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減肥的認知心理學
2016/04/20 09:54:08瀏覽207|回應0|推薦0
認知跟行為心理學在某方面上改變了人的作為與身心原則。我們常解釋是行為改變了心理,還是心理改變了行為?很多人認定會是『是心靈的改變使得我們演化出同一種模式的行為。』可事實上,對於不理性的人類心靈而言,透過改變行為進而拓展心靈的廣度、深度可能是更好一些。

懷著善念的心靈,啟發行為去幫助別人;嘗試幫助別人,進而感受自己的心靈昇華。聽起來非常玄虛,但事實上用於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與行為科學是相當有幫助的。
我們討厭某個人,但你卻無法割捨對方的存在(可能是你的家人或是工作上的夥伴),你無法擁抱想嘗試認識對方的心靈,使得啟發行為還是不啟發這事顯得困難,最後兩個人終究要形同陌路。但如果你願意先以善意行為投注對方身上,感受善舉的人也會因此產生許多不同的想法,後頭他若無法成為你的盟友,也會願意同樣以善舉回報。
一個念頭:透過做一件事的行為,進而感受這件事的回饋或是過程中的心靈反應,你就可以塑造理想中的自我模式。

如果你想變得更有同情心,先嘗試在捷運上讓座或是捐贈小部分的零錢給需要的人,你會從中得到一些簡單的心靈愉悅,而一點一點地累積就會讓你成為更有同情心的人。如果你想減肥或是成為運動健康人士,先嘗試去投入運動,讓自己感受運動過程中的疲憊與肉體勞動,進而你就會養成常態運動的習慣與更願意追求健康的心境。
這也是為什麼,從胖子減肥下來的瘦子,會維持住常態運動的習慣。這也是為什麼,學校裡的模範生會一直維持著自己的成績,直到被人打破為止。通過認知的改變與調整,置入行為模式你就能改變自己的心靈。

觸發、行動、獎勵,這是一個很好的習慣養成循環跟情境關聯鍊──失戀沮喪(觸發)、大吃美食(行為)、心情變好(獎勵),好習慣壞習慣都因此養成,很多例子:心情不好(觸發)、花大錢購物(行為)、心情變好(獎勵)。通常都被認為是『不理性』的行為(即使你覺得當下很理性,但信用卡帳單來時就會說明一切)。
而理性層面做法應該是行為(嘗試了解問題點)、觸發(改變自己的問題原點)、心情變好(知道自己會更好)。
減肥的人的心境──自覺要減肥(觸發)、實質去運動(行動)、有成果時吃喝當慶功(獎勵)。結果減肥成效一點也不如預期。反而應該是實質去運動(行動)、找到運動或減肥的意義並珍惜(觸發)、重視自己的成果(獎勵)。
所以有兩句話是相互牴觸卻又相輔相成的,一句話是『三思而後行』,另一句話是『即知即行。』
( 興趣嗜好運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ranko&aid=5378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