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1/26 00:19:47瀏覽10341|回應3|推薦68 | |
旗津位於高雄港西側,為一海外沙洲,是高雄最早的發祥地,至於旗津為什麼叫旗津?因此地是船舶往來津渡的地方,所以稱之為旗津。「津渡」的意思就是渡口,台灣除了八里之外,旗津是另一個有渡輪的地方,在過港隧道通車之前,渡輪是旗津對外出入的唯一交通工具,渡輪承載著許多人的記憶與夢想。 輪渡站的外型為仿閩式建築,早期的交通依賴水運,旗津與高雄的婚嫁皆使用渡輪為禮車,常可見旗津輪渡站喜氣洋洋。不知道現在還看得到迎娶的場面嗎? 目前有三條渡輪航線:旗津與鼓山航線、中洲與前鎮航線、中洲與紅毛港航線。對旗津人而言,渡輪多半是擺渡過河的腳色;對遊客來說,卻是用來遊覽港灣的觀光郵輪。 第一次搭旗津渡輪,看到上下二層的巨大船體,著實嚇了一跳,和八里渡輪相比,簡直是小蝦米對大鯨魚!心裡直嘀咕著:不過是渡輪而已,有必要派出這種KING SIZE級的嗎?等候排隊的時候,心裡充滿了興奮期待,住基隆看軍艦長大的土包子,還沒坐過這麼大的船呢! 一次投幣10元,單程一趟,從旗津到鼓山,船資比八里淡水線便宜。 進入船艙的入口有三個,其中一個是機車、自行車專用道。人車分道、魚貫而入。 騎車族在下層,其他人都到上層,我才恍然,原來光是容納這麼多機車即須佔用很大空間,以大船駁運的經濟效益較高,也節省旅客等候船班的時間。 船啟航了,輪渡站漸遠了。 學到一個航運術語,中間顯示燈的英文字母 I,IN BOUND-表示有船進,若是亮出 O,OUT BOUND-表示有船出。 寬闊的海域上,商船、漁船奔忙不停,江上其實只有兩艘船,一艘為名,一艘為利。 與另一艘旗鼓二號擦身而過,二艘兄弟船的旅客高興地互相招手。 停泊岸邊的帆船,收了帆,等著起風揚帆。這樣的畫面很面熟,基隆碧砂漁港也常有帆影點點,旅行在外,看到熟悉的景物,總是倍感親切。 這種小型的載客船稱為小木殼船,據說早在日據時期,小木殼船就是旗津至高雄往返的主要交通工具。 幾分鐘航程就到了鼓山,一上岸看到等候排班載客的計程車,油價飆漲,收入劇減,司機大哥們苦不堪言! 長長的機車隊伍則是等候渡輪,機車可長征萬里,卻渡不了河岸,渡輪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搶先一步載走旅客的小木殼船,一樣票價、機動性高,面對大船的強勢競爭,小船還是有他們的生存空間。 停留鼓山的時間很短,匆匆一瞥,完全談不上印象,又趕著搭船回旗津了。 心和國旗飄揚的方向一致! 這次遇上的是旗鼓一號,目前旗鼓線有三艘渡輪往返載客,共同搭起一座水上橋樑。 美麗的港灣景觀盡收眼底。 近看85大樓巍峨的氣勢。山不來就我,我來就山。 為漁船加油的大油槽,諷刺的是,油價節節高漲,漁民出海討魚的成本增加太多,入不敷出的情況下寧可不工作,「中油為大家加油,大家為台灣加油。」中油的廣告文宣喊得很響亮,誰來為苦哈哈的小老百姓加油? 又回到旗津輪渡站,在這裡等候遊客的不是小黃,而是非常罕見的觀光三輪車。 早期的旗津因道路狹窄,巷道頗多,三輪車為主要代步工具。但隨著時代的進步,三輪車逐漸被汽機車所取代,只保留少部分作為觀光用途。 等無遊客的三輪車。因旗津對外交通日益方便,許多遊客到旗津均以汽車或摩托車代步,使得三輪車的營業狀況不是很理想。 三輪車夫一般都是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看他們費力的踩踏,讓人心裡左右為難:不忍心看他們沒生意作,又怎麼忍心坐在上面,看他們揮汗如雨? 南台灣的艷陽灑落旗津街上,好像是七月仲暑,熱情得實在令人吃不消,快步離開後,我的耳邊依稀廻盪著波濤聲,重新看見渡輪帶我遊歷的港灣風情。 資訊來源:旗津觀光旅遊網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