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6/05/11 13:44:45瀏覽4438|回應1|推薦55 | |
摩洛哥首都拉巴特古樸風采
車從卡薩布蘭加北行,往90公里外的拉巴特(Rabat)前進,約一個半小時後抵達拉巴特。
國王不住拉巴特皇宮
1912年,法國佔領摩洛哥當時的首都菲茲(Fez),但,為割斷摩洛哥民族情結,廢掉菲茲,將都城遷往拉巴特,暫定為首都。直到1956年,摩洛哥脫離法國獨立,濱臨大西洋,位在布雷格雷格(Oued Bouregreg)河口的拉巴特,才正式成為摩洛哥的首都。屈指算算,定都拉巴特還不到百年。歷史上摩洛哥共有四座皇城:文化古都的菲斯(Fes)、紅色之城馬拉喀什(Marrakesh)、伊斯蘭聖地梅克內斯(Meknes)和花園城市的拉巴特(Rabat)。而拉巴特在四座皇城中,是最年輕的一座。
車到拉巴特已是中午,用過午餐,車一路駛往距離用餐地方不遠的拉巴特皇宮。拉巴特皇宮建於1785年,只是遊客如今所見,是1864年,在舊皇宮遺址上重建的。雖說是國王居住的皇宮,但,哈珊二世當政期間並未曾入住過。因哈珊二世作風強勢,宿敵不少,政局不穩,常擔心遭人暗殺,所以居無定所。目標明顯,眾人皆知的拉巴特皇宮,他更不可能選擇入住。現任國王穆罕默德六世(Mohammed VI)一家人則喜歡住在太子府,皇宮至今並沒國王入住。拉巴特皇宮除了有國王居住的宮殿外,摩洛哥全國重要行政機關及接待外賓官舍,都設在幅員遼闊的這座皇宮裡。摩洛哥國王的婚禮要都在皇宮舉行,2002年,現任國王穆罕默德六世的婚禮,就在拉巴特皇宮舉行。
車穿越城牆進入拉巴特皇宮,寂靜無聲的皇城,昰一片蓊蓊鬱鬱。遼闊空曠皇宮前一座噴水池,池水在陽光下閃爍。不要以為噴水池不噴水,誤判為節約用水或是噴泉損壞,該噴水池何時噴水,是有規矩有定律的。當皇宮前這座噴水池,突然噴出水來時,就像廣播一樣,昭告宮中人員,國王馬上駕到了。也警告皇宮所有三軍,戒備得更森嚴。此時,駐防三軍們手忙腳亂,迅速驅離逗留在皇宮周圍的遊客。只是我們参觀當天,噴泉一直紋風不動呆立,顯然國王不會來,這到底是哪位天才想出的怪點子啊!
戒備森嚴皇宮正門,有荷槍實彈的三軍重重護衛,見到殺氣騰騰的三軍,任誰都不敢逾越雷池。到此遊客只能遠遠與男女衛兵四目對望,在遼闊皇區,數數有序來去的人車,望望蔥蘢皇區林木,享受皇城短暫的寂靜。拉巴特既然是皇城,當然就有皇陵囉!看過無趣的皇宮後,接著要去拜望穆罕默德五世陵寢了。深受摩洛哥人民敬愛,已故的穆罕默德五世(Mohammed V)昰現任罕默德六世(Mohammed VI)的父親,也昰帶領摩洛哥人擺脫法國殖民的國王,是否就是摩洛哥的國父?!這就得等我再問問當天的導遊李寶玲查證了。1961年,穆罕默德五世驟逝。1962年,才開始趕工修建他的陵寢。1971年,穆罕默德五世陵寢竣工。如今陵墓內,除了有穆罕默德五世棺槨外,一側是逝於1999年,穆罕默德五世的弟弟,和另一側哈桑二世的棺槨。
哈桑清真寺與哈桑塔
穆罕默德五世陵寢外,並連的建築有摩洛哥歷史陳列管、清真寺和摩洛哥國父講經台,而陵寢正前方就是大名鼎鼎,象徵拉巴特的哈桑塔(Hassan Tower)及哈桑清真寺(Hassan mosque)遺址。哈桑塔及哈桑清真寺,始建於12世紀,只因外族入侵,戰亂頻繁,資金籌湊困難,天然災害頻傳,建築工程一再中斷拖延。1775年,又受葡萄牙(Portugal)里斯本(Lisbon)大地震波及,清真寺巨樑石柱崩塌斷裂,使原本不順利的工程,更是雪上加霜。法國殖民時期,法國政府出資在廢墟中勘察,挖掘遭掩埋的遺跡,1840年,312根清真寺石柱出土重見天日,只是清真寺建築工程從此停頓,再也沒振興過。
眼前所見312根石樑,並非800年前古物,雖然經過整理修補堆疊,但光看那排排而立巨型列柱的氣勢,就不難想像,當完工後的清真寺是會何等宏偉,也不難想像,預建的清真寺要耗費的人力。財力與物力是何等龐大。藍天陽光下,那一根根大石柱樑,整齊列隊在長183公尺,寬139公尺遺址上,讓人嘆為觀止。真可惜,好大喜功的蘇丹國王,心中預想世界最大的清真寺,被自然、被戰火、被金錢給摧毀了,僅留下永遠完工不了的夢想。物換星移,朝代更迭,看了不禁令人唏噓。
高44公尺,倚在布雷格雷格河畔的哈桑塔,聳立在哈桑清真寺遺址列柱最前方。哈桑塔始建於1196年,與哈桑清真寺同時進行修建。原計畫建高86公尺哈桑宣禮塔,也因興建到44公尺高時,建築師傅突然去世,從此再也找不到願意接手的師傅,半途而廢,停工到現在。折半聳立的宣禮塔,雖然殷殷期盼,還是空等了800年。哈桑宣禮塔那斑駁老邁的塔身,細膩的浮雕依然栩栩如生。在列柱與折半哈桑塔間,遊客只能憑空想像,完工後的哈桑清真寺與哈桑宣禮塔,會是個什麼模樣了。哈桑宣禮塔,不離不棄,鶴立在312根列柱前,歲歲年年,默默陪伴哈桑清真寺。原本想成為北非最大清真寺,卻成了傲然聳立的一群石林。神力還是躲不過大自然的威力,理想還是抗衡不了現實的造化,信念與理想毀於一旦。翻不了身的寺與塔,留下的只是摧殘過後的頹敗,理想過後的沮喪,讓後人憑弔。
海岬上的烏達雅城堡
心中還念著哈桑清真寺與哈桑宣禮塔,車已攀上斜坡岬角上的烏達雅城堡(Kasbah des Oudaias)。烏達雅城堡建於12世紀,位在拉巴特老城最北邊,布雷格雷格河入海口,突起於大西洋海岬的崖壁上。烏達雅城堡之名源自於柏柏爾人的一個部落,昰一座防禦兵營要塞,烏達雅城堡已被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800年來,厚重的城牆一直圍繞古老的城堡。這座曾經是炮火連天的海上城堡,歷盡滄桑後,揮別戰火,遠離紛爭,現在城堡內的居民,靜靜的在遼闊的海洋畔,湛藍的天空下,藍白相間的屋舍裡,編織著未來的夢,享受紛紛擾擾過後的靜謐與祥和。從前烏達雅城堡居民,承載著超量的沉重,如今烏達雅城堡居民樂享離世輕鬆的悠閒。底蘊豐厚的阿拉伯文化與歐洲西方文明,在烏達雅城堡衝撞,激起異於摩洛哥其他城鎮更多元的火花。
烏達雅城堡內,有一座17世紀,伊斯梅爾(Ismail)國王所建的伊斯梅爾花園,該座宮廷花園開放供遊人参觀。小小的花園草木扶疏,典雅幽靜,花園造景散發出安達魯西亞園林風情。烏達雅城堡最討遊客歡心是布雷格雷格河入海口,那座突於大西洋海岬上的城堡平台,在此不但可遠眺對面北岸塞拉(Sale)填海造地的新城風光,可俯瞰布雷格雷格河緩緩與大西洋匯合的景觀,更可沿著平台下階梯走到海灘與波濤為伍。若想停頓望海看堡的遊客,最佳選擇昰倚在河口畔,那一家高高在上的藍色咖啡館,坐在咖啡館裡放眼,海天一色的四周,享受甘醇濃郁的咖啡。烏達雅城堡最讓人流連忘返,是那讓人逛到雙腿發軟,蜿蜒曲折的狹巷街道、最讓人津津樂道,是那一幢幢地中海式,藍白相間獨特的民居、………。烏達雅城堡風光吸引你了嗎?!請,來摩洛哥!!
摩洛哥首都拉巴特古樸風采
這是2000年1月,在卡薩布蘭加投宿旅館,旅館內的酒吧佈置成『北非諜影』電影場景模樣,有鋼琴演奏及演唱。已經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也記不得是哪家旅館了。歲月如梭,往事如煙,人事已非,唉!回憶未必盡是美好的,看了不禁令人唏噓。
今年3月,再到被喻卡薩布蘭加『北非諜影』拍攝場景,看看人人朝聖的Ricks Café。你一定很奇怪,這是Ricks Café嗎?!別驚詫,別不信,這幢凌亂白色屋宇,就在Ricks Café隔壁,與Ricks Café並連。美麗與醜陋相隔僅在咫尺,夢幻與現實也只在一念間。
坐在前方,沿途風光盡收眼底,車子就要離開瀕臨大西洋的卡薩布蘭加了,加緊多按快門,然後深深給她一個最後的回眸。 一個多小時後,到達摩洛哥首都拉巴特了。問問寶玲!這應該是拉巴特的斑馬線吧!還真有創意!真多彩! 首都拉巴特馬路風光,摩洛哥道路規劃;與沿途種植的椰樹,讓人無法相信這在非洲,偏北氣候乾爽,加上殖民時期法國人精心經營過,當然有別於其他非洲國家。 位在摩洛哥北方的拉巴特,也是一座瀕臨大西洋的都城,車行沿途輕濤拍岸,近似台灣海岸線的景物。 車沿著拉巴特海岸線緩緩前進,大西洋海風翻飛著路旁椰林,想想,台灣的太平洋,一到夏天就愛發怒,愛撒野。 拉巴特市區的電聯車軌,摩洛哥全國只有卡薩布蘭加和拉巴特市區設有電聯車。其實摩洛哥交通並不方便,通往南部省市的長途汽車極少,幾乎是沒有。 坐在前座的好處,就是能多拍街景,這是拉巴特市區街景,到底是新城還是舊城,不知道啦!認識,認識摩洛哥街頭風光也不賴啊!我猜,應該是在布雷格雷格河的南岸吧! 抵達拉巴特已是用餐時間,到底這是哪兒,我不知道,只知道路過一個市場,大家眼前一亮,記好方位,吃過午餐相約逛市場買水果。摩洛哥有許多柑橘園,出產的柑橘又甜又大又好吃。 讓人眼花撩亂,各式各樣的椰棗,哪種是剛採新鮮的,哪種好吃,也搞不清楚,總之,是特產,也不貴,管它好不好吃,買了再後悔,不買也會更後悔! 原本堆積如山的巨型草莓,就在大家換算幣值剎那間,一攤草莓就被當地居民給夷為平地!哎呀!就別耗時換算啦!掏錢買就對啦!1公斤不到新台幣40元,沒想到,軟綿綿的草莓,壓了就爛,放了就壞,貪便宜,買了之後成的沿途的負擔。 買了草莓買香蕉,香蕉跟台灣現在正貴的價格差不多,並不便宜,忘了問香蕉是自產還是進口。 摩洛哥居民使用的瓦斯,是袖珍型,好像沒有大小桶之分,全國都一樣。 逛市場買到忘了時間,匆匆趕回車上,首都拉巴特的参觀活動,就從這道城門開始,從這道城門進入了拉巴特皇宮。 穿進城門就屬皇宮領域了,遼闊的面積,筆直的道路,白色建築在林木蔥蘢裡,忽隱忽現,偌大的佔地面積,是寂靜無聲。 他是我們的當地導遊,年紀雖然大,打扮卻超炫,超時髦。你要問,不是有一位超級導遊寶玲了嗎?!為什麼需要他呢?!原來寶玲還在努力取得摩洛哥居民身分,寶玲現在還是台灣人啦!所以無法取得摩洛哥導遊證照,外國人不能搶當地人的生意。進入皇宮區域得驗明證照,所以我們有2位導遊,講英文他雖然不必開口講解,但卻僅守本分,很認真看前顧後,不讓有漏網之魚,眼觀四方,隨時注意所有團員的安全。 拉巴特皇宮雖然是國王的家,但國王並不住在這裡,所以整年都開放給世界各地的遊客参觀,累積鈔票,增加國庫財力,乏善可陳的拉巴特皇宮,還真的是個享受靜謐的好地方。 拉巴特皇宮裡,皇家清真寺的迴廊。 拉巴特皇宮旁的這幢皇家清真寺,是冷清清的,看來有些落寞寂寥。 拉巴特皇宮的這座清真寺,專供皇家及在皇宮工作家眷朝拜用,若巧逢國王星期五到來,也會在此清真寺與信徒一起拜禱。 如此白色穿著,讓人好奇,是當地居民到此一遊?!還是在皇宮上班的工作人員?!問問寶玲才知道! 戒備森嚴,各軍種護衛著的拉巴特皇宮正門。
参觀遊客只能在球體擺放範圍內,遠遠眺望皇宮。 看吧!拉巴特皇宮前的噴水池沒噴水,大家都知道,今天國王沒來皇宮上班。 戒備森嚴,寂寂靜靜,草木打理齊平的拉巴特皇宮。 拉巴特皇宮只能遠眺不能靠近,在偌大的皇宮庭園裡,挺無趣,挺無聊,很快的離開,車子從皇宮南邊城門駛出,繼續下一個遊程。 拉巴特皇宮城外,軍衛依然嚴密戒備著。 與拉巴特皇宮僅一街之隔的對面,就是舍拉(Chellah)古城遺址。 舍拉古城遺址緊鄰著拉巴特皇宮,兩者僅隔約150公尺寬的馬路。 建在小丘上的舍拉古城,於一世紀時,原是伯伯爾人創建的小王國,羅馬人來過,13世紀,成了馬林王朝皇室的陵墓,此時也改名為舍拉。 西元前3世紀就建立的舍拉,在歷史浪潮中,隱隱現現被遺忘了,直到1930年,法國人才開始舍拉古城遺址的考古與挖掘。 考古學家發現舍拉古城遺址,有羅馬人的集會場、神殿、大廣場、澡堂、軍事防禦設施、……,至今,舍拉古城遺址的挖掘工作還在進行中。 布雷格雷格河水輕唱千年古調,陪伴著河畔舍拉古城遺址。我們只是路過,只能在車行進中,努力拍下舍拉古城遺址的身影。 車沿著拉巴特皇宮城牆北行,到下一個参觀景點,哈桑塔及哈桑清真寺遺址。 車離開皇宮往哈桑塔及哈桑清真寺遺址的沿途景色。摩洛哥是屬丘坡地貌,坐在車前方,能清楚看見高低起伏的公路與沿途景色的變化。 往哈桑塔及哈桑清真寺沿途景色,其實,穆罕默德五世陵寢,也同在哈桑塔及哈桑清真寺遺址上啦! 綠色琉璃瓦鋪蓋成錐形是穆罕默德五世陵寢,陵寢有兩處出入口,都有騎馬衛兵站崗,他們成了遊客最佳的拍攝對象。 時間到了,出入口的衛兵準備換崗了! 衛兵鮮豔的制服,在陽光下顯得十分搶眼。 雖然氣溫不高,但站在北非的陽光下,還是很讓人難受。 雄赳赳,氣昂昂的衛兵,準備換崗了。這不是護衛哈桑塔及哈桑清真寺遺址,都是護衛穆罕默德五世陵寢的衛兵啦! 穆罕默德五世陵寢前,林立著哈桑清真寺遺址的石柱。 穆罕默德五世陵寢前,永遠完成不了,僅留下312根列柱的哈桑清真寺遺址。 哈桑清真寺石柱上下的父女遊客,摩洛哥人民對古文物的保護,還在一知半解中。不過利用他倆,也能比出石柱的粗細與高低啦! 已經蓋了800多年,還是這副模樣,一座永遠完成不了的哈桑清真寺,如今成了遺址讓後人憑弔,旁邊紅色城牆,也是12世紀遺留的古物。 並連在穆罕默德五世陵寢的清真寺,應該是與穆罕默德五世陵寢同一時間興建的吧! 穆罕默德五世陵寢的正前方,林立著哈桑清真寺的石柱。 從穆罕默德五世陵寢高台上,望向前方,一根根石柱林立,一座無法完工的哈桑清真寺和正在整修只完成一半的哈桑塔。 雕工繁複,築在高台上的穆罕默德五世陵寢入口處。 與穆罕默德五世陵寢同列,這座精美潔白建築,不知是不是國父陵的講經壇?!摩洛哥的國父是不是穆罕默德五世?!請超級導遊寶玲解答吧!看吧!跟對了導遊,就是棒透了,旅遊回來遇到難題還有諮詢的人,而能很快獲得解答,還沒有年限限制哩!如此的售後服務,這樣的好領隊,要到那兒找呀! 穆罕默德五世陵寢與一旁的清真寺和前面哈桑清真寺遺址的石柱。 進入穆罕默德五世陵寢2樓,俯瞰穆罕默德五世大理石白色石棺。 朝拜遊客只能從二樓俯瞰穆罕默德五世的石棺,整座陵寢以馬賽客磁磚拼貼,精緻高雅而莊嚴。 穆罕默德五世陵墓巨型拱頂,以紅木和雪松雕刻,拱頂之間,鑲嵌著阿拉伯式的彩色玻璃。 摩洛哥的穆斯林,並不忌諱看看亡者棺墓,2樓許多摩洛哥人在精美絕倫的陵寢朝拜他們的國父。 守在穆罕默德五世陵墓外的衛兵。 守著穆罕默德五世陵墓內的衛兵,跟陵墓外衛兵穿著不一樣喔! 守護穆罕默德五世陵墓內與外,衛兵穿著打扮竟也如此講究。 永遠無法完工,留下312根列柱哈桑清真遺址與整修中的哈桑塔。 穆罕默德五世陵寢高台上,這個雕工精細的黃金爐,不是插香燒紙用的,導遊有說,我沒在聽,其實聽過也會忘光光,是不是裝飾用,我是個最不認真的遊客。 整修中的哈桑宣禮塔與哈桑清真寺遺址的石柱林。 2000年,16年前,所見的哈桑宣禮塔遺跡。
逛完哈桑塔與哈桑清真寺遺址,也拜見過穆罕默德五世陵寢,從另一邊出口要離開了。 再補拍一張,馬背上辛苦守護的衛兵。衛兵後的那堵城牆,也歷經風霜800多年了,聽說建於12世紀。 於2000年,第一次與穆罕默德五世陵寢見了面,已經16年了,陵寢依然故我,景物沒變,人事卻變了。 2000年,獨自走向哈桑塔後方的布雷格雷格河畔看船。 2000年,哈桑塔與哈桑清真寺遺址旁的布雷格雷格河景色。 2000年,我從布雷格雷格河望向遠方的烏達雅城堡,當時並未到該城堡參觀。 2000年,站在布雷格雷格河南岸,望看北岸,正在填海造地,發展中的塞拉城。塞拉也是座古城,在布雷格雷格河對岸,哈桑清真寺遺址則在南岸。 揮別了!永遠無法完工的哈桑塔與哈桑清真寺。 車在這一頭候著,看見賣水人,真想與打扮花俏的賣水人合照,只是時間緊逼,願望無法達成。 再見了!哈桑塔,哈桑清真寺,等妳們什麼時候完工,再來拜望妳囉! 車沿著布雷格雷格河北上,前往布雷格雷格河與大西洋匯合,海岬崖壁上的烏達雅城堡。 車在布雷格雷格河南岸,直奔烏達雅城堡,對面北岸的土地,有些是填海為地,證在發展改變中的塞拉古城。 遊人與居民喜歡在布雷格雷格河岸休憩,眺望遠方岬角上的就是烏達雅城堡。 車在公路上奔馳,人望向高崗上的烏達雅城堡遺跡。 大西洋岬角,布雷格雷格河口上,烏達雅城堡的城牆。 車進行中,迅速一瞥烏達雅城堡城牆。 建於12世紀的烏達雅城堡到了! 瀕臨大西洋的烏達雅城堡,始建於12世紀,位於拉巴特老城布雷格雷格河入海口,是一座古式城堡建築群。17世紀,被西班牙驅逐的柏柏爾人群聚於此,對戰歐洲基督教國家的船艦。 如今綠意盎然的烏達雅城堡,怎麼想,都難以想像,當年城堡燎原的烽火與戰事。 烏達雅城堡入口處,馬蹄狀雕花的烏達雅門,土黃的烏達雅門有著繁複立體圖樣。這座大門外,曾經是拉巴特的市集,各種買賣都在此進行,連奴隸也在此叫賣。 遊客從這道城門穿入約4公頃的烏達雅城堡,曾經是海崖上的小王國,城內所有生活必需品,是應有盡有。 烏達雅城堡城牆,始建於12世紀,於17和18世紀,又整修加固過。 曾被葡萄牙人和法國人佔領過的烏達雅城堡,是拉巴特重要關口,也是現今拉巴特最古老的建築群之一。 城堡內這一扇城門,也有多層次幾何圖形和花草圖案,跟烏達雅門很類似。古老的雕刻,已經有800多年,是阿拉伯藝術的精粹。 進入城堡,寶玲在甜食攤前停頓解說攤上的甜品,摩洛哥到處都能看見這種賣甜點的攤販。 無甜不食,阿拉伯人吃得太甜了,難怪中年後個個都胖得不像樣。幸好他們傳統衣服大件而寬鬆,所以不怕多吃,不怕甜食。 烏達雅城堡一段時間是當戰備軍事用,居民被逐出城堡,17世紀,居民又陸續遷入居住。 城堡入口建築軍用強勢,進入城區,蜿蜒曲折小巷,藍白相間建築,又是如此柔媚溫暖,一座城堡兩樣天地。 烏達雅城堡賣橘子汁的小販,小販削橘子的功力是一級棒,不斷長長的橘子皮,陳列攤子上,煞是好看。 烏達雅城堡居民,好像特別喜歡打扮自己家的門窗,五花八門的門窗,在小巷弄花枝招展著。 這在伊斯蘭國度,很希臘,也很有西班牙安達魯西亞風情哦! 藍色的門,白色的牆,一群安靜的居民生活著,這裡是摩洛哥首都拉巴特市區的烏達雅老城堡。 深深庭院,陪襯著藍色屋牆與綠色植物,寧靜中的寧靜。 房屋牆壁粉刷規律,上白下藍,還刷上自己喜歡,各種不同的藍,讓人耳目一新。 這處是當年守望河海匯合的信號台,如今成了遊客看日落美景的好位置,信號平台側有階梯可下到海邊,可惜時間有限,只能望著徒步走下階梯的遊人興嘆。 各種藍在城裡揮霍著,精美門窗在城裡招搖著,好炫的老城啊! 烏達雅城堡內是個浪漫的藍白天地,狹窄巷弄,緊緊相連的家戶。 藍白相間巷弄裡的居民,好像很在意自己家門的妝扮。 跨坐在小窗上,數著來往遊人的小女娃。這兒的小孩個個都是乾乾淨淨,大概跟宗教有關吧! 烏達雅城堡小巷風光。 超炫老導遊,認真又負責,盯著,等著每位團員,不讓自己的遊客,迷失在城堡錯亂的巷弄間。 烏達雅城堡藍色的小巷風光。 心遺落在藍色的烏達雅城堡中。 起起伏伏的街道,分道揚鑣的小弄,若不是超炫的老導遊耐心相等,人早就迷失在小城中了。 大西洋畔,藍色的烏達雅城堡。 烏達雅城堡藍色的巷弄。 藍色巷弄裡的攤販與商家。 臨布雷格雷格河入海口處,倚著河邊崖壁,築有高8公尺到10公尺,座座方形堡壘、圓柱高塔和槍火不入結實的城垜。 藍色咖啡館就處在此岬角上,視野良好,可遠眺對岸。俯瞰河流與海洋匯合。 這是岬角崖壁上開設的咖啡館,因為咖啡館桌椅及佈置都漆成深藍色,我根本不知道該咖啡館叫什麼名字,所以自己將她取名為藍色咖啡館啦! 從藍色咖啡館看布雷格雷格河與大西洋匯合,河畔、海邊、岬角、崖壁,古老而美麗的烏達雅城堡。 許多遊客在此藍色咖啡館坐下,就捨不得離開,有陽光、看海洋、吹清風、喝薄荷茶、聞咖啡香太舒服了。 烏達雅城堡岬角崖壁上,人來人往的咖啡館。 伸入布雷格雷格河,岬角上的咖啡館。 伊斯蘭國家對貓特別喜愛,到處都能看見慵懶肥胖的貓咪。 在藍色咖啡館,陪著遊客望海聽濤的貓咪。 烏達雅城堡咖啡館的遊客,喝著阿拉伯的薄荷茶,悠閒的談天說地。 阿拉伯的薄荷茶,好喝嗎?!太甜了,像喝糖水一般,回來後,自己也種了幾棵薄荷草,想學泡阿拉伯薄荷茶,能不能成功,能不能喝喝,還是個未知數,只希望我的薄荷草,快快長出茂葉,別又枯乾,讓我失望。 小女生與摩洛哥的henné手繪。henné是植物,呈棕色,可製作染料。henné應該就是印度人常用指甲花的葉片,將葉子曬乾磨成粉後,加水調合而成。若想改變色澤,可添加紅茶、咖啡、或其他自己喜歡的顏色。因為henné是純植物染料,顏色並無法持久。 ![]() 剛剛收到的資訊,摩洛哥手繪染料henné是由植物萃取。摩洛哥人喜歡在手上用henné塗繪美麗的圖案,是被視為能帶來幸運與幸福。摩洛哥人参加宴席,喜歡塗繪這種代表幸福的henné。這是寶玲剛給的答案。哇啦啦!才發問幾分鐘,寶玲就給了及時雨,讓我能迅速將文章貼出。寶玲!謝謝妳喔! 哈!哈!早忘了摩洛哥這種手繪叫什麼,火速求助定居摩洛哥的超級導遊寶玲,訊息傳來了,我知道了!這種手繪叫henné,感謝寶玲及時的答案。這雙是寶玲的纖纖玉手啦!henné原料,好像相同於一種染髮用的植物。(相片採自李寶玲) 烏達雅城堡裡一座伊斯梅爾花園,該花園開放供遊人参觀。 花園小小,草木扶疏,散發出安達魯西亞園林氣息。 烏達雅城堡裡,有著濃濃安達魯西亞風情的伊斯梅爾花園。 伊斯梅爾花園古舊的屋牆與門窗。 穿過伊斯梅爾花園就是烏達雅城堡的出口了。 被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烏達雅城堡,是到拉巴特旅遊遊客必走的景區。12世紀古老的城牆圍繞著藍白相間的小鎮,不但有南愛琴海的色彩,也能嗅覺到西班牙強烈的熱情,當然還有許多法式的浪漫。 一座穿越時空,穿越國度,讓人深深感受歷史與文化交融的奇妙城堡。800年的一座古老小王國,承載過了沉重的歷史,不論原生的伯伯爾人、阿拉伯人或是殖民時期的歐洲人,都曾在烏達雅城堡張揚澎湃過,如今利用低沉靜漠,閒散緩慢,繼續傳述著烏達雅城堡古老古老的歷史故事。 我,墊後離開烏達雅城堡,只見超炫的老導遊,在路口猛揮手招呼,要我穿越馬路得小心。望向遠遠關心等著的炫導遊,心中感激感動著。回眸夕陽下,默默不語的烏達雅城堡,忽隱忽現在搖曳椰林間。斜照的夕陽,把我的身影拉得好長好長,疊在烏達雅城古老的城牆上。再怎麼依戀,再怎麼不捨,也得揮別。烏達雅城堡!另一個800年正等待妳走,另一段歷史正等著妳寫!再見了!烏達雅城堡!再見了!拉巴特!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