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1/27 12:33:15瀏覽2889|回應5|推薦185 | |
【氣功網】有位網友問:「《 圖解氣的原理》第130頁說:練出丹田氣後, 如果光用心電去催動它,頂多能輸出30%的能量,絕大部分的能量必須靠導引、打拳、運動等時肢體活動將元精佈滿全身...肢体用力, 丹田氣就會往用力的部位送, 肢體活動不懈,才能長保健康。」這一段文章裹說的丹田氣,運用在內家拳和外家拳時有什麼差別嗎? 武禹襄在《太極拳解》中寫道:「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運勁如百煉鋼,何堅不摧?」這句話雖然是武大師行拳的心法,但是我認為:前一句比較屬於內家拳的心法,重在「行氣」,而後一句比較屬於外家拳的心法,重在「運勁」。 我在書中曾談及混元氣的作用,其實,不論是內家拳或外家拳,都必須「行氣」、「運勁」兼具,才能發揮威力,也就是「內外兼修」。因為《太極拳解》說:「先在心,後在身。」意指必須修練得氣,才能以意導氣;又說:「氣如車輪,腰如車軸。」必須全身行氣,才能氣如車輪。 在丹田氣的運用方面,《太極拳解》說:「腹鬆,氣斂入骨。」腹鬆,則全身鬆,但想要鬆,必須全身充滿混元氣,如果身體無氣,有如一堆爛泥,哪稱得上內家拳?基本上,外家拳在運勁時,卻需要「腹緊」,利用丹田發力。 總之,必須內外兼修,才能有緊有鬆,有「行氣」,有「運勁」。太極名家行拳之「鬆」,乃是功力的表現,目前社會大眾所學習的太極拳,沒有經過長期樁功培養功力,一開始就學「鬆」,打個一、二十年還不一定能行氣。 以上略抒淺見,謹就教於高明。 拙作《圖解氣的原理》在金石堂書店「氣功」類,於本年度第三季排行第一: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