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釋迦牟尼佛的語言(1)
2008/05/12 17:46:50瀏覽794|回應0|推薦2
《毗尼母經》卷4︰
有二婆羅門比丘,一字烏嗟呵,二字散摩陀,往到佛所,白世尊言︰
佛弟子中,有種種姓,種種國土人,種種郡縣人,言音不同,語既不正,皆壞佛正義。
唯願世尊聽我等依闡陀 ( 梵文 ) 持論,撰集佛經,次比文句,使言音辯了,義亦得顯。
佛告比丘︰吾法中不以美言為是。但使義理不失,是吾意也。隨諸眾生應以何音而得受悟,
而為說之。是故名為隨國應作。

這段的結論---
(A)
梵文,是印度種種國土種種郡縣的種種語言中,公認的「美言」。
(B)
佛認為只要義理不失,用「任何」語言說法皆可,包括「巴利文」。

《四分律》卷52︰
時有一比丘字勇猛,婆羅門出家,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白世尊言︰
大德,此諸比丘眾姓出家,名字亦異,破佛經義。
願世尊聽我等以世間好言論 ( 梵文 ) 修理佛經。佛言︰汝等癡人,此乃是毀損,
以外道言論而欲雜糅佛經。我聽隨國俗言音所解,誦習佛經。

這段的結論---
(A)
這位比丘,並沒有要求佛規定以何種語言說法,
他打算以梵文來「修理、雜糅」佛經,而不是「說」佛經。
(B)
佛認為只要「不修理、不雜糅」,用「任何」語言說法皆可。

《五分律》卷26︰
有婆羅門兄弟二人,誦闡陀鞞陀 ( Chandas-veda ) 書,後於正法出家。
聞諸比丘誦經不正,呵言︰諸大德久出家,而不知男女語、一語多語、現在過去未來語、
長短音、輕重音,乃作如此誦讀佛經。
比丘聞羞恥。二比丘往至佛所,具以白佛。佛言︰
聽隨國音誦讀,但不得違失佛意,不聽以佛語作外書語,犯者偷蘭遮。

這段的結論---
(A)
動不動就覺得羞恥、毫無辯才威德的諸比丘,顯然不是上首比丘,而是一群小嘍囉。
這些普通比丘誦經的情形,顯然不具參考價值。
(B)
佛認為只要「不違失佛意、不雜糅外書」,用「任何」語言說法皆可。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6︰
時尊者舍利子與二婆羅門子而為出家,一名牛授,二號牛生。二人悉教讀誦經教。
後時此二人共游人間,至一聚落,多獲利養,便住此村。時彼二人先學婆羅門歌咏聲法。
由串習故,今時誦讀作本音辭。時彼一人遇病,忽然身死。其現存者既溺憂心,經多廢忘。
即便還詣尊者憍陳如所。禮敬事畢,白言︰尊者,可共溫經。答言︰善哉 ! 我為汝誦。
既誦少多,報言︰尊者所誦經典,文皆謬誤,聲韻不長,致有所闕。
答言︰我從先來如是習誦。即便辭禮,
更別往詣馬勝、跋陀羅、大名、婆澀波、名稱、晡律拿、牛主、毗摩羅、善臂、羅怙羅。
既至彼已,白言︰尊者,共我溫經。答曰︰善哉!我為汝誦。
既誦少多,廣如前說,乃至辭禮,遂詣尊者舍利子所。既禮敬已,
白言︰鄔波馱耶,可共溫經。答曰︰善哉!我為汝誦。
同誦之時,長引聲韻。其舍利子聲更倍長。
白言︰大師,自餘尊老,誦習皆謬。唯獨親教,音句無差。
報言︰汝愚癡人自為謬誤,謗餘智者不善誦經。彼諸大德咸非謬誤。既被挫折,默爾無言。
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作是念︰苾芻誦經,長牽音韻,作歌咏聲。有如是過。
由是苾芻不應歌咏引聲而誦經法。若苾芻作闡陀 ( Chandas,梵文 ) 聲誦經典者,
得越法罪。若方國言音,須引聲者,無犯。

這段的結論---
(A)
阿若憍陳如、馬勝、跋陀羅、大名、婆澀波、名稱、晡律拿、牛主、毗摩羅、善臂、
羅怙羅這11人,誦經文字、聲韻「完全相同」,
而舍利弗所誦文字,和這11人也「完全相同」,只是「聲韻」較長。
(B)
佛說只要避免「歌咏長韻的梵文」,用「任何」語言說法皆可,包括「不拉長音的梵文」。
(C)
以上12位有名的佛陀大弟子中,最擅長使用「歌咏長韻的梵文」誦經者,就是舍利弗。
而舍利弗正好是佛10大弟子中,最有可能會說「巴利文」的那位哦 !
(因為他來自摩伽陀國。)

巴利文,《小品》( Cullarvagga ) V.33.l︰
這時有兩個比丘,姓耶彌盧諦拘羅,是兄弟倆,原來生在婆羅門家中,
聲音良好,善於談說。他們來到世尊那裏,向世尊致過敬,坐到一旁去;坐下以後,
兩個比丘向世尊說︰大德 ! 現在的比丘,不同姓,不同名,不同門閥,不同家室,
都來出家。他們用自己的方言俗語毀壞了佛所說的話。請允許我們用梵文表達佛語。
佛世尊呵責他們說︰你們這些傻瓜,怎麼竟敢說︰請允許我們用梵文表達佛語。
傻瓜呀 ! 這樣既不能誘導不信佛的人信佛,也不能使信佛的人增強信仰,
而只能助長不信佛的人,使已經信了的人改變信念。呵責完了以後,又給他們說法,
然後告訴比丘說︰比丘呀,不許用梵文表達佛語 ! 違者得突吉羅。

這段的結論---
(A)
「這樣既不能誘導不信佛的人信佛...使已經信了的人改變信念。」這段話,
乃是「巴利文小品經」的獨家,
在「毗尼母經、四分律、五分律、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這4本,都找不到哦...
是不是增加了一點點「偽造」的嫌疑呢 ? 呵呵呵...仔細思惟,這段話也不合邏輯哦。
(B)
佛認為不許用「梵文」表達佛法,其他「任何」語言皆可。
這又是「巴利文小品經」的獨家,
在「毗尼母經、四分律、五分律、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這4本,都找不到哦...
這不只是有「偽造」的嫌疑,甚至也不合乎一般公認價值判斷標準哦 !
(C)
雖然後面幾句有「偽造」的嫌疑,
但我們也可以讀出這段巴利文小品前面幾句內在邏輯乃是---
這二位比丘認為,釋迦牟尼佛本身說法所使用的語言,正是「標準梵文」!
而佛也不阻止比丘們使用任何語言表達佛法。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u9650&aid=186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