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0/11/17 00:10:20瀏覽7221|回應5|推薦207 | |
花博除了熱門館之外,戶外庭園也大有可看性,而且不用花時間排隊。 位於美術館園區內的寰宇庭園,集結了二十二個國家參與造景競賽,每個國家利用有限的基地規劃出屬於該國的風情,身為主辦國的「台灣庭園」又具有什麼本土特色?特別令人期待。 台灣庭園最知名的是林家花園,負責設計的老圃造景景觀公司,跳脫閩南園林風格,利用台灣多產的竹子、茶園,塑造出代表台灣的庭園。 用竹林圍出基地,兩旁種植台茶十八號(紅玉紅茶)以及台茶十二號(金萱茶),茶園傳達的是台灣人熱情、好客的精神。 與茶園混生的檳榔樹,看似突兀,卻是忠於原味,設計者真實呈現台灣山區農作的生態隱憂,沒有刻意掩飾,這是我第一眼就愛上「台灣園」的原因。 入口以竹編技術,編織出窄窄低低的甬道。 竹子是早期農村隨處可見的植物,傳統的土角厝就是利用竹子當素材,小孩子的玩具也都是「取之於竹」,用竹子做錢筒、筆筒、火把、辦家家酒的道具;還會用竹葉編織一些小動物,端午節綁粽子更少不了竹葉,總是物盡其用的將竹子的功能發揮的淋漓盡致,只要生活中用得到的決不假外求。 把「竹」元素帶入花博,不但落實綠建築,也展現台灣傳統的竹工藝,讓這項流傳數百年的老手藝,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設計者說:刻意把竹編甬道製作得低矮狹窄,是為了讓走進甬道的遊客「低頭」,謙卑地看看台灣這片土地。 學會謙卑地看土地,路才能走得更長遠。 出了甬道,是一挑高的圓形空間。 抬頭往上一看,頂上有個大洞,名曰「天幕」。 這一「天幕」,讓觀者在仰頭間,領會天穹空闊,從而學習敬天。 在低頭與抬頭間,似乎可以感受到天地間的能量,設計者想要表達的是,對於宇宙萬物的尊重,以及珍惜這塊土地。 從外面看竹編藝術造景,是一個大型的竹籠。 一方水池倒影竹籠。 水池裡分布著大大小小的石頭水滴雕塑,代表情人與家人。 這麼看來,竹籠就像是個甜蜜的窩,情之歸依的所在。 白天的竹林庭園充滿溫馨之美,夜晚的竹林庭園另有一種恬靜的詩意。 竹籠的飽滿空間內,透過燈光,傳遞像家一般溫暖的情境。 竹材芳香散發著像家一般溫暖的味道。 黑幕中的圓洞,用來觀星賞月、觀察光影,聽天穹訴說億萬年的故事。 情人與家人們歡樂聚首,細細體會「知竹常樂」的踏實感。 一個鏡面水池舖展出靜謐天地,唯有風吹拂過竹林的窸窣聲。 這夜,靜極了。
音樂:竹林深處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