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釋迦牟尼佛的語言(4)
2008/05/12 18:02:59瀏覽1588|回應0|推薦1
(1)
有學者說,釋迦牟尼佛的時代,印度沒有文字,所以弟子們保存佛法只能「口耳相傳」。
這顯然是「錯誤的」!

太子瑞應本起經
適生七日其母命終,以懷天人師功德大故,上生忉利。菩薩本知女人之德不堪受其禮故,
因母將終,而從之生。
及至七歲,而索「學書」。時去聖久,「書缺二字」,以問於師,師不能達,反啟師志。

增一阿含第332經
祠祀火為上,「詩書」頌為首,人中王為最,眾流海為源,星中月為明,光明日最勝;
上下及四方,諸地所出物,天及人民類,佛為無上尊;欲求其德者,三佛為最上。

諸位仁者,由以上大小乘經可知,佛在世時,是「有文字」的。
此外,釋迦牟尼佛(BC 565 - BC 486)和孔仲尼(BC 551 - BC 479)差不多時代,
孔仲尼曾寫了一本編年史「春秋」,他所參考的史料上溯至 BC 720 ,也就是說,
中國至少在 BC 720 就有非常詳細的歷史文字, 而學者說印度在 BC 486 都還沒有文字,
這實在太詭異了 ! 若此說為真,印度怎麼有資格稱為五大古文明之一呢 ?
但我們也不能嘲笑學者,事實上,釋迦牟尼佛的時代,
除了四吠陀、梵書、森林書、奧義書等「梵文」文獻外,
目前也確實找不到其他任何的文獻留傳,
直到大約 BC 250 ,印度終於出現了另一批文獻,那就是...「梵文」四阿含。
佛在世時印度的文獻清一色是「梵文」,佛滅後印度最早出現的一批文獻,也是「梵文」,
那麼,為什麼學者們卻「堅持」佛說法時,所用的語言是「巴利文」呢 ?

(2)
大小乘佛經中常常出現「婆羅門」,而「婆羅門」說的語言就是「梵文」,
這所有學者都不反對。那麼,請問一下,
釋迦牟尼佛或諸大弟子們,和「婆羅門」對話時,正常應該會使用什麼語言呢 ?
又,假設釋迦牟尼佛會說巴利文好了,那麼,諸大弟子們一定也都會說巴利文嗎 ?
依據學者們的說法,巴利文是釋迦牟尼佛時代,摩伽陀國的一種「不流行」的方言,
而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中,只有大迦葉、舍利弗和目犍連 3 人是來自摩伽陀國,
包括佛本人和其他 7 位大弟子都不是來自摩伽陀國。(呵呵呵...「 3:8 」哦 ! )

佛本人在29歲之前,不曾到過摩伽陀國,顯然巴利文不可能是佛最擅長的語言。
(別忘了,依學者的論推前題,佛是「凡人」,必有「擅長」與「不擅長」之分。)
還有,大迦葉和目犍連,雖然來自摩伽陀國,可惜,卻是出生自婆羅門種姓。
(呵呵呵...也就是,佛及十大弟子,這 11 個「凡人」中,
只有舍利弗 1 人可能會說巴利文。)
甚至,論議第一的迦旃延、說法第一的富樓那,及結集經典的要角---
大迦葉、阿難、優波離,
這 5 個「凡人」對佛法的傳播,該是最有關聯的,依學者的邏輯,卻都不擅長巴利文,
那麼,為什麼今日的佛教徒,個個都認為「巴利文」是佛法保存的「正統」呢 ?
沒有根據的學者,佛教徒卻痴狂崇拜,深信不疑,真是怪現狀 !

(3)
學者的另一種推論是,梵文屬於典雅的語言,巴利文則較庸俗,佛大慈大悲,
一定會以「廣大的非知識份子群」為救度對象,所以用庸俗的「巴利文」說法。
其實這種推論,乍看之下很合理,但仔細分析的話,還蠻幼稚的。

雜阿含第960經中,某位外道說...
奇哉 ! 瞿曇 ! 師及弟子(詵陀迦旃延),義義同、句句同、味味同,其理悉合。

「味味同」這三個字,就是指「綿密的文字邏輯、莊嚴的文學色彩」,
所以,連「外道」都知道,佛和詵陀迦旃延,這 2 人所說,不只法義相同,語言相同,
連「文字邏輯和文學色彩」也相同,自然不會是庸俗的語言。
學者們推論時,似乎「甚少」參考佛經哦 !
此外,學者似乎忘了一件事,即使是小乘佛法,對當時人類的知識水平而言,
也算「難解」的了 !
使用庸俗的語言,欲精準表達佛法,難度反而大大提高,真大慈大悲,
就不該為難諸位上首弟子。
而且仔細推究十大弟子的來歷,他們的社會地位、知識水平,大部份都不低哦 !

(4)
既然在印度,巴利文是如此的「不普及」,那麼,梵文就一定比較「普及」嗎 ?
本姑娘舉個例子好了…

AD 418,
「北印度」的佛陀跋陀羅,翻譯了60華嚴,而他的「梵文原本」,
來自西域沮渠國。
AD 678,
「中印度」的地婆訶羅,依據他手上的「梵文原本」,將60華嚴補足了 3740 個字。
AD 698,
「南印度」的菩提流支,及「西域」的實叉難陀,聯手翻譯80華嚴,其「梵文原本」,
來自西域于闐國。
AD 798,
「北印度」的般若,翻譯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而他的「梵文原本」,
來自「東印度」烏茶國。

由此可推測,「梵文」不但歷久不衰,而且在北、中、南、東印度,及西域各國,
可能都流行過哦 !
此外,華嚴經零星各品,早在約 AD 188 支婁迦讖的兜沙經就出現了,
如果你覺得這 610 年間,來自四面八方的譯經師,都在「杜撰」---
「相同的」義、「大致相同的」句、「相同的」味,
本姑娘只能說...你這白痴,一頭撞死算了 !
最後提醒諸位,巴利五部,大約在 AD 450 才現世。比60華嚴晚了約 30 年。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u9650&aid=186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