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釋迦牟尼佛的語言(2)
2008/05/12 17:57:28瀏覽1032|回應0|推薦1
(1)
上集提到,巴利文《小品》( Cullarvagga ) V.33.l 這段經文,
前半段說,釋迦牟尼佛本身說法時所使用的語言是「標準梵文」,而不是「巴利文」。
後半段說,釋迦牟尼佛「不准」弟子們使用「梵文」宣傳佛法。
聰明的諸位仁者,相信都看到這段經文的「內在矛盾」了,但是不知為什麼,
現在的「學者們」及「只信學者不信佛的佛教徒」,
卻對這段經,愛不釋手,痴狂迷戀,詭異也 !
此外,不管是「漢傳四阿含經」或「南傳五部聖典」,兩種經文中都曾提到「梵文」,
但卻「從未出現」巴利文(或僧伽羅語)這個名辭,
(當然,用屁股想也知道,南傳五部只要提到「梵文」,大多是負面評價。)
所以,「原始佛教」這個新興教派,如此堅持佛在世時是用巴利文(或僧伽羅語)說法。
針對這點,大部份的學者們也覺得非常困惑,因為實在找不到任何的根據。
現在,再為諸位仁者說明,隱藏在四阿含經中,竟存在「大乘是佛說」的暗示字句哦 !

(2)
雜阿含第956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毘富羅山側。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過去世時...有佛。名迦羅迦孫提如來出興於世。
說法教化。初中後善。善義善味。純一滿淨。梵行清白。開發顯示。
過去世時...有佛。名拘那含牟尼如來出興於世。
演說經法。初中後善。善義善味。純一滿淨。梵行清白。開發顯示。
過去世時...有佛。名迦葉如來出興於世。
演說經法。初中後善。善義善味。純一滿淨。梵行清白。開示顯現。
今日...我今於此得成如來。
演說正法。教化令得寂滅涅槃正道善逝覺知。

諸位仁者,看仔細哦 ! 賢劫前三尊如來,都有類似法華經(鳩摩羅什)這段...
「演說正法,初中後善,其義深遠,其語巧妙,純一無雜,具足清白梵行之相。」
可是雜阿含956經中,賢劫第四尊釋迦牟尼如來卻---
「沒有」初中後善,「沒有」純一滿淨,
不覺奇怪嗎 ? (純一無雜、純一滿淨,都是指「純一大乘」的意思。)
呵呵呵...可見,釋迦牟尼佛「初說」小乘時,早就「預告」了未來將有「中說、後說」,
一如賢劫前三佛的說法儀式也 !

(3)
如果你懷疑「法華經」這段乃是根據「雜阿含第956經」所改編的,那麼你就大錯特錯了 !
請看...

普曜經卷1(竺法護)
如來敷演道義。上中下善。義達微妙。所興清徹。淨修梵行。

佛說轉女身經(曇摩蜜多)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捨城耆闍崛山中...爾時世尊四眾圍遶而為說法,
初語亦善、中語亦善、後語亦善,文義巧妙,具足顯說梵行之相。

大般涅槃經卷 33 (曇無讖)
善星比丘雖復讀誦十二部經獲得四禪。乃至不解一偈一句一字之義。親近惡友退失四禪。
失四禪已生惡邪見。作如是說。無佛。無法。無有涅槃。沙門瞿曇善知相法。
是故能得知他人心。我於爾時告善星言。
我所說法初中後善。其言巧妙。字義真正。所說無雜。具足成就清淨梵行。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 54 (玄奘)
若菩薩摩訶薩於佛在世及涅槃後,為諸有情開闡法教,
初中後善,文義巧妙,純一圓滿,清白梵行,
所謂契經、應頌、記別、諷頌、自說、緣起、譬喻、本事、本生、方廣、希法、論議,
是為菩薩摩訶薩修治開闡法教業。

瑜伽師地論卷 25 (玄奘)
雲何名為具足多聞。謂若有法宣說開示。初中後善。文義巧妙。獨一圓滿。清白梵行。
於如是類眾多妙法。能善受持。言善通利。意善尋思。見善通達。如是名為具足多聞。

是故,法華經、普曜經、轉女身經、大般涅槃經、大般若經、瑜伽師地論...等大乘經論,
「不約而同」提到這段描述釋迦牟尼佛或十方三世諸佛說法的語言特色,
漢傳的大乘經與小乘經之間,可說是「默契十足」!

(4)
為什麼本姑娘要特別提到這是「佛的語言特色」呢 ? 因為...
根據「雜阿含經」的暗示,小乘三藏,其義深遠,但其語「不一定」巧妙 !
根據「大乘諸經」的明示,十二部經不只「其義深遠」,還有「其語巧妙」這個特色 !
而「其語巧妙」這個特色,正是今日佛教徒與學者們,從來不曾注意到的「重點」。
也就是說,大乘經中,不只是法義圓滿深遠,而且,
佛也特別在大乘的「文字法相章句言辭」,刻意加上
「綿密的文字邏輯」、「莊嚴的文學色彩」,
正因為如此,不管是哪一位譯經大師翻譯出來的大乘經,
都無法消除掩蓋釋迦牟尼佛「刻意」安排的這道「防護罩」---「其語巧妙」。
有了這層防護罩,想偽造大乘佛經的困難度,就大大提高了。
而相較之下,若要偽造小乘佛經,則是...「非常容易」!

(5)
眾所皆知,中國佛教在天台、賢首的「努力判教」之下,令眾生幾乎忘了四阿含的存在。
所以有一派「白目」學者們,對智者大師和法藏大師「恨之入骨」,不斷謾罵 !
殊不知,二位大師這可是「機關算盡」呢 !
正因為二位大師的努力,眾生忘了四阿含的存在,所以...
想破壞佛法的魔人,多「忘了」偽造小乘經,致漢傳四阿含「大多保留原始之貌」。
這二位大師心中非常清楚,若有心人想偽造小乘經,在四阿含中動手腳,實在太容易了,
屆時即便是智者、法藏這種等級的上人,也將無法破解小乘偽經,因為...
「少了這層防護罩」。
所以,乾脆轉移魔人的注意力,並且「另外著書介紹小乘法」,並在書中加上防護罩。
就如同大迦葉、菩提達摩、神秀、慧能四位上人的「千年算計」,道理完全相同。

(6)
今日的佛教徒與學者,就是不曾注意這個「重點」,
所以「盲目追逐、痴狂迷戀」巴利文佛經,他們的「白目」論點就是...
巴利五部的內容比漢傳四阿含「多」,所以更可信、更真實、更完整...
殊不知,「多」,正是致命之處 !
眾所皆知,漢傳四阿含,幾乎可以看到「各部派」的特色,而巴利五部只有「某一派」,
(可參考印順法師所作「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自序。)
試想,漢傳四阿含中「各部派」幾乎都有,而巴利五部卻只有「某一派」,
為什麼巴利五部的內容,竟然可以比漢傳四阿含「更多」呢 ? 呵呵呵...
更巧的是,漢傳四阿含現世的時間點,除了「雜阿含」和巴利五部幾乎同時外,
其他三阿含全部「早於」巴利五部,真是叫人很難不作「特殊聯想」,呵呵呵...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u9650&aid=186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