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1/23 21:40:35瀏覽405|回應0|推薦9 | |
2011,歐巴馬許了亞洲一個美好的願景。先是高調宣布戰略存在,參與「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主導角色,然後首度出席東亞峰會,參加東協首次的防長會議(ADMM+),以及澳大利亞的基地駐軍案等等。這些,確實令亞洲國家精神為之一振。 然而這些美景的背後,隱藏著許多競爭與角力,稍有不慎,就會變成危機。對東南亞國家而言,真正的危機其實來自對美國的憂慮。他們認為一旦美國面臨預算縮減,或是對國際事務的無暇他顧,都會危及對東南亞國家的承諾,無形間弱化區域安全。 於是,各國紛紛在擁抱美國的同時,各自和中國交往,盡其所能地進行布局,稱之為所謂「避險戰略」,以換得安全上的保障。 東南亞在2012最大的轉機,便是緬甸。經過50年隔離於國際體系,緬甸的開放進程對東南亞至為關鍵,也深具意義。近期,緬甸政府施行了一連串政治改革措施;釋放政治犯、網路與媒體律法的解禁。其中,最受矚目的屬永久釋放反對黨領袖翁山蘇姬,她與她所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並得以參加今年年初的國會補選。 緬甸重新回到國際社會,不僅為東南亞帶來安定和平的力量,也為美國涉入東協事務提供絕佳的切入點。透過東協的基礎,國與國之間的貿易與安全往來互動得以強化。最重要的是,美國有機會與中國針對東南亞事務進行多邊協商,緩解未來潛在的事端,如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涉入的南海主權爭議等。 緬甸的開端,如能帶動亞洲區域國家自覺奮起,引發正面的力量,蔚為趨勢,將改變長久以來中國經濟強行主導的現況,徹底轉變大國利益壟斷行為,為東南亞各國發展帶來一絲春意。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