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16 21:34:06瀏覽738|回應0|推薦0 | |
前陣子,讀到《古事記》的一段記載。 我發現,自己對於「常世」的理解是錯誤的!以前,自己曾在古典小說的報告中引用過小泉八雲的〈安藝之助夢遊記〉,文中提到了「常世國」。 這一篇故事的原型來自中國〈南柯太守傳〉,內文中「大槐安國」來到日本,被改成「常世國」。而我在望文生義之下,將「常世」理解成「永恆的彼世」──這也是網路上常見的解釋。 實際呢?「常世」的最早出處,應是來自《古事記》。而本居宣長對《古事記》所作的注解,指明「常世」是「永夜」的意思,就是「長夜」之意。因為日文的發音相通,可以假借,「永夜」便被寫成了「常世」。 這樣一來,對於「永夜」與故事中的設定,意思就可以相對應──位於槐樹根下的國度,自然是不見天日。若是將其理解為「永恆安樂的彼世」,反而說不通。 當時,我是一個不求甚解的人(現在也是),加上書讀得少,因此望文生義了!雖然,這個詞的誤解並不妨礙最後所做的結論,但終究是一個粗心的錯誤。 日語中的漢字,有的是保留漢語的古義,有的是日語獨有的新義,並非都能望文生義的。做學問就是在這種看似無疑處找疑,與仔細地驗證功夫──盡信自己的理解與網路的解釋,不如無啊! 這是站在事後的立場所放的馬後炮。若回到當時,在不學無術的狀況下,錯誤還是會發生的。隔了這麼久,自己竟然還能發現當初的錯誤,亦是意想不到的事。 往昔埋下的種子,在因緣具足的時刻長成,而且還挑出了問題......那麼這一個問題就到此為止?常世的背後,尚可尋繹日本文化──特別是在神話與宗教的某些意識思維。 這會聯結到古日本人的彼世觀,而這多少體現在如今的日本,一個神道、佛教、阿伊努等元素所混合的生死觀。 因為,以往看〈毛骨悚然撞鬼經驗〉,對日本人「死後升天成佛」的說法,總感到很有意思。這是佛教的「成佛」觀念被斷章取義,而混入日本民間的說法! 這樣的情形,不只發生在日本。光看臺灣民間的廟宇,觀音、媽祖、孔子共聚一堂不分你我,或者觀音由男性形象轉為女性形象,彌勒從莊嚴結實的男性成為笑口常開大肚便便的造型,都是文化的吸收流傳過程中,被改造的例子。 文化的吸收在於如何為我所用,與其說是原汁原味,更多得是一種接受與取捨改造的過程。這樣一講,好像成了外來文化如何本土化的問題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啊! 我想再舉一個例子:作業。 業力的思想,源自古印度,後來被佛教繼承並引入中國。「作業」這一個詞語來自佛教無疑,只是怎麼會有人想到從「人的身心活動作用」的意思,引申成「工作」與學生的「功課」?雖然,這個意思不是完全與本義無關就是了(這個用法是引申)。 將身心活動──特別是強調心理意志方面,著重引申成活動、作為,這是否表示從冥想玄思的印度思維換上了中國式的生活務實?如同諸法實相,成了禪宗的平常心是道,這是多麼貼近生活的表達方式。當然,這是將文化的一個面向提出,不能以偏概全。 話說回來,每當外甥被催促著寫作業的時候,我很難不去聯想──這的確是「作業」啊!就此打住,再扯下去就沒完沒了......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