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10/10 02:35:36瀏覽6018|回應12|推薦29 | |
我本來沒打算看「海角七號」。 中午趁空檔到理髮店理髮,理髮師還沒開始動剪刀,電視機就傳來某新聞台的記者正以「高亢急促」,足以讓中研院研究人員食不下嚥的語調播報一則關於電影「海角七號」的新聞。大意是屏東一所小學的學生趁午休時間在教室裡播盜版的「海角七號」電影,而老師未察覺。 校方人員以極低姿態回應,彷彿做了什麼「褻瀆全台灣人民民族情感」的事一樣;而記者則以「屏東沒有首輪戲院」為基調,認為屏東許多民眾幫忙拍攝電影,自己卻不能及時看到作品,並大嘆「城鄉差距」之鉅。 還記得片中那個鎮民代表為什麼堅持要本地的樂團搭配日本樂團的理由嗎?不就是人口外流嚴重,為了吸引年輕人留在家鄉! 不可否認,除了記者唯恐天下不亂的語調外,這則新聞做得還滿漂亮的。然而,「海角七號」是否真的非看不可? 曾經聽過有人這麼形容西方文化侵略:以後我們的幼稚園小朋友可能沒有白雪公主可以看了?!他認為,西方媒體、娛樂產業挾其文化帝國主義優勢,動輒以智慧財產專利權要脅弱勢國家:不付版權費給迪士尼,幼稚園休想出現眾人熟知的那種白雪公主圖案! 我之所以對這個例子印象深刻,因為小時候家附近有一所幼稚園,圍牆上就畫滿了白雪公主、青蛙王子之類的卡通圖案,我不禁為他們捏一把冷汗,如果迪士尼的人閒一點到台灣來逛逛,這家幼稚園大概會被罰到脫光褲子也賠不起吧?! 在智慧財產權的緊箍咒下,弱勢文化國家的孩子,休得一睹白雪公主芳顏?弱勢地區的孩子,休得窺探「海角七號」的魅力?幼稚園小朋友,非得認識白雪公主?正港的台灣人,非得看過「海角七號」? 當一群文化官員在立法院被立委逼問:沒看過「海角七號」的舉手?當媒體眼睛盯著它的票房,看它超越「色|戒」、希望它幹掉「鐵達尼號」;一部原本毀譽參半的電影,頓時成為民族情感宣洩的出口。 於是,我在理完頭髮,在會議室裡坐了六個小時後,趕在電影放映前五分鐘,買到了一張倒數第二排靠牆壁的惡劣座位。 「有沒有其他位子?」我不死心地問售票員。 「第一排中間要不要?」他回答得很乾脆,我拒絕得也很乾脆。 一點kuso、一點低級趣味、一點浪漫、一點憤怒(劇中每個人脾氣似乎都很大?),是我對這齣戲的感覺,我不否認其中不乏許多媚俗的元素,也不否認其深度與鋪陳似乎沒這麼足(若不媚俗、太艱深,票房會這麼好嗎?),但不認為這部片子真的「隱藏著日本殖民地文化的陰影」。 這麼說毋寧太沉重了些,也似乎有些太過抬舉這部片子了。台灣光復後,原本據台日人返日之後,與台灣藕斷絲連的情感,其實空背景是個很容易發揮的題材,連故宮前幾年籌拍的電影「經過」也都從這方面取材。 我不知道年輕一輩的觀眾是否真的從這部片子裡嗅到了國族間微妙的愛恨情愁,不過我想,阿嘉與友子於演唱會前在沙灘上擁抱的那幕,阿嘉一句:「留下,不然我跟妳走」,更是能彰顯愛情無國界的積極意涵吧?! 如果真要說看完這部電影有啥心得: 1.讓一個在會議室裡坐了六個小時的人,整整兩個半鐘頭沒打瞌睡,「海角七號」確實有其魅力。 2.飾演友子的田中千繪,雖然不是頂漂亮,不過還滿有味道的。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