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無助遺棄微小生命 日本「嬰兒信箱」十年紀實
2022/07/28 09:29:55瀏覽471|回應0|推薦1

日前重看《我的意外爸爸》電影,是枝裕和導演的作品,片中有個揣測念想──養育之情大於生產血統之情,抑或是倒過來?試著想像,你領養一個嬰孩,與之相處三年後,生父生母希冀把棄養的孩子帶回家,你會怎麼想?

2022 年上映《嬰兒轉運站》同樣是是枝導演的新作,電影原點是 2006 年日本一項極大爭議的設施《嬰兒信箱》(送子鳥搖籃)。歷經 NHK 採訪團隊多年訪談,撰寫了《為什麼要拋棄我?:日本「嬰兒信箱」十年紀實》一書,在台由開學文化出版。這本書很薄,卻意外深刻。

誰在上游扔孩子

1898 年由天主教傳教士成立的熊本市慈惠醫院, 2006 年醫院理事長蓮田太二發表『嬰兒信箱』計畫,引起眾人關注、好壞評論自然不少。但這項計畫並非日本首創,早在多年前德國就有『Babyklappe』設施。兩者理念相同,因為棄兒事件頻傳,成立嬰兒信箱,父母得以匿名遺棄。簡單地說明:嬰兒信箱收容父母無法扶養、不願扶養的棄兒,與其讓孩子被惡狠狠拋棄死亡,不如提供一個設施,讓父母得以匿名遺棄。後來,嬰兒信箱稱呼太過無情,才更名為『送子鳥搖籃』。

送子鳥搖籃成立兩年半,收容了 51 個嬰孩,十年光景則收容了 130 名嬰孩。被遺棄的孩子來自於受到性暴力懷孕、無扶養能力、未成年少女、生父母雙方不願扶養、走頭無路的女性等等不在期待、祝福下出生的嬰孩。

難道你們不會去做墮胎手術嗎?相信一定會聽到這樣的聲音。實際上,很多女性因為窮困無法墮胎、或少女懷孕不敢讓家人知道,以及過了可墮胎的週期。遺棄孩子的顧慮,與其說是厭惡,不如說出於無奈與無解。儘管如此,遺棄孩子不需要被追究、被譴責嗎?嬰兒信箱設施營運了十年,日本輿論仍有兩極評價,連前首相安倍晉三也曾經發言譴責。如果遺棄嬰孩是既成事實,那麼是否有辦法參照丹‧希斯《上游思維》從根本上阻絕憾事發生。

最早施行收容遺棄嬰孩的德國,不只有收容嬰孩的設施,也提供給懷孕後抱持遺棄念頭的女性諮詢窗口。一當懷孕的女性主動接受諮詢,照護會從墮胎考量、產子之後的養育計畫,到媒合單位(或家庭)做寄養、扶養準備。讓不被祝福的孩子,托給滿懷期待卻無緣受孕的夫妻收養。如果收容嬰孩是結果,在此之前,先對已懷孕的女性溝通諮詢,會不會是更好的作法?

 即使是犯法也該做

日本宮城縣婦產科醫生菊田昇,面對要求墮胎手術的女性,他有不同的做法:大力勸阻墮胎的女性,媒合想要孩子的夫妻,接受這原本會消失的孩子──偽造出生證明、協助生母隱瞞生產事實、在生父母欄位填入收養者的姓名──在當時的日本是違法的。十年來,菊田醫生媒合了一百多名嬰孩到想要收養孩子的家庭。直到 1973 年這件事曝光。

『菊田醫師事件』引起社會大眾與政府面的反思,督促日本政府修改收養制度,這條路走得漫長,直到 1987 年日本才修正了以優先保證兒童的利益與福祉的法條。被遺棄的孩子與後來的收養,整套制度常被詬病有道德上的瑕疵,二階效應導致的販嬰問題,更別談極少數遺棄孩子的父母,最終想找回棄嬰的故事。

傳統的鄉土劇不時會上演『領、收養與血脈的衝突』,在一般想像裏頭,血統的純正性大過於養育之恩,然而,現實上卻不是如此。透過『嬰兒信箱』被收養的孩子,在受訪時對沒有血緣的家庭是正面的:「如果我不是被送到嬰兒信箱,就不會遇到現在的爸媽,也不會來到這個家生活。所以好險我不是被丟在路上,而是被放進嬰兒信箱。」被遺棄後收養的孩子,懂事之後會試圖尋根找到生父生母,理解自己背景與被遺棄的原因。但那不代表,孩子就會回到生父母的身邊。正如《我的意外爸爸》電影所說,給予多少時間的陪伴,才是真正親人的意義。

嬰兒信箱實施十年後, 2017 年公布成果報告:十年來一共收容 130 名兒童,查明身分者有 104 人。進入嬰兒之家等安置機構共 25 人,寄養家庭扶養者 17 人,協調生父母由原生家庭領回為 23 人,正式成為養子者 33 人,其他則由祖父母等生父母親屬領回。盡可能讓孩子前往寄養家庭,或成為養子。無論如何,慈惠醫院都希望孩子能在穩定的家庭裡成長。

養不起就不要生對錯一半

普遍來說,人們對於遺棄的評價往往是:『養不起就不要生』。經過 NHK 採訪團隊的多方採訪與懇談,明白在冠冕堂皇的話語之下,暗藏著很多人性的掙扎與意外,已不是黑白二元論就能結果。然而,在遺棄嬰孩送往嬰兒信箱之前,政府、家族與朋友、婦女福利單位都能提供諮詢與支援,幫助懷孕的女性能度過難關。即使無法期待每個孩子都能在祝褔下誕生,但卻祝福每個孩子出生後都能安穩健康地長大。

《為什麼要拋棄我?:日本「嬰兒信箱」十年紀實》是本很薄、易讀卻深刻的著作,對幼兒福祉與權益多樣剖析,可作為 NHK 採訪團隊另一本著作《女性貧困》的延伸。婦女經過懷孕與生子之後,若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或支持,很容易造成女性貧困的主因,進而也成為社會福利機構難以洞察的黑暗角落。如果你是一個新手母親,沒有穩定經濟能力照顧孩子,甚至無法給孩子成長的環境,萬念俱灰的情況下,含著淚水將孩子留給嬰兒信箱,是無奈卻也現實的離書。

有些人說,不成立可匿名的嬰兒信箱,就不會有這樣的事。然而,就如人們常討論的九月十月墮胎潮,以及許多在廁所痛苦產子卻意外血崩死亡的女性;慈惠醫院當年公布嬰兒信箱,德國創建『Babyklappe』,都不是為了『合理化遺棄』這件事,而是希望透過專業、提供諮詢的單位,讓生父母在起心動念拋下孩子之前,能有一個敞開心房對談的空間。

( 時事評論雜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ranko&aid=176043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