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民營化不是萬靈丹
2006/01/11 15:34:54瀏覽478|回應0|推薦0
 

民營化不是萬靈丹



 公營事業的缺乏效率,似乎是世界性的趨勢。這也是造就近年來公營事業民營化,化虛為實逐年推動的主力。而人們似乎更以為民營化就是解決公營事業所有積弊問題的萬靈丹了。

 假如我們詳細檢視一下民營企業的成效,比如形形色色的民營公車,那麼你會驚訝的發現:原來「
民營並不是效率」的同義詞。尤其我國民營企業,稱得上制度健全的並不多見,缺乏制度下,民營還能有什麼魅力呢?現代企業的激力來自於「自利」心理,而沒有制度,就很難有效發揮自利的因素,又怎麼寄望企業能從中獲取最大利益呢?所以說,任何事業機構必須建立一套設計良好的制度,用來激勵員工的自利心理,並以達到全體利益共鳴為目標,這樣機構才有辦法持續保持向前。冠軍與「督軍」平等的一條鞭薪制,當然永遠沒有效率可言的。你怎麼能寄望「不出錯就是不錯」的環境裡,能產生多少有效率的工作者呢?一套不能區分良窳、無法使優秀者與辛勤者出頭的制度,「效率」將是它永遠的奢求。諷刺的是,「民營」的台灣企業所塑造出來的MIT形象,通常就是一種品質沒有保障的「品管不良」標記。不要說使用者,就是製造者本身對自己產品的水平又有多少信心呢?與其把公營企業的希望寄託在品質搖晃不定的民營化上面,倒不如確確實實地著手建立一套以工作表現為升遷取向的制度。有成效就有褔利,沒有效率,就沒有前程,將是迫使大家進步的最有效工具。

 任何單位的失敗,必然是主事者必須全責負起的過失。只有表現出效率,才稱得上是「專家」經營。這意味著絕沒有長年的部長,「專職」的校長,更不能有打死不退的公務員。不適任者去職的概念,恐怕是健全公營機構的第一步,而效率突出者晉級的制度,才能破除三流表現與一流單位同等待遇的不合理現象。而所有這方面的落後,還有待行政院好好努力一番!

 

 後記:2005年三合一選舉前,李遠哲曾經對公營金控銀行減半措施,何以必定要「民營金控併公營金控」?感到疑惑!其實最大的理由就是:民營併公營才能名正言順地變賣政府財產〔以便取得政策買票的資金〕。民營的高雄捷運BOT案搞到弊端連連,高鐵BOT案通車時程一延再延;再再說明了民營並不是效率」的同義詞。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oyamboy&aid=148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