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9/25 12:14:25瀏覽2030|回應0|推薦0 | |
龍潭湖 位於礁溪鎮,舊名大埤,俗稱大陂湖,在四結、龍潭北方的釉瑤山南麓,面積將近20公頃。 雙連埤 雙連埤位在員山鄉湖西村海拔470公尺的山谷中,早期因兩個湖泊相連而稱為雙連埤,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是低海拔湖泊最具代表性的濕地。 雙連埤擁有全國唯一的浮島(草毯)自然景觀,浮島由水生植物多年生長累積而成,浮出水面1公尺,水面下約1.5公尺,會隨颱風漂浮,故稱浮島,上面有水社柳、小葉海金沙、過山龍、分株假紫萁蕨、日月潭藺、華克拉莎、馬來刺子莞、毛蕨等。周邊山麓的大頭茶等樹木種子飄落,竟能適應浮島潮濕環境生長,也有紅楠和樹杞,形成難得的水上森林。 冷埤 位於員山鄉中華村,粗坑溪支流的一部分,水源來自天然湧泉,形狀狹長。 太陽埤 在員山鄉內城香草菲菲芳香植物博物館旁往山上走,繞個彎即抵達藏身於山腹內的太陽埤。 太陽埤清朝時稱為「大安埤」,三面環山,東側面向過去蘭陽溪與宜蘭河舊河道的分流處,二側地形隆起如螃蟹的雙螯,故在地人稱之為「蟳管埤」,後水利會改名為「太陽埤」。 當地居民開路時以怪手挖掘出地底下為過去蘭陽溪上游沖下的土石,堆積在太陽埤東側,阻斷水的流路形成封閉的湖泊。太陽埤亦可歸類為年輕型湖泊,特徵是水質清澈,湖底遍布礫石,沉積物稀少。埤內有鱸鰻、鯽魚,冬天有鴛鴦、澤鳧等候鳥過境。 傳說蟳管埤有兩條「埤神」,看見的人會有不幸,因此大人不准小孩靠近,事實上「埤魚神」是近100斤的鱸魚。 太陽埤對面坡地茶園是新石器時代晚期武荖坑文化人(3500~2000年期)的棲地(內城遺址)。後方山坡台地是銃櫃、隘寮遺址,日治時期內城隘勇線跨過大安陂山稜線,太平洋戰爭時,日本人在這裡的高地建立砲台、防空壕及彈藥庫,保衛山下的神風特攻隊基地,居民曾撿到美軍機槍彈頭,湖底撈出過未爆燒夷彈。 雷公埤 雷公埤和望龍埤同在員山鄉枕山村,雷公埤在臺7丁線省道旁,鄰近枕山路路口。為地下湧泉形成的水塘,分上埤和下埤,上埤面積較小,約0.6公頃,下埤有1.5公頃,水質清澈,生態豐富。 雷公埤原為沼澤泥地,耕作不易,先民在田園周邊建築土堤溝渠以利灌溉,土堤鬆軟,每逢下雨打雷就崩塌,居民認為埤塘是天公打雷形成的,所以稱之為雷公埤。 望龍埤(軟埤) 枕山村的軟埤,面積約2公頃。從湖山國小旁進入,軟埤位在山腳,三面環山,是地下湧泉的大池塘,因類似沼澤,底土柔爛,故稱軟埤(軟埤仔),「噶瑪蘭廳志」則稱其為「枕頭山埤」。在路邊的大石上刻有「望龍埤」三個大字,旁邊再用括弧加註「軟埤」,枕山村夏季乾旱期經常缺水,村民希望傳說中的龍能吐水出現帶來甘霖,而有望龍埤之稱。因早期枕山地區,靠大礁溪溪水提供灌溉及飲水,「大礁溪」名源自閩南語「大乾溪」,常因天旱而無滴水,故軟埤成為重要水源。 軟埤原是平埔族住地,後有盜匪以此為根據地,漢人移住後,現留有當時的防禦堡壘遺跡。宜蘭大學曾規劃在此設校,因住民反對而作罷。 軟埤近年經鄉公所整治美化,岸邊設步道,中有人工築島,以鐵製拱橋和曲橋與兩岸相連,島中有「望龍亭」,亭柱題字:「清月明風本無價、山遠水長別有情」。 湖岸本種有許多穗花棋盤腳,整治後多改種紫薇,又改種落羽松。 大湖 大湖,原名金大安埤,在地人俗稱大埤,又稱西勢大湖,以別於有東勢大湖之稱的梅花湖。水源來自地底的湧泉,清嘉慶年間,來自漳州的江日高集結80人來此墾荒,將貢仔崙山腳下的湧泉築堤圍堵成金大安埤,並於清嘉慶17年(1812)興建金大安圳,利用埤水灌溉內湖、茄苳林(湖東村)、水源地(內城)一帶170甲農田,金大安圳注入五十溪,也是宜蘭河的源頭之一。 蜊仔埤 蜊仔埤和大湖同在員山鄉湖東村,以湖前路和蜊埤路相連。蜊仔埤名稱由來一說以其形狀如蜊仔而得名,另說為因埤中盛產蜊仔。蜊仔埤早期最有名的是利用埤水種的茭白筍,近年以湖邊落羽松增添的水色山光聞名。 長埤 位於三星鄉臺7丙線省道旁,海拔200公尺,日治時為軍事馬場。湖水來源有說是由雨水匯集,或稱是地下湧泉湧出,湖水終年不竭。 梅花湖 位於冬山鄉得安村,三面環山,舊名「大埤」,相對附近山中的「小埤」。前縣長陳進東的「鑑湖攬勝」詩作,使梅花湖得「鑑湖」之名,「鑑湖秋月」名列蘭陽十八勝之一。因其湖形如五瓣梅花,民國53年(1964)蔣經國將其更名為梅花湖。
資料來源: 張智欽(2007)。話說從頭,地名由來。蘭陽博物第26期。
|
|
( 在地生活|基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