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唐宋時代考試策論
2014/03/18 10:01:05瀏覽228|回應1|推薦29

     唐、宋時代的考試,主要是由主考官出一個與時事政治有關,或對照古今有關於治國親民等題目,叫參加考試的士子們,發揮思想和意見。這種文章,叫做「策論」。策,是包括有謀略、有計劃、有辦法的意義;論,就是文字言語上針對主題的發揮,並無一定規格,更無一定框架。除「策論」的內容外,也考試士子們的文學詞章,包括毛筆書寫的字體。並非如明清後代,只考「八股文」,切莫混為一談。你只要多讀傳統古籍,就可明白,不要妄作聰明就瞎說一套。「八股文」是明朝以後開創的考試陋習。

     現在的考試則完全不同,是依照規定的教科書,或加主考者的自我解釋,先定標準,再出題問答,對和錯是固定的,沒有你自己的思想和發揮。這用之於自然科學的聲、光、電、化等物理科學,是比較準確的,但以此而概括人文的通才學科,那就是很大的不合理之處了。

     總之,現在學校的考試方式,主要在於猜題,不管什麼叫學問與學識,只要會猜題,就對了。而且猜題有時還如猜謎一樣,靠運氣。清人有對考八股文章取士的怨諷說:「銷磨天下英雄氣,八股文章台閣書」的名句。所謂「台閣書」,是考試所規定用公文上的小正楷,不是什麼大書法家的書法。那麼,現在的考試,就是「銷磨天下英雄氣,意識框中猜對題」了,豈不可嘆而又可笑。

     我曾碰到一個學生,學問並無長處,但她自小學讀到外國留學的博士回來。我笑問她:「你為什麼那麼厲害?」她說:「老師啊!我根本不喜歡讀書,可是我會猜題,所以每考必中,偏要把我送上讀書的路上去,氣死我了。其實,我讀書是為父母家庭爭面子,讓社會上知道,我有學位。我看,讀書考試,都靠運氣,所以老師你講曾國藩說靠運氣是對的。」我聽了,只有啞然失笑,為之首肯而已。

     摘自南懷瑾大師《二十一世紀的前言後語》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5939h&aid=11803227

 回應文章

濃情~文章“下方”點開播放器聽音樂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午安
2014/03/18 14:19
辨音(c5939h) 於 2014-03-21 09:05 回覆:
謝謝熱情又直接的支持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