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12/20 23:43:38瀏覽360|回應0|推薦0 | |
每年出版的書籍眾多,並非每一本都能排上書店的首頁,而年度選書則提供了另一種參考。這是為了鼓勵出版社與作者,同時促銷買氣、促進閱讀風氣,官方或民間都會舉辦這樣的選書推薦活動。 名單可能是來自銷量的統計,或是學者、作家、編輯、書店店員討論後的結果。前者是一般大眾的喜好,後者為業界人士的遴選。 選擇,意味著衡量。什麼書入選,主辦單位自有其標準與作業方式,只是這樣的好,不見得可以對應到每一個讀者的喜好。 若從名單的分類來看,大致有中文創作、外文翻譯、生活、少年兒童等;更簡化地說,是文學與非文學,中文與外文,成人與兒童。純文學平常不容易在書店的首頁或排行榜發現,這時就會大量出現在名單之中。 每年自己都會看著名單,「是否有感興趣的書、哪些書已經買了?」而自己常關注的宗教、心靈類的書,往往付之闕如。「或許是怕落入為某一宗教、心理學說宣傳的口實?」不插手的自由,也是一種放任,任其自生自滅。 看完今年的推薦名單,自己感興趣的書不多!他人是他人,自己是否有類似的名單可以提供呢? 我想到網路書店的訂單記錄。這可以當成自己的名單,內容記錄著該年閱讀的取向與考量;差別在於名單中的書,不一定是當年出版的新書。 若將自己下半年的訂單略作分類,可看出是以心理、史地、科普、哲學、藝術類的書籍居多。另外,查詢的過程中,發現自己買書的傾向從以前的許多店家到如今集中在少數幾家書店完成購買。除了常去的二間書店已倒閉之外,能符合自己需求的書店也不多,更重要的「那也許是一種慣性吧!」就在不知不覺中。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