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5/11/02 09:45:20瀏覽3427|回應4|推薦7 | |
據報載,近來企業界掀起一陣「登玉山熱」,甚至大老闆親自帶頭攻頂。有的企業想藉此來個體驗式學習,有的想藉此塑造企業文化,有的則作為升遷的標準。這篇專題報導點出了一個有趣的角度:「登上玉山所拿到的『勇士證』,是否成為另一張熱門的新證照?」 看到這篇報導,我不禁為喜馬拉雅山附近國家的企業員工捏一把冷汗,不知道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家,是否也會有企業把「攀登喜馬拉雅山」當作考核員工升遷、形塑企業文化的一帖「良方」? 這股企業登山熱應該是模仿日本企業登富士山:新人要登上富士山才能被錄取。當然,這種「登山哲學」背後有很多隱含的意義,就像一堆「奇怪」的日本企業文化一樣(大概是因為文化差異,在我眼中覺得很奇怪、有趣),諸如每天早上主管帶著一群員工作早操,或是在街上大呼小叫。不知道這是不是承襲某種「武士道文化」的精神傳統。但,為何要選擇「登高山」呢? 還記得這一陣子,東南亞國家興起一股爭著蓋「世界第一高樓」的熱潮;有論者從佛洛依德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看,認為這種現象是某種程度「陽具妒羨」情結作祟,在父權主義主宰的文化傳統中,這些國家盡其所能地追求「高」(長)與「大」。馬來西亞有雙子星大樓,目前則是臺北101奪冠,如果沒有意外,這股「追長求大」的競賽冠軍,會在上海埔東誕生。「登高山」,不知是否也屬於這種「追長求大」的競賽? 回過頭來,我們看看這些企業大老闆們為何喜歡「走出紅塵浪裡」,而熱中「爬到孤峰頂上」。有老闆說,在玉山上可以看到臺灣最美的日出,喝到全臺灣最高、最好喝的咖啡,「很令人感動」。我不知道日出是不是一定「越高越美」,但我只要喝到三十塊一杯的咖啡,就已經很感動了。 有老闆說,登玉山讓人覺得自己的渺小,「只不過是個過客」。我等市井小民,每天淹沒在芸芸眾生中,沈浮於企業組織的架構裡,哪天不是覺得自己很渺小?而等到被公司裁員時,自然就會知道「自己不過只是過客而已」,何須登上玉山才能得知? 有老闆則說出了比較貼近真實的感覺:玉山居高臨下,「一股捨我其誰的感動湧上心頭。」我想,這種「居高臨下,捨我其誰」的感覺,才是大老闆們登高山所享受的吧?! 登高山,是否僅為「陽具妒羨」情結下,追逐權力慾望的行動表徵?登高山,是否只是某種宣傳打廣告的噱頭? 所謂「不到長城非好漢」,我到長城觀光過,也爬了長城,但我自知不是好漢。我沒登過玉山,但我也知道,自己並不是孬種! |
|
( 時事評論|雜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