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29 17:20:47瀏覽7598|回應5|推薦25 | |
最近在看「中國風」歌曲作詞人方文山的書---「青花瓷」、「中國風」。但怎麼愈看,感覺愈像是在讀國文課本? 詩人余光中近日大聲疾呼搶救國文教育、搶救課本中的文言文,教育部也很識相地把新課綱中文言文的比率上調至50%;但中國古文、古詩詞的推廣流布,板起臉孔高坐廟堂之上的「國文課本」,恐怕不及演藝界方文山的一、二本「閒書」。 我不像許多朋友對方文山的詞那麼著迷,總覺得他不少中國風的歌詞有「拾古人牙慧」、「吃古人豆腐」之嫌,但我也不諱言還滿欣賞他文字上雕琢的某些巧思;但也從沒想過要把他的詞當作「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來讀。 現在他以自己中國風的歌詞為「教材」,開始教他的粉絲什麼是「修辭法」、什麼是「蝶戀花」詞牌,不知道多少看了這本書的國文老師會有這種感覺:「這世界真是反了!」 以下摘錄一些他書中的概念: 「我所謂中國風的歌詞,其實也算是仿舊體詩的重新創作……」(國文老師通常會告訴小朋友:在新詩之前,詩分「古體詩」和「近體詩」,以唐為分界。舊體詩?) 「舊體詩中的宋詞對我影響最大……」(國文老師通常會告訴小朋友:詞跟詩最大的不同就是句子有長有短,既然叫做詞,就是「長短句」,又怎麼會是詩呢?或許其「舊體詩」的概念,意指「韻文」?) 當然,這只是我雞蛋裡挑骨頭,書中雖然還有一些真正錯誤的地方,但仍瑕不掩瑜。方文山的東西之所以受人喜歡,也正是他非學院派出身,而是從一個高職畢業的水電工、貨車司機,自學而成。 他咬文嚼字,卻不像老學究那樣於故紙堆中死死板板地斤斤計較,所以他的中國風文字是靈動的;再者,水電工、貨車司機的背景更貼近常人的生活,「中國風文字」僅是載具,承載著他欲傳達的「普羅概念」。 然而他一旦覺得「普羅」的東西玩兒膩了,開始想扮起國文老師,其他國文老師會愛死?還是氣死? 不可否認,方文山中國風的歌詞在年輕學子間極為討好,其「輕巧」、「好消化」,比起中學國文課本中一篇篇的墓誌銘、祭文,鐵定會讓學生「易食」。且方文山的形象,比起余光中余伯伯,更是貼近「我們」這些年輕世代,哈! 白玉苦瓜、鄉愁四韻美則美矣,但已是上個世代的東西,余伯伯所愁所感,我們這群小朋友感觸已經不深了;對「我們」這群「幼齒」而言,方文山所扮演的角色就是當年的余光中。 然而點心畢竟不能當飯吃。中國風歌詞輕巧的文字,不可否認是勾引學子進入古文、古詩詞世界的香甜誘餌,但其畢竟不能取代正規的學院教育。中國古典文學的傳承,也不是幾首流行歌詞所能承載的重…… 所以,老學究們還是請繼續在課堂裡努力教下一代唸些墓誌銘、祭文之類的東西吧!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