是玩?還是玩命?▲花蓮太魯閣道路多處坍方,且落石不斷,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卻未管制,引發爭議。圖為九曲洞西側入口處2007年發生落石意外。(本報資料照片)
 「像我一樣大小的石頭就從我正前方落下,滾入河床,真的快嚇死人了,命保住了,但現在呢…」,昨日率陸客團到太魯閣國家公園的華語導遊小柯心有餘悸地說,進入太魯閣的道路多處坍方,且只能單線通行,通道狹小還落石不斷,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卻未管制,如同放行死亡路線,旅客戴安全帽也沒用!

 交通部公路總局長吳盟分表示,山區公路落石是常態,如果一點落石就要封路,那可能整年都無法開放通行!阿里山公路是因為有大型坍方才非封不可。公路安全與美景觀光難兩全,只能呼籲前往太魯閣的民眾要隨時注意天上掉下來的石頭,路面安全則絕對沒問題。

 太魯閣國家公園處長曾偉宏表示,旅客要來,不讓遊客進園,確實有些為難。

 最近颱風多,降雨導致山區路段落石多。小柯表示,昨日他帶陸客團到太魯閣,入園前曾去電確認,並詢問是否有危險路段或要特別注意事項,太管處回答可通行。

 「實際上,入園區後,客人都快嚇死了,沿路場景真的很難形容,整個路況幾乎是不能進入遊玩及參觀,多處坍方,只能單線通行,根本就沒有清理好及修護好。」小柯說,他全程只敢在駕駛旁緊盯著前方是否安全,並催促駕駛趕快離開太魯閣,無法導覽。

 小柯驚魂未定地指出,太魯閣怎麼看就是超危險的,為什麼太管處還是放行旅遊團進到園區,為何不像阿里山封山又封路的方式,明確告知團體不要再進入園區,或是告知導遊可至配套景點,如孔廟或吳鳳廟等景點?

 「這已不是遊客戴安全帽及保險的事,這可是關係到人命!」另一位導遊小丘也說,一般道路坍方後搶通初期,也只開放當地民眾入山,太管處卻放觀光團入園不管制,雖然景點美麗,但總不能拿人命來開玩笑。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Eliz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蝶非
2012/08/10 10:48
真有心

我在這條路上往返不下十回

卻只在定點留影

感謝妳一路領著我感受美好回憶
⋯⋯⋯⋯⋯⋯⋯⋯⋯⋯⋯⋯⋯⋯⋯⋯⋯⋯⋯⋯

發自內心的善念善行

就是此生最好的修行
蝶非(changerose) 於 2012-08-10 23:27 回覆:

我自己也是一邊翻閱舊照片

一邊感受行旅太魯閣的美好

美好的回憶卻是夾著些許傷感


miss OBS(高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很美的一條公路
2012/08/09 15:55

高中時曾經參加過救國團的中橫健行隊

後來也帶過青山武陵健行隊、谷關戰鬥營

所以整條中橫公路幾乎都用雙腳走過

看媒體報導中坍方落石的中橫

好心疼吶~

 

蝶非(changerose) 於 2012-08-10 23:24 回覆:

我遊歷台灣的時間晚

沒走過整條中橫

谷關到德基這段完全空白

以後就算全線通車

也是傷痕累累

不再是以前的中橫了


航迷老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獵攝層疊山巒
2012/08/09 15:24

中橫公路,非常的漂亮,

集合峽谷的險峻與河谷的秀美,

更可以探視溪澗的深度,

更可以貪婪地四下獵攝層疊山巒,

可惜風災受損不輕,

以後想要去拍攝美景,恐怕不容易嘍!

蝶非(changerose) 於 2012-08-10 23:19 回覆:

昨天有電視媒體去中橫拍攝

太魯閣落石不斷

遊客止步

宛如[死城]

看到電視畫面真的很難過


天涯孤鴻···花窗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哇~
2012/08/08 23:05

取景如此完美,讓我覺得欣賞了最好的風景!!

感謝~

蝶非(changerose) 於 2012-08-10 23:16 回覆:
謝謝不嫌棄

江山改 : 七月七日夢醒時分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再造中橫 救台灣
2012/08/08 13:46
台灣唯一世界級景觀, 真棒! ,

新中橫是可救經濟之道,

應是觀光級, 超過高速公路, 大量投資, 多築橋與隧道, 公鐵並行, 並採環保施工 ,

使後山接前山, 台灣真正一家人,

如此巨大投資, 可能沒人敢想像,

僅論證可能就要十年,

可惜唯一能做的人, 叫蔣經國.
蝶非(changerose) 於 2012-08-10 23:16 回覆:

南投信義鄉到阿里山有一條公路

就叫作[新中橫]

每逢豪雨必土石坍方

沒有救經濟

反而要砸大錢的無底洞

 


周仔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引人入勝
2012/08/08 09:17
每張取鏡都很壯麗
蝶非(changerose) 於 2012-08-10 23:12 回覆:

謝謝誇獎

峽谷本身就很壯麗

任何人都可拍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