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8/19 00:25:05瀏覽3454|回應9|推薦199 | |
離開東岳湧泉,回到蘇花公路上,約莫前行了數百公尺,從派出所對面的道路轉入,經過一座粉鳥林大橋,就到了美麗的東澳灣。 這片由幸福水泥認養的海灘,興建了停車場,築起了防波堤,周邊環境維持得相當乾淨,相較於往年沙灘比道路高的景象,差點以為走錯地方了。 越過低矮的防波堤,穿過一片沙灘「門檻」,真正的海灘是礫石組合的。 南側突出的海岬延伸入海,形貌猶如人的鼻子一般,所以稱之為烏石鼻。 在我看來倒像是一隻沉睡的大烏龜,沉睡了三千年還不醒來。 浪花打上來是白色的,像一匹白布鋪陳在礫石灘,極盡纏綿之後,仍舊潔白如故,沒有弄髒了顏色。 北側也有突出的海岬延伸入海,形貌沒有特別之處,就叫做烏巖角。 雖然是風平浪靜的時候,偶爾一個長捲浪過來,仍會讓人措手不及,所以看海觀浪仍要保持適當距離,以免發生危險。 看急流勇退,想世間之人,能見機功成身退的有幾人? 既是一把寶刀,何必一試再試? 柔美恬靜的東澳灣,實在很適合拍汽車廣告。 有七星潭的Fu,但沒有七星潭的喧嘩;叫人留連忘返的美,卻沒有其他遊客分享,不知該說可惜還是慶幸? 除了礫石灘上釣魚的人,少有遊客駐足停留,有可能是這個地方真的太隱密了,南來北往蘇花公路的車輛,常常路過而不知,也因為它的不具知名度,還能保存著寧靜的風貌。 碧水藍天、海天一色,構成一幅天連水、水連天的美景。 我喜歡想像這是一段延著海濱連著天空的路。 不過,想像和現實總有落差。 海岸線幾乎與道路等高,為了防止海浪沖刷侵噬道路,在岸邊堆疊石頭當作第一道防線。 山和海原來是一體的,將它們切割之後,怎能阻止山想要擁抱海、海想要親吻山的意念?除非道路不開通,否則銅牆鐵壁也阻止不了。 東澳灣的腹地是由東澳溪沖積而成的三角洲,夾於烏石鼻和烏巖角之間,全長綿延約兩公里,弧線優美的海灣狀似凹形港澳。 「澳」在國語辭典的解釋是:船舶可停靠的天然港灣,常用做地名。 例如蘇澳、南方澳、南澳、東澳,宜蘭境內有好幾個「澳」,東澳的知名度不如前面幾個,它是從蘇澳進入蘇花公路後的第一個村落。 從蘇澳往花蓮方向約16公里,有座東澳橋,越過橋就是東澳,蘇花公路穿梭其間,將這裡一分為二: 倚山的一邊屬於南澳鄉東岳村,是泰雅族人的聚落,最具知名度的景點是東岳湧泉; 靠海的一邊屬於蘇澳鎮東澳里,是漢人居住的地方,有一個頗富詩意名稱的小漁港-粉鳥林。 道路盡頭就是粉鳥林,東澳灣最南端的角落。 「粉鳥」是鴿子的台語翻譯,據說早期海岸原始林密佈,鴿子、鳥類眾多,粉鳥林這個名稱便沿留下來了。 在山海交界的這個小漁村,三面環山,一面對著太平洋,當地人自稱為山海樂園,居民依靠捕魚與公路旁的生意維生。 粉鳥林漁港小小的,一眼即可望盡。 漁港安安靜靜的,水也透著深沉無語的綠。 船隻的馬達聲也聽不見。 岸邊的釣客沒人開口說話,專心地等待魚兒上鉤。 這麼安靜的漁港真是少見,但水裡面可熱鬧了,螃蟹、河豚、熱帶魚多得數不清,站在岸邊觀賞這些生物,充滿了趣味,一點也不寂寥。 折回濱海公路,回首東澳灣,宛如遺世獨立的「天涯海角」,一個讓人想不到在哪裡的地方。 觀賞整個東澳灣的壯麗,蘇花公路幾處大轉彎設有眺望點或觀景台,那半月狀的寧靜海灣,不管在哪個角度看,都是美麗。 東澳灣如詩的名從地圖上跳到眼前來。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