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0/22 00:30:49瀏覽4953|回應10|推薦200 | |
前言:台北花博在緊鑼密鼓的倒數聲中,即將開始為期半年的展覽,展出前卻困在許多揭弊案裡,「美麗的力量」施展不出來,蒙在一片愁雲慘霧裡,真的令人遺憾,更令人難過。 轉載陳文茜的一篇文章(文長,請務必讀完),希望有助於釐清大家對花博的誤解,再來深入了解花博不只是花卉博覽會,還有更深層意義的環境生態意念。 . 從花博看台灣-陳文茜 2010年10月16日蘋果日報 . 2006年11月由於台北花卉協會極力爭取,台灣第一次擁有了主辦國際花博的機會。它或許沒有奧運重要,沒有世博偉大,卻也是國際相傳了50年的盛典大事。與2009年高雄世運、台北聽奧不同,它展覽的期間長達半年,仿若上海世博。它不是一場開閉幕式,中間20天體育比賽就了結了。自1960年荷蘭鹿特丹發起國際花博以來,它已是各國展現花卉、藝術、科技、劇場、綠色建築的比賽。自1960年至今,50年來,這是台灣第一次,不只是第一次花博,也是史上第一次舉辦時間最長的國際博覽會盛事。 . 這本應是小小的台灣,史上最珍貴的榮耀片刻。 . 但2006年11月,當台北爭得主辦權時,台灣靜悄悄的。我們國人常自嘆自己是亞細亞的孤兒,可是當少數偉大的孤兒們在海外為台灣爭取難得主辦權消息宣布時,從來沒有如韓國麗水、中國大陸北京、上海市南京西路群眾狂歡,大放煙火為他們慶賀。相反地,台北花卉協會寂寞地去,寂寞地回來。2006年11月那一年也正是紅衫軍倒扁的高潮,中央執政的行政院長蘇貞昌決定當一個漠視花博的主角,他帶著政黨偏見,把台北市當敵人,拒絕給予台灣史上最大國際博覽會應有的預算補助。 . 2007年郝市長上台,聽奧沒錢,花博更沒錢;一切都延到2008年5月馬英九上台後基本費用才全部到位。然而由於一切皆太匆促,這場目前被民進黨議員譏稱為「郝貴」的半年期國際花博,包括14個場館、建築、開閉幕,及半年營運費等,只爭取到與20天高雄世運相同的百億預算。 . 經費很少口水卻多 . 沒有人把它當台灣的驕傲,花博只是藍綠鬥爭的籌碼、只是下屆台北市長的前哨站。11月即將於台北舉辦的世界第50屆國際花博,成了名副其實的「亞細亞孤兒」;只是這次出賣它的不是帝國們,而是可悲的台灣政客們。 . 但是排山倒海的攻訐中,我卻仍看到一群屹立不搖的藝術家、建築師、動畫與數位工程師。當花博夢想館第一次揭開美麗的粉紅IT紙花後,我開始意識,為什麼這個紛亂的島嶼,始終屹立不搖?在政治、媒體等錯亂的領域之外,台灣始終有一些躲在角落的「人」,他們一步一腳印想為自己生長的土地盡心盡力。夢想館的主展品IT與紙花從含苞、初放、綻開到展姿的程式設計,工程師整整寫了1年的程式,才實驗完成。我在上海世博中國館看到的人與螢幕樹林的互動,在這裡已更先進至深呼吸,站在光圈上,樹木即快速成長。幾米夢想劇場,更結合各方藝術家、IT工程師完成花博最令人難忘的角落。 . 而新生三館,那是台灣目前土地上最出色的綠建築。它是第一棟以樹為主人的房屋,站在原始破舊、現已成生態公園的新生公園三館屋頂上,你甚至有錯覺,手伸長一點,可以探觸空中即將降落的飛機。生態池裡引入台北市建國大埤城市污水,經由各種不同本土水生植物,包括空心菜、荸薺、茭白筍的根及布袋蓮池等,最終出口的水,已如山泉般的清淨之水。公園內地磚是可透水的磚,土壤底下埋藏雨水回收收集箱,建築師張清華找來半世紀前壓古井的閥,把回收的雨水,再灌溉於草地上。新生公園風往哪個方向吹,新生三館的窗就往哪個方向開,迎賓處入口使用的木材全是可回收木材,提款機、郵局、服務中心全包覆不同顏色的迪化街花布。公園內設置憩息的椅子,藤編、木造、玻璃、鍛鐵複材,各有其靈巧創意。張清華與郭英釗完成這項綠建築及生態公園,造價及設計費僅高雄世運場館8分之1;結果還為了500元請農民種植20株空心菜,上政論節目,澄清自己絕無弊案。 . 明年4月25日,國際花博即將道別台北,3天後4月28日馬上落腳西安。西安市正傾全山西省之力,整治原挖沙污染之地,光整治成綠色生態區費用,就花了450億;總預算若加上建築營運,可能高達700億,為台北7倍之多。 . 相較之下,台北花博創下許多第一,經費少史上第一,口水多史上第一,建築師為500元空心菜上政論節目談綠建築卻有理說不清世界第一;而另一方面寶特瓶蓋出時尚建築物,世界第一,紙花與IT結合,世界第一……繪本藝術家與IT、劇場、雕塑、園藝結合,史上第一。 . 新生三館大門前,上周豎起蘇貞昌「台北超越台北」的大看板,進花博的民眾仰頭一眼就看得到。只是不知看板中他溫柔的微笑,是笑看花博的艱辛?還是笑看台灣人在他不給預算下,竟然還交得出如此驚人的成績,佩服地笑呢? 花博展館橫跨四大園區14個展館,很多人推薦必看的新生三館,就在新生公園區內。 園區入口,是一片林下花圃花海:運用9萬5千盆草花呈現出律動波浪意象,於地平線上勾勒出變化萬千的波紋及圓形漩渦。(來源:解說牌) 花海盡頭的迎賓大廳。 自地面延伸而上的屋頂,刻意與環境融為一體。 使用的木材是花旗松,來自永續林場的商用木。 也運用類似「紙教堂」的巨大紙管撐起牆腳。 二樓寬敞的空間足供容納孩子們的好奇心。 從高處俯望花海。 二隻姿態不同的鯨魚綠雕悠遊於花海中,展現自然生態與環境保育的精神。(來源:解說牌) 而自然生態與環境保育的教育要從小培養。 來到新生園區,除了精采的展館內容之外,一定要細細品味的,還有建築師張清華等人規劃的新生三館:與土地共生的概念,對環境友善的建築設計,已經獲得鑽石級綠建築候選證書的最高榮譽。 未來館的建築看似不規則,基於尊重原來土地上的原生樹,在以樹為主體的前提下,建築物盡量避開了老樹。 樹林區域的地板全數架高,再使用透水性木材,保留住了樹與土地呼吸的空間和權利。 就像陳文茜說的:「那是台灣目前土地上最出色的綠建築,它是第一棟以樹為主人的房屋。」 從未來館拾級而下,來到了生活館。 從生活館裡面看不出建築外觀,可從中庭的許願花園一窺全貌。 建築以原木為主要架構,減少了混凝土的使用,降低對環境的傷害和負擔;牆面鑲嵌透明玻璃,自然採光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 . 乍看很眼熟,像是台北市第一座「綠建築」--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二者恰恰都是建築師張清華的作品。 弧形屋簷上,常有飛機呼嘯而過,真的像陳文茜形容的,手伸長一點,可以探觸似的。 生態池引入城市污水,水耕植物將汙水淨化,再將過濾後的水還給基隆河。 儘管有人譏笑或質疑,那一點點的水生植物淨化水質的功能實在有限,達到的經濟效益也不成正比,往好處想,這是在提倡一種觀念:在生活中實踐綠色生態理念是絕對可行的。 未來館和生活館共用一個屋頂,循著遊園路線走上青青步道,探訪全台最美麗的綠屋頂。 藉由大面積的太陽能光電板利用太陽能發電,供應展館的用電,是目前全北市最大的再生能源裝置。 屋頂綠化,並設計通風口,加強室內空氣流通,可減低室內溫度4至6度。 在屋頂上,見識多樣工法所打造的鑽石級綠建築,順便欣賞一下城市風光。 總是大排長龍的夢想館,生態池倒映著彩繪圖案,最符合花博「彩花、流水、新視界」的意念。 生態池的水生植物有野薑花、蓮花、還有只開一天的小白蓮--印度莕菜。 印度莕菜屬睡菜科,由於葉片的外觀和睡蓮相同,也有人把它們當做是小型的睡蓮,夏天開白色小花,小到不超過一公分,如此迷你的花型,被暱稱為小白蓮,算得上是世界最小的蓮花。 雖然名字叫「印度莕菜」,卻不是印度過來的菜,它是台灣土生土長的水生植物,早年自生於湖泊、沼澤或池塘,但早已因環境變遷而絕跡了,現在看見的大都是人工繁殖。 夢想館旁還有一個超熱門的夢想劇場,幾米在這裡建構了一處冒險的奇幻花園。 一面高9公尺、寬14公尺的戶外彩繪牆,是幾米目前尺寸最大的創作。 夢想劇場首度改編幾米原著「躲進世界的角落」製作成偶動畫,在短短的7分鐘內,跟著幾米的動畫,拉著氣球飛到另一個夢幻世界,完成一趟夢想之旅。 當夢想之旅結束,打開一道電動門,隨著光線逸出,出現了另一個「小米」的異想世界,哇!原來夢想之旅尚未結束。 有識者說,花博是關係全台灣的榮譽,花博辦得好,是全台灣的光榮。且讓我們以家有喜事的心情,給予最大的祝福與支持,讓花博不再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只能躲在黑暗角落。 讓花博只有美麗,沒有哀愁。 . 資訊來源:台北國際花博會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