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8/07 14:02:03瀏覽2911|回應5|推薦97 | |
一位網友在【氣功網」上說:「在靜思時,我們的主導性格也顯露出來,進而影響周圍的人而不自知。」對於這句話,我來做些呼應。 我不從「心性之學」的語言來解釋,因為容易掉入虛玄夾纏不清,而以科學實驗的角度來觀察,比較容易瞭解。很多人都聽過1958年生物學家華森(L.Watson)在《生命之潮》一書中提到他在北日本小島所觀察的「百隻猿猴現象」,當第一隻母猴開始在溪水中洗過甜著再吃的時候,其他猴子便陸續模仿,等到達到一百隻猴子都懂得洗甜著的時候,遠處其他島上的猴子也開始懂得洗甜著了。 日本江本勝博士在《水知道答案》一書中舉出上面的例子來印證他的學說:善念可以讓水產生美麗的結晶,而惡念則產生醜惡的結晶,所以他下了一個結論:「當我們在思考、言談、行動時,隨之產生的訊息能量就積蓄在我們體內水分的波動模式裡。這種能量不斷強化,就能與周圍產生共鳴,顯示個人言行的重要性。」,由此觀之,人的意念無論透過任何方式傳播,它都會形成一個影響別人的「宇宙訊息場」。不但意念如此,英國生物學家謝德拉克博士(R.Sheldrake)提出「形態形成場」(morphogenetic fields)的理論,說明遺傳基因也會形成決定生物發育的「宇宙訊息場」。 善惡除了可以成為流通的訊息之外,對個人本身也有重大的影響。神經生理學家朱迺欣博士在《打坐與腦》一書中說明大腦的生理作用:大腦額葉能調節情緒,且與性向有關。當α波在左額葉相對活躍時,正面情緒值提高;相反的,當α波在右額葉比較活躍時,負面情緒值比較高。左額葉活躍時,能提高免疫力;而右額葉活躍時,則會產生毒素。史丹福大學研究:一個人在憤怒時所產生的毒素可以殺死一隻小老鼠。 不論是修佛、修道,一開始也都是「凡人」,凡人的言行很難是中性的,有時偏善、有時偏惡,與佛經中佛陀對著那些開悟或即將開悟的弟子所說的「清淨不二」的言論,兩者境界不可同日而語。凡人還是要從修身行善做起,行善能製造好的訊息場,除了自己比較能夠日見清淨,而且能使社會詳和。一個人除非已經開悟見性,否則其言行何能無善無惡?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