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3/20 10:38:39瀏覽596|回應2|推薦9 | |
馬政府這樣自掘墳墓,實在看不下去。 國民黨打從老李登基以降,就失去了說故事的能力。老李時是故意假裝不會說話,以養護獨派民意,但裝啞巴裝久了,要開口竟然也真不會說話了,不是結結巴巴,就是只會跟著喃喃複誦獨派的語言。 台灣的一切大小故事,都會被放在權力運作的鬥爭文類(genre)下。而權力鬥爭的文類,必是正義對決邪惡,光明對決黑暗,我們對決他們。在本事(plot)上,必以正面筆法描繪"我們",而以負面筆法描繪"他們"。誰會認為"我們"是邪惡的一方?如果"我們"和"他們"都是好人,那大家在爭什麼? 台灣編故事無出綠營其右者。君不見馬英九甫一上台,綠營已經替他寫好任內的劇情章節了:"主權喪失"、"民主倒退"、"傾中賣台"。所有綠營一切說法都在支橕這個故事劇本,而綠營就靠這一套劇本演到底,綠營觀眾可看得如痴如狂,欲罷不能。 面對這種鬥爭,必須有同樣以徹底鬥爭敵營為本事的故事相抗衡方可一較高低。若只會隨對方故事起舞反應,贏,也是輸。 放下大故事不表。連個小故事都不會說,這才令人實在無法理解。 改革的定義:什麼是改革,倒是次要,真正關鍵在於反對"我們"就是反改革。但這是給敵人戴的帽子,可不能用在自己人頭上。執政黨,做為政府,是由公務員為主體組成的,怎麼會把自己整體公務員打成反改革的敵人?怎麼會笨到把政府的公務員變成"他們"?這樣怎麼可能推得動政務?這不只是搬石頭砸腳,根本是拿鋸子鋸腳了。就算勉強刀割下去,這種把公務體系妖魔化,變成階級敵人的作法,對社會的傷害恐怕弊多於利。 作為政府,對自己陣營的公務體系進行改革,必須採用正面的故事說法才行:為了面對歷史的考驗、時代的需要、為了全球化的競爭,為了強化國家行政力、或者狠一點,為了收拾民進黨前政府8年留下來的爛攤子,不得不採用非常手段來對公務體系進行改革,而我們的公務員在這淬濿挑戰下,為了大我而犧牲奉獻,共體時艱,勇於承擔人民的期望云云... 這,才是政府自我改革的故事說法。要不斷的重講,還要以更多的個案微故事支橕這改革故事。這才能維持住一定的公務系統的自身合法性尊嚴,也維持住自主性。說故事不只是單純的說故事而已,這是作為一個institution,必然要有的自我認同故事。而這自我,怎麼可能會像現在這樣竟然延續、接受綠營那一套軍公教=外省人=國民黨=階級敵人的故事本事? 再恢復不了說自己故事的能力,馬政權就玩完了。怎麼做改革是一回事,怎麼說改革又是一回事。故事說對了,才能讓人聽得懂;聽得懂的,才像是真的;覺得像是真的,才會有被感動的感覺... ------------------------- 本文貼出後兩日(23號),中時和聯合不約而同同日以改革的說法為主題寫社論。中時和brick看法近似,皆以為對公務體系採負面描寫為下下之策;而聯合則主張將對公務系統改革的描寫成"聖戰"(!)。 聯合這兩年言論及編輯走向突然180度變化,相當奇怪,讓brick懷疑聯合用人政策邏輯...但無論如何,在清楚的立場差異(也就是對同一事件的不同故事說法)以外,大家把握事情的方式還是一樣,都明白點出問題在倒底要怎麼說改革這故事。 無論馬政府決定要怎麼說這故事,是要把公務員當過街老鼠,還是要把齊頭砍三趴當成恐怖主義,最後馬政府自己說出來的,仍須是一個聽起來說得通的故事。還是提醒一聲:天下沒有賣座故事的主角是壞人的。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