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5/12 17:59:41瀏覽626|回應0|推薦1 | |
(1)
維摩詰所說經囑累品 彌勒當知,菩薩有二相。何謂為二?一者好於雜句文飾之事。二者不畏深義如實能入。 若好雜句文飾事者,當知是為新學菩薩; 若於如是無染無著甚深經典無有恐畏能入其中,受持讀誦如說修行,當知是為久修道行。 所以,如果你對大乘經中的「雜句文飾」非常喜好,恭喜你 ! 釋迦牟尼佛說,你算是「菩薩」哦。 至於「盲目追逐、痴狂迷戀」巴利佛經的人就很可憐了, 他們連「喜好雜句文飾」的機會都沒有呢 ! 此外,自命大乘者,若對大乘經中的「雜句文飾」,也就是「其語巧妙」,不曾注意者, 很抱歉,釋迦牟尼佛說,你連「新學菩薩」,都還不是呢 ! (更不必談「久修道行」了。) (2) 上集提到,「純一無雜」就是「純一大乘」的意思,特別補充一下... 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受記經(三朝大藏經,非大正藏) 阿彌陀佛正法滅後過中夜分明相出時,觀世音菩薩於七寶菩提樹下,結加趺坐,成等正覺, 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其佛國土自然七寶,眾妙合成莊嚴之事。諸佛世尊,於恒沙劫說不能盡... 其佛國土無有聲聞、緣覺之名,「純諸菩薩充滿其國」。 (3) 上集提到,小乘經「不一定」具備「其語巧妙」這個特色,為什麼本姑娘沒有說死呢 ? 這是因為「比較」的緣故。 漢傳四阿含的「其語巧妙」,當然比不上大乘經, 但是「偶而」還是會出現「莊嚴的文學色彩」、「綿密的文字邏輯」, 不像大乘經,每一本都是「從頭到尾,莊嚴綿密」! 至於巴利五部,就幾乎完全不曾出現「其語巧妙」的字句,所以我說,非常容易偽造。 舉幾個例子吧... 漢傳雜阿含第638經: 尊者舍利弗因病涅槃。尊者阿難往詣佛所白佛言: 「世尊。我今舉體離解。四方易韻。持辯閉塞...尊者舍利弗。 持戒多聞。少欲知足。常行遠離。精勤方便。攝念安住。一心正受。 捷疾智慧、深利智慧、超出智慧、分別智慧、大智慧、廣智慧、甚深智慧、無等智慧。 智寶成就。能視、能教、能照、能喜、善能讚歎。為眾說法。 是故世尊。我為法故。為諸受法者故。愁憂苦惱。」 巴利相應部第47相應第13經: 尊者舍利弗已入究竟涅槃。尊者阿難對世尊這樣說: 「我今身體麻痺,四方不辨,我的法也不清楚了...尊者舍利弗, 是教誡者、指導者、開示者,勸發者、鼓勵者、令人喜悅者。他說法不倦, 是同修行者的資助者,令我想起他對我們的法之滋養、法之受用、法之助益。」 對照一下,不難理解,為什麼原始佛教派對漢傳佛經如此「刺目」, 因為漢傳佛經的文字,即使是四阿含,偶而也美得讓他們覺得很假。 (其實和「翻譯」無關哦 ! 如果你仔細分析,不難發現,任何譯經大師來翻這段, 都「很難」不美,因為這是佛的「防護罩」。 如果真要考慮「翻譯」的問題,你應該注意的是為什麼巴利少了「因病」2個字 ! ) 如果巴利「教誡者、指導者、開示者,勸發者、鼓勵者、令人喜悅者」這段是真的, 那麼漢傳--- 「捷疾智慧、深利智慧、超出智慧、分別智慧、大智慧、廣智慧、甚深智慧、無等智慧」 這段也絕不是杜撰, 可見漢傳四阿含, 雖然收錄經的數量比巴利五部少了一點點,但是單看每一本經的內容卻比巴利五部更豐富, 而且漢傳四阿含對聲聞聖者的讚美也不輸給巴利五部, 欠巴學者們整天說漢傳佛教輕視聲聞聖者,顯然與事實不符 ! 釋迦牟尼佛說法時,幾乎沒有廢話,這就是我之前提到---「綿密的文字邏輯」之一。 而巴利「教誡者、指導者、開示者」這3個是同義詞。 「勸發者、鼓勵者」這2個是同義詞。 「同行者的資助者、法之滋養、法之受用、法之助益」這4個,廣義而言也是同義詞。 顯然巴利五部「文字較少」就算了,「重複廢字」竟然更多。 反觀漢傳四阿含則是「文字優美豐富卻毫無半個廢字」。 (4) 如果你覺得只有比較一段不夠,那麼,再來 ! 漢傳雜阿含第30經: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巴利相應部第22相應第102經: 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應該作的已作,不再有這類一生的狀態了。 漢傳雜阿含第265經: 觀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時燄,諸行如芭蕉,諸識法如幻,日種姓尊說。 周匝諦思惟,正念善觀察,無實不堅固,無我無我所,於此苦陰身,大智分別說。 巴利相應部第22相應第95經: 色猶如團沫,受猶如水泡,想猶如陽燄,行猶如芭蕉,識猶如幻術,日姓氏開示。 如理靜觀之,如理審察之,如理檢視之,唯空與虛偽,比對於此身,廣慧者說示。 對照一下,漢傳四阿含不但文字簡潔漂亮,而且就法義而言,也「略勝一籌」 ! 漢傳「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其中「生、受、有」3個字,是 12 因緣專有名詞,而且整句沒有半個廢字, 反觀巴利就遜多了 ! (如果你仔細思惟「 12 因緣」,「有」和「一生的狀態」,是不相等的 2 個概念。) 巴利「靜觀之、審察之、檢視之」3個是同義詞,重複 ! 漢傳「周匝諦思惟,正念善觀察」這句,則具有極高的文學內含, 這不是「翻譯美化」的問題哦 ! 佛法中確實有「周匝」、「正念」這 2 種元素。 漢傳「無實不堅固,無我無我所」,比巴利「唯空與虛偽」,法義更細膩。 無我無我所,空也。無實不堅固,偽也。所以我說,巴利五部的文字邏輯,不夠綿密。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