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剛柔並濟的美洲獅─PUMA Deviate Nitro Elite Racer
2022/06/15 11:45:24瀏覽7515|回應0|推薦11

 

《個人跑步資歷》

自2010年陽明山馬拉松初馬以來,目前累計跑67場馬拉松賽事(30場超馬,37場標馬)。

  • 全馬PB 03:05:56(2014萬金石馬拉松),十度達波士頓馬拉松參賽標準
  • 50公里賽PB 04:00:27(2013冬山河超馬賽50公里組)
  • 100公里賽PB 09:22:57(2020台北超級馬拉松)
  • 12小時賽PB 125.307公里(2020台北超級馬拉松),達國家選手117公里標準
  • 24小時賽PB 212.820公里(2020台北超級馬拉松),達國家選手200公里標準

 

《前言》

時間先拉回到2014年的萬金石馬拉松,所有的速度型跑者跟現在一樣,除了每天孤獨吃固定課表、比賽時仔細思量評估配速與狀況外,那時的薄底競速鞋正大大風行,減少包覆緩衝材質的輕量鞋,讓跑者還要訓練雙腳能承受來自地面不斷的反作用力,才得以創下心目中理想的成績。當年我狀況正好,我喜歡「PUMA Faas 300 V2」沒有太繁複讓人看不懂的功能,簡單俐落,就腳蹬著它,以03:05:56的成績創下個人全馬PB,並獲得當屆男乙組第十名,從那之後八年過去,再也沒有跑過比這更好的成績,也因此PUMA競速跑鞋一直是我心目中極為優異的比賽鞋款。雖然後來PUMA有出多款以新穎功能為主打的練習型跑鞋,但那種有如潮鞋般的跑鞋一直都無法打中我,我還是喜歡PUMA極簡不囉嗦的競速跑鞋設計。


穿著「PUMA Faas 300 V2」跑萬金石馬拉松

自從馬拉松破二計畫發展出碳板鞋設計以來,碳板鞋迅速席捲各大賽場,從半馬、全馬、超馬都可以看到它的足跡,追求成績的菁英跑者紛紛從薄底競速鞋轉為厚底碳板鞋,讓自己的成績藉由工具的應用而獲得提升。市民跑者或跑健康的慢跑者,也順著這股鞋商炒起的行銷風向,儉腸凹肚買下貴鬆鬆的高貴碳板鞋,一時之間,幾乎所有的運動鞋廠商都會推出碳板鞋搶進市場,希望分食這塊大餅。

對於做廣告行銷做一輩子的我來說,一直覺得碳板鞋的風潮是鞋商炒作出來的,一方面不想花大錢誤入鞋商的圈套,二方面覺得還是踏實地訓練,不論穿甚麼鞋都可以跑出好成績,有句話說:「沒有%還是輾爆你」就是這意思,所以並沒有很積極地找碳板鞋來穿,繼續穿著我習慣的母子鱷魚戰鞋。

PUMA Deviate Nitro Elite Racer (以下簡稱 Deviate Nitro Elite) 在 2021年東京奧運中首度亮相,PUMA的碳板鞋算是很晚才推出,但一推出就讓碳板鞋市場撼動一下,美國奧運代表隊的「火雞女孩」Molly Seidel,在完全不被期待奪牌的狀況下,便是穿著這雙菁英氮氣跑鞋,以2小時27分46秒的成績拿下銅牌的榮耀,這是自2004年以來美國首面奧運馬拉松獎牌,也一舉將 Deviate Nitro Elite 跑鞋的聲勢展現出來,令人期待它正式的上市。

PUMA Deviate Nitro Elite 是我人生第一雙碳板鞋,收到鞋時,相對於競爭對手張狂又高調的高貴碳板鞋,我很驚訝於它外型上親和力十足,如同我對PUMA輕量競速跑鞋的好印象,配色乾淨俐落、鞋身流暢又低調的線條,再加上它的輕量,簡直讓人愛不釋手,完全打破我對碳板鞋的刻板印象。

 

《開箱》



鞋盒上標示型號尺寸。


配色素雅簡潔,線條流暢有速度感。


由上往下看,Deviate Nitro Elite雖然為正常尺寸,但楦頭有加寬,符合亞洲人普遍腳掌較寬的特性,腳趾也能在鞋內自由活動,但如果穿厚襪,鞋身包覆腳掌就會顯得壓迫,要將鞋帶放鬆些才行。


前腳掌高28mm,腳跟高36mm,前後8mm的高低足差帶給跑者流暢的步態,不會有穿高跟鞋的感覺,也符合國際田徑總會為碳板鞋所特別訂定的40mm以下標準。



中底以極輕的NITRO發泡材質構成,利用氮氣不容易熱脹冷縮的穩定特性,在中底發泡過程中注入液態氮,讓組合成中底的無數個小氣泡中,也富含氮氣的輕量與可壓縮特性,達到質輕又緩衝的目的。而Deviate Nitro Elite 跑鞋更是用NITRO ELITE菁英級氮氣中底,比原本的NITRO中底更輕25-30%。



這款跑鞋外觀上最大的特色,在於整腳半透明的鞋面包覆,輕量高透氣的特殊網布編織,原以為塑膠感會很重,實際穿上腳時,意外地貼合腳型,將腳掌包覆得穩固扎實。



PUMAGRIP Light 輕量防滑大底,重量減少約44%。與薄底競速跑鞋如釘鞋般剛硬的顆粒狀突出大底相比,原以為這款看似溫柔的大底不是很牢靠,但實際跑起來時,發現它抓地力比預想中的強很多,完全不用擔心滑腳問題。


大底中間凹槽,仔細看就標示內藏INNOPLATE 熱塑全碳纖維動力推進片,也就是俗稱的「碳板」。


全掌式碳板包覆在兩層的氮氣中底之間,獨創的叉狀設計除了減輕重量,也能提升跑者的跑步效率,讓步態更省力流暢。


鞋舌採內側固定,由腳掌外側往內側翻開的設計,在跑動時可減少鞋舌滑動偏移的狀況發生。


薄型的鞋墊固定在鞋掌內,鞋內的作工扎實穩固。


為了減輕重量,它並沒有如訓練鞋般的硬式足跟杯襯底保護,改採在足跟杯兩側上方以突出的泡棉包覆,剛好可以卡進腳掌足跟的兩側,達到穩固足跟的目的。


由大底延伸到鞋頭的包覆,保護腳趾的安全。


28.5號的男鞋,單腳僅重212公克,擺明就是讓跑者尬速度的。

 

《測試》

近幾年不論比賽或平常訓練,我都是穿母子鱷魚的戰鞋為主,重量輕且不會壓迫腳,已經很久沒有穿跑鞋跑步,雖然 Deviate Nitro Elite 也是輕量鞋,但原本還是擔心不知會不會有排斥或不舒服的狀況發生。

初套上腳,綁上鞋帶後,就發現之前那些煩惱完全是多餘的,半透明的鞋身可能是心理作用,感覺很透氣 ,鬆緊適度,保留腳趾在鞋內的活動空間,調整鞋帶的鬆緊後,鞋身服貼包覆住腳背卻不壓迫,整體比母子鱷魚的戰鞋穩固很多。原本也擔心塑膠感很重的半透明鞋身,在關節活動處會產生厚實的皺褶容易刮腳,但實際跑動時,感覺包覆性很好,鞋內也不會有刮腳或縫線壓迫的不舒服感,可以想見當初在開發這雙鞋時,PUMA有考量到這麼細微的地方。

第一次穿碳板鞋,也無從與其他品牌做比較,就單純分享碳板鞋的魔力。穿上 Deviate Nitro Elite 跑在平常夜跑的大安公園外圈跑道上,在每一步的推蹬間,可以很明顯感受到整片中前足有一股來自腳底碳板的推進力,讓你順勢地往前推進,尤其以規律的速度跑開來之後,腳底炭板利用踩踏的彈力,雙腳不需要刻意抬腳,就神奇地以自然固定節奏往前邁進,雖然剛開始很滿足於這樣的游刃有餘,但幾公里跑下來後,還是會覺得累吁噓,千萬不要被那份假象所迷惑,這是雙面刃,如果本身的訓練不夠或肌耐力不足,很容易就被碳板鞋拉爆,所以還是要量力而為,衡量自己的能耐。

傳統輕量薄底鞋,為了減輕鞋子的重量,也為了讓跑者能掌握地面反饋的腳感,通常會減少中底緩衝泡棉的厚度,外型看起來就有如貼地的跑車,但卻也因此讓跑者在每一步不斷不斷承受地面的反饋力量後,造成雙腿酸麻疼痛的運動疲勞,尤其以腳掌最為明顯。但如選擇一般練習鞋款,在考慮到厚實緩衝時,就會加厚中底,讓跑鞋顯得癡胖鬆軟,跑者每踩下一步就會往中底陷下去,把腳後跟黏得死緊,跑者要吃力地提起腳才能邁出下一步。

隨著科技進步,中底緩衝材質不斷演進,終於發展出既輕量又能提供足夠緩衝的材質,讓跑者能以最精確省力的方式來推進。NITRO ELITE菁英級氮氣中底,兼具高緩衝與輕量穩定的特點,跑者在一步踏上地面後,並不會往下陷黏腳,也因為硬度夠質量輕,反而會順著力道以反作用力將著地的腳掌推起,順勢往前邁開步伐。

大底的防滑能力佳,尬速度、轉彎、下坡等需要集中注意力瞬間應對的狀況,也能放心地交給 Deviate Nitro Elite 來處理。相較於競爭品牌那為人詬病,容易崩壞不耐磨的大底,Deviate Nitro Elite 大底的耐磨度還有待繼續測試看看。

在試跑過幾次後,唯一要提出來的缺點是,如果套上厚襪子再穿 Deviate Nitro Elite,腳掌中足的部分就會感覺擁擠,跑幾公里後腳掌就好像要炸開一樣,即使放鬆鞋帶仍會覺得緊繃,但如果換穿薄襪子,就不會有緊繃的狀況發生,如果出寬楦版,不知會不會改善這狀況?

 

《後記》

如果你跟我一樣,不喜歡砸大錢一窩蜂追隨潮流穿張狂的碳板鞋,那 Deviate Nitro Elite 適合你來試看看,它用極溫柔的方式(連價格也溫柔許多)讓跑者體驗碳板鞋的美好。如果你的全馬成績在四小時內,每個月跑量累積與雙腿肌力也足夠應付碳板鞋,那我也建議你可以來穿 Deviate Nitro Elite,絕對會讓你如虎添翼,成績進步。又如果你跟我一樣是超馬咖,Deviate Nitro Elite 具緩衝又輕量的中底,在不太要求速度卻著重持久耐力的超馬賽中,也是可以避免雙腳因為超長時間衝擊負擔,而產生疲累壓力的利器!

老話一句,不論穿不穿鞋,或不論穿甚麼鞋,碳板鞋只是一項輔助工具,要追求成績進步還是奠基在你下了多少功夫去練習,如果只是聽信廣告宣傳用語,相信用碳板鞋就可以一蹴可及好成績,那就只是做了一個花錢又沒長進的白日夢而已。

( 興趣嗜好運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ono5510&aid=175186843