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5/30 00:22:50瀏覽2156|回應3|推薦161 | |
愛河水清如鏡,河面倒映天空的藍。 清晨時分的愛河,原來這麼美。 從台北到高雄350公里,距離愛河看似非常遙遠,住在靠近愛河的飯店,走幾分鐘便來到了愛河畔,享受著美麗的愛河晨光,近的彷彿作了一場夢。 愛河的名字也好美,但我從來沒想過,愛河之名為何而來? 據說愛河的形成非常的晚,明清之際才有明顯的溪溝出現,當地人通稱為「打狗川」(高雄舊稱打狗),由於水源充足,打狗平原深得灌溉之利,因此盛產稻米、蔗糖、鳳梨等作物。 1908年日據時期,日本政府開發了愛河的運輸功能,日人又嫌「打狗」名不雅,改為高雄二字,於是愛河有了第二個名字--高雄運河。 光復後,國民政府將運河兩岸闢為河畔公園,逐漸轉變為觀光休閒的功能。 1948年,有一市民在中正橋附近經營划船所,請詩人呂筆命名為「愛河游船所」,並豎立招牌在橋畔營業,某日颱風過境,將招牌中游船所三字吹落,只剩愛河兩字,又巧遇情人於此殉情,記者報導時的取景鏡頭後即為愛河二字,而後,愛河之名不脛而走,高雄運河之名走入歷史。 一個美麗的錯誤報導,愛河有了美麗的名字。 這個名字不會再更改,因為「愛河」已經成為高雄人的集體記憶。 2009由高雄主辦的世界運動會,以愛河作為第一次的龍舟競賽地點,往後每年端午節的划龍舟也在愛河進行。 和傳統木造龍舟相比,現在的玻璃纖維材質較輕,造型也較為活潑多變,但不論新舊之間差異如何巨大,把龍舟競賽的精神傳承下來才是最重要的吧。 在精彩激烈的賽程中,划龍舟鍛鍊一個人的意志力,表現出團隊合作的精神,因為唯有同心協力才能將龍舟迅速划動,奪得勝利的錦標。 愛河畔的阿勃勒盛放得好燦爛,彷彿在為划龍舟選手加油打氣!
愛河的源頭起於高縣仁武鄉的八卦寮,昔日的主河道約為今日的兩倍寬,日治時期因都市開發而逐漸縮減,昔日壯觀的原木溯河而上的景象只能在想像中回憶。 現今愛河全長約十二公里,河道將市區一分為二,有建國、七賢、中正、高雄等橋橫跨其間,並在高雄港出海。 愛河的水源有兩種,一為海潮,故下游水質是海水;另一水源是上游的灌溉水及雨水,同時也承接工廠排放的事業廢水及家庭污水。 據說早期的愛河隨手用畚箕就可以撈起一堆魚蝦,但民國50年代後,每日大量的藏污納垢,早已超過河川自淨的承載量,「愛河因而變得惡臭四溢,魚蝦絕跡,過往行人掩鼻而逃的窘境。」 愛河在光復初期便已存在的龍舟競賽,直到民國60年再也無法忍受烏臭不堪的河水,而改到蓮池潭划龍舟。 自此,愛河變成高雄毒瘤,人們開始避之為恐不及。 然而,愛河是高雄文明的起源,先民賴以維生的命脈,高雄人最終沒有遺棄它。 民國75年進行淨化河川工程,包括在愛河中游設置治平橋截流站,截取愛河中、上游的污水,使其不流入愛河下游河段,並在治平橋以下河段的兩側,分別設立10個截流站,截取流入愛河下游的污水,使流經高雄市精華區域的河水可迅速潔淨。 耗資四十億的整治去污工程,已讓愛河逐漸恢復生機,貼近河堤走,沒有聞到一絲異味,還看到有些釣客拉竿垂釣,釣到的魚雖然不大,但表示愛河真的活過來了。 沿河兩岸的河濱公園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儼然成為高雄市最美的河濱公園。 五、六月春夏交替的季節,阿勃勒與鳳凰花爭相競艷,把愛河妝點地多彩繽紛,營造出屬於愛河的風情。
愛河原本為一溪流,雖曾飽嘗污染,歷盡滄桑,如今好比浴火的鳳凰重生,期盼在珍惜中「永浴愛河」。 資訊來源:愛河 高雄文化局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