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南方澳》鯖魚的故鄉
2011/09/23 00:29:44瀏覽3283|回應11|推薦200

宜蘭的南方澳盛產鯖魚,產量佔了全台的九成以上,素有「鯖魚的故鄉」美名;從二○○八年開始,每年舉辦「南方澳鯖魚祭」感恩活動,感謝鯖魚帶給漁民滿滿的豐收。

今年鯖魚祭於9/17日舉行,活動會場在南安國中內埤海邊,在如此風光明媚的地方,體驗南方澳漁村特有的文化風情。

鯖魚祭延續過去踩街遊行,踩街隊伍從進安宮出發,途經南方澳重要街道,遊行經過二小時,最後抵達內埤海邊。

帶頭的20支大漁旗,旗子寫著大豐收的祝願,在風中獵獵作響。

南安國小的油桶鼓聲,一路鼕鼕鼕的振奮人心。

油桶是南方澳漁船早年使用的保養器具,大型的油桶裝機油,小型的油桶裝潤滑油。

目前小型油桶仍在使用,大型油桶由於體積大、成本高,在南方澳已經不多見。

旗魚也是南方澳重要漁獲,南安國小的旗魚舞、南安國中的「旗魚陣」,為討海人祈福。

最後壓軸的大鯖魚來了!

主辦單位南方澳討海文化協會,從第一年開始打造大鯖魚,一年比一年大,今年協會費時四星期打造長七.二公尺、高三公尺、寬一.五六公尺的大鯖魚。

鯖魚俗稱「花飛」,是一種價廉物美的魚,小時候常常吃,可沒看過這麼大的鯖魚,真是大開眼界。

七人一組分成二邊、由協會人員扛著大鯖魚踩街遶境,這是一種榮耀也是一種責任。

鯖魚是南方澳最具代表性的魚種,但是在漁民的大肆捕捉下,鯖魚的數量有逐漸減少的趨勢,而捕捉到的鯖魚,也越來越小隻;鯖魚漁獲減少的警訊,讓有識的人文工作者擔憂,竭澤而魚的結果,將使得鯖魚滅絕。為了加強保育觀念,於是想出了「鯖魚祭」的點子。(來源:http://www.scomber.com.tw/

魚體之外的彩色汽球,象徵魚卵,十四個壯丁扛著大鯖魚跳舞,藉此宣揚海洋保育,永續利用,讓鯖魚生生不息。

鯖魚全年都有生產,年底進入盛產期,且肉質最為肥嫩鮮美;蘇澳區漁會每年都在十月籌辦鯖魚節活動促銷,為了區別二者的不同,鯖魚祭特別提早舉辦。

文史工作者陳財發老師說:「鯖魚節是官方節慶,著重行銷包裝吃鯖魚,鯖魚祭是感恩祈福,祈求討海人滿載而歸,意義不太一樣,常被混淆。」

大鯖魚踩完街,接著180度大轉身,要回大海了!

眾人合力將大鯖魚扛到沙灘上,等候更重要的儀式進行。 

一千個「希望魚卵氣球」,也在旁邊待命。

在等待的空檔裡,南安國小學生在沙灘表演傳統的油桶舞,展現討海人不辭辛苦、樂天知命的個性。

另外一群學童表演鯖魚舞,是討海人齊心合力捕魚、鯖魚滿網大豐收的演繹。

擱淺在海邊的大鯖魚,魚身上下已經貼滿金紙。

「鯖魚祭」定位為宗教祭典儀式,在法師朗讀祭鯖魚文之後,主辦人點燃了鯖魚身上的金紙,以火化的方式完成祭典。

烈焰焚燒的大鯖魚,有一種說不出的悲壯。

沒多久,燒得只剩骨架,那曾經意氣風發被扛著遊街的大鯖魚,最後成為祭品,奉獻給海洋。

沙灘進行火祭儀式,象徵鯖魚回歸海洋;比照天燈施放祈福的魚卵氣球,象徵「薪火相傳」的精神;祈禱「浴火重生」的鯖魚,能夠永續帶來豐收。

鯖魚祭圓滿結束,主辦人笑的合不攏嘴。

把保育觀念注入鯖魚祭,裡面有著討海人協會的期許:這是關懷生態的海洋文化,而不是過分捕撈的海鮮文化。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little daisy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謙卑與感恩
2011/09/23 03:24
從不知台灣也有祭魚慶典
看那烈焰焚燒中的紙鯖魚
有悲壯
也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
那是一種取之於大地
再回饋於大地
的謙卑與感恩

屬於南方澳的所有記憶
此刻
正被一層層地撥開…..

感謝分享!
蝶非(changerose) 於 2011-09-28 22:46 回覆:

敢問您是南方澳人嗎

鯖魚祭是最近幾年才興起

屬於南方澳的記憶

又添一筆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